分享

导师说55 | 首位RCA华人客座讲师:多年讲师与事务所工作的经历让我在积累中发生质变

 LAC_STUDIO 2023-04-14 发布于浙江


O = ONEZI
K = KAIWEN YU

本次很高兴能够邀请到Kaiwen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




QUESTION 1

O:当时准备读研究生的时候为什么会选择RCA呢?RCA与英国其他几所知名院校在建筑学教育方面有何区别呢?

K:在我看来,这一切就要以RCA独特的艺术特质来说了。首先我自己是比较喜欢做艺术设计的,本科也是艺术相关背景专业,所以一直以来对于这所学校我都是比较憧憬的

坦白来说RCA并非是一所传统意义上的非常擅长建筑领域的院校,相较于同在伦敦的AA,UCL的巴特莱特,他的建筑专业也并不如其他几所院校那么强,但他以其艺术特质给予了我与其他建筑生错位竞争的机会,因为你不会跟AA或者UCL巴院的学生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而RCA本身在QS排名上也一直都是十分靠前的

其实当年申请院校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也想过未来我可能不会继续从事建筑行业,虽然申请UCL也成功拿到了Architecture Designoffer,但最后还是RCA的艺术色彩所吸引,正好这也给了我一次可以在艺术院校沉淀的机会。

▲ 学校Wip Show

QUESTION 2

O:从21年起您在毕业后担任了首位RCA建筑学院的华人客座讲师,能否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海外课程的内容呢?

K:海外课程的内容其实与未来在LAC作为全职导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类似。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针对学生进行11的辅导;另一方面则是一些技术软件的授课

辅导的部分针对的是学生的研究方向,给出我这边的建议或者是导师与我沟通下来,学生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改进与指导;软件层面,一开始的时候软件教学相对比较多,但到后期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软件技能,软件层面的辅导也就削弱了,更多的专注于学生项目上的指导 

QUESTION 3

O:可以谈谈本科与研究生期间的导师授课方式有什么区别吗?结合导师的授课方式与客座讲师的工作经验,与其他作品集老师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K:读了研究生后我发现研究生期间的导师教授方式与本科期间完全不同,本科期间更多的是学生接受老师的指导去完成一个项目,而研究生期间则是导师作为一个辅助角色,帮助学生完成他想要完成的东西,只不过是整个框架基于research的背景条件之下,这会使得学生对项目具备更大的兴趣,自主性更强,最后学生交出的结课作业也能看到更加活跃开放的思维方式,往往会给你更多的启发思考。

▲ Kaiwen的摄影作品

因为自己在海外研究生的留学经历,同时自己在RCA授课面对的也是研究生,对于很多中国学生在海外读研的问题和症结有着清晰地感受,主要就是中国的本科生教育和英国研究生教育有着非常明显的代沟。

在本科,只要呈现一套优秀的图纸,有着看似专业的表达,和似乎可以衔接的设计流程,通常学生就可以拿到理想的分数。而对于(英国)研究生,利用套路式的空间分析去嫁接是似而非的设计已经不起推敲了,这些层面之外,研究生更需要考察学生能否形成一套真正的设计闭环或者铺垫后续的研究设计,考察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出图能力,更是看待问题的深度和视角,以及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常有中国研究生读研很痛苦很煎熬,不知道老师真的要他做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做,这种服务老师以求得毕业的心态,会让很多学生非常被动。因为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应该转换思路,化被动为主动,带着老师,利用老师的专业能力和研究积累去辅助自己完成项目一些研究生通常会在我给他们明确的进展方向和产出要求后非常欣喜,如释重负,说明其实他们并没有能够真正理解研究生阶段的目的,或者没有足够的能力完全胜任研究生的任务。

也因此,在我针对本科生的作品集辅导过程当中,我通常会非常积极的在这一方面进行引导,培养学生主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学习经历,充足有效的帮助学生衔接他们的本科教育和国外的研究生教育

QUESTION 4

O:您曾有过3个月的国外事务所实习经验,毕业回国后又分别在上海两家商业建筑设计院工作请问多年的环境建筑学习对于工作有帮助吗?另外,结合您的工作经历,可以谈谈国内外工作有何区别和对于同学们的建议吗?

K:环境建筑专业的学习对于设计院工作的具体帮助是一个很难量化的东西,最直接的是在软件和专业上的技能提高,具体的帮助则可能更多的是在慢慢积累的过程中发生某些质变,由此产生的一些感触。

其实在我看来国内外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国外的工作氛围会比国内好很多,平时加班情况不会太严重,工作日的时候差不多每天工作到7.8点的状态,每周五的下午会有一个小型聚会,同事们一起拿着啤酒畅聊过去一周的工作生活,到了周末就尽情享受休息时光。至于工作内容方面,基于国内建筑行业发展背景前提下,国内建筑行业分工更加精细,大多数建筑师可能不太会太具体的涉及到幕墙室内等工作内容,因为会有在这些方面更专业的人去设计。国外的建筑师需要做更多的东西,幕墙室内甚至是景观,都需要建筑师进行设计

▲ Kaiwen的摄影作

对于那些想在国外实习的同学,我这边可以给到的更多建议应该是在语言方面,很多同学可能觉得自己英语不够好,就一直不敢说,但一定要突破自我,勇于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无论是工作也好,学习生活也是。如果一直羞于表达,这会导致你在学习工作中处于一种被孤立的状态,但其实是你自己在孤立自己。回顾自己在国外的实习经历,我个人认为,经常与同事交流分享并享受这种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在国外的学习工作生涯的顺利与否


QUESTION 5

O:能为大家介绍一下您在研究生学习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一门课以及课程产出吗?

K: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门课应该是CHS,全称Critical and Historical Studies这个课程属于RCA的一个特色课程,也是RCA对于所有学生的统一的学术论文要求,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专业视角、兴趣爱好,非常有针对性和批判性的去思考问题


课程的要求是8000字的论文,我自己的论文的主题是从相亲角看待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当时的课程老师非常喜欢我的主题,这也是我最满意的一个作品,虽然说我们是建筑学院的学生,课程导师也一直鼓励我去做这一类的研究,他也觉得这个主题非常有意思。

这个项目主要是从中国的城市公园出发,从相亲角这个具体的事件去分析中国城市的发展策略,以及包括中国的政治,环境,政策影响对于中国城市化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具体来说,在中国改革开放城市剧烈发展的条件背景下,中国以家庭为单位如何融入更好的城市,包括城市化的道路怎么走,出现怎样的问题等。通过相亲角这样一个社会现象,去分析城市尺度包括国家政策以及家庭尺度上的一些东西

▲ CHS课程作业

我在做这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也借机会回到上海亲自调研,做问卷调查统计,同时在调研的过程我也的确中发现了一些现象,以此揭露投射了一些中国在城镇发展进程中和一些从政策上以及以家庭为单位的民生方面的问题

▲ 相亲角项目图片

最后很幸运的是这门课的老师也非常喜欢我课题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深度,给了我一个Distinction的成绩。印象深刻的点也在于课程老师对于我选题的开放包容性,同时我还了解到,包括我的一些同学,他们甚至还会去调研辣椒作为一个中国食品,从中国食品来看待中国的城镇化发展。

▲ 相亲角项目图片



QUESTION 6

O:您本科期间攻读的是环境设计,研究生期间继续攻读环境建筑,您是否想过要换一个建筑学方向呢?在您看来,环境建筑与传统建筑学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

K:研究生期间我所研读的环境建筑专业其实和UCLAD较为接近,这是一个极其开放,不给学生设限,更像是一个实验性的专业,他们都不局限于你用一个建筑体块去表达,学生可以选择做一个建筑也可以选择做其他的东西,而我自己做的东西就比较偏向于数据分析,国土资源规划这一块。

对于环境建筑与传统建筑学的区别,我们系主任有这么一句话,我觉得可以很好的来回答这个问题,“将整个环境看作是一个建筑”。因为不管是环境还是建筑都是空间的一部分,只不过环境更加抽象概念一点,而建筑更为具象实在。

传统建筑学着力于产生一个具象建筑的框架,并且具备一些结构理论知识去进行支撑。环境建筑这个专业,顾名思义,给予大家不同理解方式的可能性,具象也好抽象也可,这似乎就需要环境建筑的学生具备更加开放的思维模式,拥有更多idea,他们基于一个环境主题进行研究设计。

比如我的Studio就是在印度尼西亚研究煤炭土,环境恶化,火灾,迁都,海平面上升,有很多着力点,学生的产出也更多以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导向

▲ Field Trip_Lanzarote, Spain / Field Trip_ Borneo, Indonesia


QUESTION 7

O:除了做设计外,平时有什么其他兴趣爱好吗?

K:在闲暇时刻,我个人会比较喜欢看展、摄影因为摄影会需要你经常出去走一走,利用周末放假的时间去外面玩一玩,而我还蛮喜欢去探索一些未知东西的,无论是上海这个城市还是其他旅游的城市。

我小时候其实是一个蛮喜欢宅在家里的人,但出国的经历让我更想出去走走看看,另外也锻炼一下自己看待事情的视角,不仅是看待一些抽象的社会事务的视角,同时也包括看待建筑,城市界面等问题的视角。

▲ Kaiwen的摄影作

图文来源:Kaiwe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