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7年,沈醉来重庆监狱视察,与一个小跑步的疯子打了个照面,心

 清闲的大鱼儿 2023-04-14 发布于湖南
1947年,沈醉来重庆监狱视察,与一个小跑步的疯子打了个照面,心里一惊,厉声喝道:“这人装疯,关起来!”
 
特务一听,赶紧把疯子关进牢里,心中却暗笑:沈处长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疯老头都关了10多年了,早就吓疯了。
 
这个疯老头就是韩子栋。
 
韩子栋是山东阳谷县人。193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平特科工作。不欠,他又成功打入敌人的特务机关“蓝衣社”,截取了不少情报,致使敌人多次行动失败。
 
26岁那年,韩子栋因叛徒告密被捕,在狱中,坐电椅、灌辣椒水、老虎凳等酷刑他尝了个遍,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始终没松口。
 
1946年,韩子栋做为要犯被送进重庆白公馆,和罗世文关在一起。当时,罗世文被狱友们推选为狱中临时党支部书记,他深知韩子栋的身份,两人有一个共同的计划——越狱。
 
不久,他们又被押进渣滓洞,罗世文不幸被害,他留下话,让韩子栋继续隐藏身份,找机会逃出去,把狱里的情况向党组织汇报。
 
韩子栋下决心,一定完成任务。
 
可越狱谈何容易!渣滓洞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四周全是电网,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插翅难逃。他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装疯,让敌人放松对自己的警惕。
 
从此,他在牢中不是对着墙壁发呆,就是不知疲倦地走来走去。放风的时候,他弓着腰一溜小跑儿,赶上下雨天,别的犯人都在牢里待着,他却赤着上身,在大雨里不停地跑了一圈又一圈。
 
看守们嘀嘀咕咕,“这人疯了吧?”“听说之前已经关了10多年了,不疯才怪呢!”从此,看守们渐渐放松了对他的看管。
 
狱里有什么力气活,看守们都喜欢指使他去干,后来出去买菜也带着他。韩子栋默默记住了周边路线,时间久了,他竟凭记忆画了一份完整的地形图,交给了狱中党组织,以备后用。
 
狱里潮湿阴冷,犯人们常年吃发霉的杂粮,韩子栋身体瘦弱,患上了风湿病、皮肤病、胃病,30来岁的人头发已经花白,看上去有50多岁。
 
他明白,自己重任在肩,这虚弱的身体即使逃出监狱也跑不远,所以不论严寒酷暑,每到放风时,他总会不停地跑啊跑,为越狱做体力准备。
 
一天,军统总务处处长沈醉来渣滓洞视察,远远就听到看守们在起哄,“疯老头,快跑快跑……”陪同的特务头子好一顿训斥看守,又对沈醉解释:“那人是个疯子。”
 
沈醉也不言语,继续往前走,正好与韩子栋打了个照面。四目相对的瞬间,沈醉立马发现了端倪:这老头虽蓬头垢面,可眼神犀利,这哪是疯子的眼神?于是发生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好在韩子栋多年装疯,看守们已经麻痹了,沈醉前脚刚走,需要买菜时,他又被放了出来。韩子栋意识到狱中形势险恶,前路未卜,越狱计划得提前了。
 
这天,有个叫卢兆春的看守在牢外喊他,韩子栋知道,机会来了!这是让他去买菜。
 
他赶紧穿上小萝卜头悄悄送来的衣服,又在外面套上之前的脏衣服,挑起箩筐,跟着卢兆春往集市上走去。买完菜,卢兆春照例带他来熟人家,吩咐韩子栋在院里待着,自己进屋打麻将。
 
卢兆春手气好,一直赢,韩子栋听到他的笑声,按捺着激动的心情,一推门,嚷道:“解手!解手!”卢兆春正在兴头上,不耐烦地说:“去去去。”
 
于是,韩子栋进了茅厕,脱下外面的脏衣服扔进粪坑,翻墙逃了出去,穿大街,过小巷,撒开丫子一路狂奔。
 
卢兆春发现韩子栋不见时,顿时慌了神,立马上报,特务们撒下人马,出动警犬四处搜索。韩子栋马不停蹄地跑到嘉陵江边,登上一艘小船,逃离了这个魔窟。
 
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上岸后,他刮了胡子,理了头发,从一个脏兮兮的疯老头变成了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人。
 
即使这样,韩子栋也不敢掉以轻心,他穿山林走荒野,跋山涉水,一个多月后,终于到了解放区。他将被关押战友的情况一一上报给了党组织,终于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韩子栋是渣滓洞里唯一独自越狱成功的人,也是小说《红岩》中华子良的原型。
 
值得一提的韩子栋一路辗转跋涉,身上一直带着一个由白枕套做成的口袋。那是小萝卜头的妈妈徐林侠为他缝制的,里面还谁备了一件上衣,让他越狱后穿。这些东西是小萝卜头趁看守不注意,悄悄送到韩子栋手中的。
 
重庆解放后,韩子栋在口袋上写下了一句诗“借问陆公老放翁,家祭曾否告尔知。”后来,这个凝聚了战友情谊和生死经历的口袋留在了重庆。
 
韩子栋被敌人关押了将近14年,他用坚定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写就了自己一生的传奇。无论过去多少年,革命先辈们忍辱负重、坚贞不屈的英勇事迹永远熠熠生辉!
 
作者:飘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