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美本申请总结,史上最惨申请季,但仍有一线生机

 留学攻略 2023-04-14 发布于上海

一年一度的美本申请季落幕,在一片“常春藤中国录取率又创新低”、“好多SAT高分学生没进综排前50”的唏嘘声中,疫情让美本申请者走过一整个跌宕起伏的申请季。

每年的4月,美本申请尘埃落定的时刻,看着那些获取名校录取的孩子脸上洋溢的喜悦与自信,为这些孩子欣喜之余,我想说的是,获取名校的录取表明孩子足够优秀也足够幸运,然而那些没有被名校录取的学生未必就不够优秀,只是名校的门太窄挤不进太多优秀的人。其实每个孩子犹如浩瀚夜空中的星星,都有属于自己发光的地方。

回顾这一年的申请, 每个美本留学家庭都可以写一本书。书里一定有曲折不平,甚至大起大落。不经历的人很难想象。 因为涉及到孩子的未来,而家长也基本都是第一次经历。初期都是摸索,过程中觉得自己很多不懂,或者只是似懂非懂,就会容易觉得很茫然。

时间紧张,再加上美国顶尖名校的竞争激烈导致对成绩、活动、推荐信、文书、面试等细节步步紧逼,作为家长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焦虑,无时不在“紧绷”的边缘。

在申请过程中,有被录取的,就有被拒绝的;有欢天喜地的,就有黯然神伤的;有低分高录的,就有高分低录的;美本申请圈里聚集了太多这样的情形。录取结果好坏已成定局,只有申请过程特别让人难忘或者说是艰难的,享受过程就好。

准备下一年的美本申请之前,我们需要明白的是,美本申请依然火热,申请竞争只会更加激烈。2021-2022申请季,据CA公布的数据,美国大学的申请总数量高达6,061,560份,共有109,294名国际学生递交申请,继续创造了历史记录,申请名校的过程异常艰难。所以不用担心太多其他因素,只需要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就好。

正式进入正题,根据今年的趋势,下一季的美本申请,又该怎么应对呢?

1、成绩是个硬门槛,没什么好商量的

申请离不开成绩,学术成绩是中国学生申请的基石,在目前愈加激烈的竞争形势下,没有一个达标的成绩,再好的背景都使不上劲儿。学术成绩是门槛儿,而不是决定性因素,但这个门槛儿孩子必须要过。

今年非常显著的特点是,SAT1500以上的学生非常多。一般情况下,托福110、SAT1500的分数已经过了所有美国大学的基础门槛,但今年过这个门槛的学生人数远远超过美国顶尖大学可以录取的名额,因此SAT低于1500,托福不到110的学生,总体上获得Top 20甚至Top 30高校录取的难度极大增高。

近几年,藤校录取的中国学生绝大多数都有1550分以上的SAT。所有藤校录取的学生,25%以上的学生分数集中在1550-1600分的区间。大家可以问问周围的家长,SAT1500分左右孩子的最终去向,大多集中在35-50位的学校,而并非不少人所想的“前30”。今年很多孩子遭遇“全聚德”,尤其是UC大学,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原来自己可以去到更好的学校。但事实可能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乐观。有至少一半这样的“高分学生”最终只能去排名40位之后的大学。这就是分数水涨船高的后果。

GPA和标化也是同样的道理,高分一定对录取有帮助。在这里,要强调一下GPA和排名的重要性,无论来自什么高中,校内成绩都是美国名校非常看重的一个方面。超过90%的前30名校录取学生的平均GPA达到3.9以上,年级排名都达到了前10%。所以,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孩子在名校申请中就有硬伤。GPA尽量要保持全A,成绩好是根本,其他都是锦上添花!

标化考试如果不能按照计划出分,将会影响美本申请全局。有关标化考试,Jam爸爸建议这么几个需要注意的点:

1、尽早考出所需的成绩,不要拖到最后一刻。今年突然爆发疫情导致的考试取消打乱了很多人的计划;

2、标化成绩能考高尽量考高,但不用一味冲高,不要让标化考试占满整个申请过程。

3、节省下来时间,多参与申请,多琢磨自己的文书,多去花一些时间在自己的活动、兴趣、爱好、特长上面更有意义。

4、不要为了刷分而考试,备考过程中注意阅读和口语的提升;

5、申顶尖名校,在SAT的写作上必须下功夫。

2、美本申请考核的是综合素质,少一项都不行

美本申请考核孩子的综合素质,任何一个环节差一些都可能导致最后申请的失败。在一些留学机构内部了解到,今年高分低录的孩子很多,远超以往的多,尤其是国内孩子申请TOP30的学校,战况不佳。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分析下来有这么几个:

● 对学校只有表面了解。不知道学校过往喜欢录取的学生类型,导致方向错误。很多学生对申请的学校并不了解,家长帮着做前面的选校,孩子仅顾着考试,培训等,对学校的认知是仅仅知道排名,和学校的匹配度并不是真实的了解。美国顶尖的大学其实有着自己的招生偏好和特点,比如MIT 录取的学生确实会和哈佛录取的学生风格特点不一样,哈佛与斯坦福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学校。某种程度上,申请人的人设和申请文书中展示出来的个人特质,也是大学招生时看其是否与学校匹配的重要因素。

不同大学有不同的倾向,大家在选校前一定要深入了解,包括学校的官网,尤其Q&A 那一部分,都是一些常见的问题解答,一定要看。关注每一个学校的每一个小环节,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有些相关的公众号文章可能因为时间关系,信息没有及时更改,只能作为参考,最确切最权威的信息还是要以官网为准。如果实在不明白,直接联系招生办或者Email,一般都会得到回复。

● 标化分数虚高,与能力不匹配。不得不说,国内培训机构很厉害(不是贬义),但同样是高分,情况还有不同。有些孩子3次以内考到托福110+,还有些孩子是刷了一年考了很多次才考到托福110+的,这个对于申请来说,意义是不同的。

 有分数没特长。仅成绩好、标化分数高,但是没有体育、艺术、音乐之类的特长,或者是看似有特长,但只有干巴巴的证书,没有比赛、表演等生动展示,这样也是不完美的。其实仅成绩好也没问题,那就就往学术方面去走,选择优势学科去突破,参加学科竞赛,给自己创造点特色,让别人记住你。比如数学特好,AMC、Mathleague获奖,比如丘成桐,比如英语比赛,比如演讲辩论,每一项都是可以培训出来的,只要你愿意和敢于。如果想增加竞争力,要有实际的成绩。

美本申请,有一项明显的特长都是非常有优势的。请注意,我这里讲的是特长,而非兴趣爱好。特长是有兴趣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时间投入(不是一周两三个小时那种),获得了能够让申请的孩子从申请人里面脱颖而出的奖项或者是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而非单纯的兴趣爱好。

3、选校需要更理性

美本前30的录取将有更多的变数。在学校已经习惯了中国学生的高分和相近的学习背景后,要获得学校的青睐,还要更注重匹配性——因为学校也知道中国学生会申请很多学校,与其被一些高分学生当成是候补学校和备胎,还不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生——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获得前30录取的优秀学生,会被曾经的大众情人校脆拒的原因。

4、“软实力”和“申请”非常重要

从近两年美本申请趋势来说,名校已经把注意力更多放到学生的“软实力”上。如果没有亮眼的活动,就很难做出差异化的申请材料。如果没有独特之处,将得到和大部分人一样的结果:被名校翠拒。申请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吸引眼球的文书,也很难脱颖而出。这一点已经被很多家长意识到。这就是为什么大量的学生和家长动辄花费30-50万去寻找“背景提升机构”和“高端留学机构”。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美本申请竞争的激烈,想法设法地突出自己的优势,让名校录取更有把握。想要进入美国前TOP30名校的学生和家长花十几万做活动,再花个几十万找顾问已经慢慢成为常态。

5、关于选择顾问

顾问的专业能力肯定有差异(所以选择的时候要谨慎理智),但选对一个专业负责任的顾问,比让孩子自己盲目选校碰壁摸索还是强多了。当然要理性客观评价分析顾问专业能力。坦白说,那些榜单一列,直言藤校保录或者TOP20的,签约前春风拂面般热情的,大约靠谱的成分不多。真正专业的留学导师,总是会跟家长和孩子客观分析申请形势和将要面对的挑战,这些话跟类似“孩子那么优秀肯定能录**名校”的承诺比起来,肯定是没那么顺耳,但忠言往往就是逆耳的。

今年美本录取结果出来后,Jam爸爸听到不少极端的例子,比如某学生SAT1520+,托福110+,GPA3.8却只被排名40后的大学录取等,造成这个结果的因素有很多种,但大概是这三个原因:选校过于乐观,文书主题敏感或跑题,申请流程出现致命失误。

如果说选校和文书与顾问老师的专业能力有关,但很多极端惨烈的情况是和申请出现重大失误有关,而这种情况,更多的是和顾问的责任心有关,当然也和顾问的从业经验有关。比如,CA系统活动Activity10栏,到底要填多少栏合适,按照什么顺序,每一栏150个characters,只用一两句话,怎么表达更能突出活动?会不会随手一填,甚至有语法错误,让招生官立马怀疑学生的文书完全由他人代笔,要知道,招生官见不到申请者,他在这些文书和表格的细节里看学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决定了申请顶尖美本,就要尽全力。想要成为美国名校的一名学生,并不容易。美本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地方,也不是躲避高考的美好天地,选择美美本,其实是给了自己未来更多的可能性,但绝不是一条好走的捷径。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一蹴而就”的申请者。大多进入顶尖名校的申请者都有长时间的规划和准备,绝非一夕之功。美本申请是一场持久战,如果能够提早规划和准备,还是有很大机会进入美国顶尖名校。

借用我很欣赏的一位家长在申请季过后的一段话来做今天文章的结尾,一次美本申请不是全部,在过程中,成长比申请的结果更重要。只要一直努力,不放弃,一切都将变成最好的安排。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