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性发热是怎么发病的?对病情影响大吗?肿瘤科中医这么说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3-04-14 发布于黑龙江

癌性发热是肿瘤发展过程中很常见的一种症状。癌性发热引起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肿瘤合并感染引起的发热、以及治疗时导致的发热、长期营养不良、过度消耗,致使体温调节中枢失去平衡等等,都会引起癌性发热。其临床表现以低热为主,体温常在37℃-38℃,高热比较少见,而且发热通常比较规律,常表现为午后发热,并且由于体温高,会出现一些症状,如全身不适,乏力感,有些患者伴有自汗盗汗、精神不振、食欲差等症状。

癌性发热的治疗对于癌性发热的患者常以解热镇痛药为主,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癌性发热属内伤发热,通常在明确患者的病因病机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针对性的采用益气养血、甘温除热、疏肝解郁、滋阴清热、活血散结、解毒清热等治法。还可以配合解热镇痛类的药物,使退热快而作用持久,同时可改善全身情况及精神状态。我曾经接诊过一位肺癌患者,做了3个周期化疗,因不耐受停止治疗。然后就出现了发热症状,在医院做了激素退热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但还是经常会在午后出现发热症状,自行服退热药后会大量出汗,然后退热,但过后又会反复。来诊时患者以低热症状为主,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闷喘息、咽干口燥、盗汗失眠等症状。再看患者舌脉象,舌红烧苔,脉细弱,辨证为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清热凉血。

此患者为肺癌,疾病进展期,正气内虚,癌毒内盛,毒热互结,邪渐入里,煎灼津液,然大剂量使用解热镇痛药以发汗退热,也使津液受损,虚火上炎,故症见低热,痰中带血,咽干口燥,盗汗失眠等症。方用银柴胡、白薇以透热外出,凉血除蒸,助癌毒透达;牡丹皮、玄参、知母治以清热凉血;芦根、天花粉、麦门冬、天门冬治以甘寒养阴;瓜蒌、冬瓜子宽胸散结、清肺涤痰;浙贝母治以化痰止咳;生黄芪为补气之佳品,补气而不敛邪;苏子、桑白皮泻肺平喘;大青叶、白花蛇舌草治以清热解毒;三七粉治以活血止血。经治疗后,患者低热消退,咳嗽减轻,无痰,胸闷感减轻,盗汗消失,失眠改善,整体生活质量提高,后未见发热。

除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很多,如发热后汗出湿衣,注意及时更换衣服,防止当风感冒,加重病情;发热后出现口干舌燥,应该多食西瓜,生梨,甜橙等水果,补充水分体液,也可用鲜梨、鲜荸荠、鲜苇根、鲜麦冬、鲜藕榨汁后饮用,中医名为五汁饮,具有生津润燥的作用;长期发热导致纳差,乏力,脾虚气滞,可用生山药、生米仁,大枣,粳米煮粥食用,有助健脾益气和胃之效。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