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巩:浮云楼上和赵嘏-浮云楼诗词选注(雪岸)

 雪岸飞鸿 2023-04-14 发布于上海

曾巩浮云楼上和赵嘏-浮云楼诗选注

曾巩:浮云楼上和赵嘏

雪岸

浮云楼和赵嘏

北宋·曾巩

万里聊供远眼开,檐前不尽水声哀。

朝云尚拂阳台去,羽猎曾围梦泽来。

解带欲留长日坐,倾壶难饮故人杯。

邅穷万里飘萍内,到此登临更几回?

——曾巩《元丰类稿》

附:赵嘏《登安陆西楼》

‎登安陆‎‎西楼‎‎

·赵嘏

楼上华筵日日开,眼前人事祗堪哀。

征车自入红尘去,远水长穿绿树来。

云雨暗更歌舞伴,山川不尽别离杯。

无由并写春风恨,欲下郧城首重回。

——赵嘏《渭南集》

【人物简介一】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江西南丰)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1080)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为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谥文定。曾少有文名,为欧阳修所赏识,又曾与王安石交游。尤擅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曾校理《战国策》、《说苑》、《新序》、《列女传》等典籍。有《元丰类稿》。《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诗《浮云楼和赵嘏》约写于知襄州时。

【人物简介二】

赵嘏(806-约853),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弱冠前后,曾北至塞上,继游浙东观察使元稹幕,后又乃往客宣城,为宣歙观察使沈传师之幕宾。与沈子询、杜牧友善。文宗大和六年(832)传师举嘏为乡贡进士,乃溯江、汉西入长安,次年省试落第,遂留寓长安。武宗会昌四年(844)登进士第。其间曾往来浙西、长安间。宣宗大中六年(852)左右,入仕为渭南(今陕西渭南)尉,世称赵渭南。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赵嘏工诗,有“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句,杜牧因呼之“赵倚楼”。存诗二百多首。有《渭南集》。赵嘏诗《安陆西楼》约写于文宗大和六年(832)举乡贡进士,溯江汉西入长安时。

【诗意解析】

曾巩在诗题中直接点明“和赵嘏”,隔朝和诗,实为佳话。要解析曾诗,首先说说赵嘏的《登安陆西楼诗》。明末清初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六百首》、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清代毛奇龄《唐七律选》、清·杜紫纶《中晚唐诗叩弹集》、清 黄生《唐诗摘抄》、现当代李伯海《唐诗汇评》等均转录了《登安陆西楼》。可见此诗影响之大。

解其诗意,在此仅借用《山满楼笺注唐人七言律》:“楼上华筵”,不是迎来,即是送往,乃今日迎来之人,少不得明日又往;明日送往之人,正未必他日又来:所谓“人事堪哀”者,即此。三四承之。征车去,言去而来者在其中;绿水来,言来而去者在其中:上句分明是正意,下句分明是喻意。五六极写一二。“歌舞伴”、“别离杯”,即“楼上华筵”是;“云雨暗更”、“山川不尽”,即“眼前人事”是。“暗更”云者,朝云暮雨,年复一年,不能无去故而新也;“不尽”云者,山楼水驿,日复一日,未卜其何时而息也。凡此,皆所谓“春风恨”者也。

曾巩在浮云楼借赵嘏《登安陆西楼》离别诗,抒发自己对即将分别的眼前的朋友无限感概。是啊!站在这赵嘏曾经登此楼以送别友人的浮云楼上,极目远望檐前滚滚不尽的流水,听到的仍然是赵嘏当年耳闻过的声声悲哀。早晨的浮云,也像当年的征车远入红尘一样,轻拂着楼台飘然而去;就使人想到当年帝王的猎队,围绕着梦泽飞奔来,不是也像当年赵嘏看到的远水时时穿过绿树滚滚流来。解开衣带,想留住时间,终日与朋友对坐;倾壸而斟,也难与故人尽兴;就像赵嘏所言暮雨朝云暗暗地更换歌舞之伴,面对无尽的山川的是故人的宴饮。宴别之后,朋友又将如浮萍一样飘泊四方,此生我们还有几次能够再到浮云楼游览。这也似当年赵嘏的感概:无奈之中只能抒发春风之恨,恨什么,想未来还有机会再到郧城吗?

赵诗以日日举办的华筵与眼前离别之宴形成对比,直接抒发离别宴上悲哀之情。

曾诗则将登高看到桅前流水,似听到水流发出的悲鸣声,那悲鸣就寄托了自己的悲哀之情。赵诗的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刻画离别者的心理和动作,表现了和朋友分别时的不舍之情。曾诗则运用想象,设想朋友离别后如飘萍四处漂泊,似这般登临把酒的机会也很少有了,表现了对朋友的留念不舍之情。

赵嘏所处的是晚唐。晚唐社会国势衰微,社稷倾摇。知识分子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历史使命已在黑暗的社会中化为泡影,摧毁了其“兼济天下”的理想。赵嘏太和七年(公元833)27岁赴京入进士试不弟;会昌三年(843)38岁时又落弟;到会昌四年(844)39岁时才中弟。但当时的官制,及弟进士只有通过试褐试才能正式授予官职。直到大中三年(849)四十四岁时,就是六年之后,才通过试褐,得到谓南尉一职。到大中八年(854)49岁时卒。可见其人生坎坷不平。在“一生驱马傍尘埃”的倦游与一身襟袍未曾开的感叹,表达了他的人生悲情体验。为悲情所笼罩。其写景状物也带有悲情,采用的灰冷色调的语词。“楼上华筵日日开,眼前人事祗堪哀”,就是如此。

曾巩的仕途当然比赵嘏不知强了多少倍。曾1057年中进士后,先任太平州司法参军,1060年经欧阳修举荐,分别任过馆阁校 、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在京九年,一直从事古籍整理工作。后经本人要求,先后任越州通判,知齐、襄、洪、福、明、毫诸州。任地方长官十二年。直到1080年,曾巩奉命在沧州任职,路过汴京时,神宗听取了曾巩对财政的看法,觉得他很有才能,将其留在京城,在三班院供职。1082年任中书舍人,1083年病逝。虽一直在官场,但与其志向和理想也有差距,诗中常有不平之气和郁愤之情。“邅穷万里飘萍内,到此登临更几回”,就有此不平之气之流露。

文章到此本应结尾,但余忽然想起赵嘏既有令人叫绝、又有使人扼腕的逸事,亦录于此。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云:“赵嘏,字承祐,山阳人。会昌二年,郑言榜进士大中中仕,为渭南尉。一时名士大夫极称道之卑宦不如意。宣宗雅知其名,因问宰相:赵嘏诗人曾为好官否,可取其诗。进来读其卷首《题秦诗》云:“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上不悦事寝。嘏尝秋晚赋诗曰:“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杜牧之呼为赵倚楼,赏叹之也。又初有诗落句云:“早晚粗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閒人。”仕涂���杌,岂其谶也。嘏豪迈爽达,多陪接卿相出入馆阁如亲属然。能以书生令远近知重,所谓一夕名动京师,三日傅满天下,有自来矣,命沾仙尉,追踪梅市,亦不恶耳。先嘏家浙西有美姬溺爱,及计偕留侍母。会中元游鹤林寺,浙帅窥见悦之夺归。明年,嘏及第自伤,赋诗曰:“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帅闻之殊惨惨,遣介送姬入长安。时嘏方出关途次横水驿,于马上相遇,姬因抱嘏痛哭,信宿而卒。遂葬于横水之阳。嘏思慕不已,临终日有所见,时方四十馀。”

【注释】(曾巩《浮云楼和赵嘏》)

‎‎‎聊:姑且,如聊以自慰,聊以解嘲。《诗·邶风·泉水》:“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远眼:‎‎‎(1)犹远目。放眼远望。‎‎(2)犹视野。

檐前:唐·杜甫《叹庭前甘菊花》:“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不尽:(1)未完;无尽。《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2)犹不已。《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景清在席上叙起侄儿许多英雄了得,京娘欢喜不尽。”(3)不完全。茅盾《子夜》三:“目前这几位实业家就不是一业,他们各人的本身利害关系就彼此不尽相同。”(4)书信末尾用语,如言之不尽。

水声:唐·刘禹锡《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方寸莹然无一事,水声来似玉琴声。”

朝云:(1)巫山,神女名。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昼梦幸巫山之女。后好事者为立庙,号曰“朝云”。(2)人名。宋·苏轼之妾。清·陈维嵩《浣溪沙·逮下为阎牛叟赋》词:“每遣白公留阿素,却教坡老买朝云。”(3)早晨之云。三国·魏·曹植《赠丁仪》诗:“朝云不归山,霖雨成川泽。”

羽猎:帝王出猎,士卒负羽箭随从,故称“羽猎”。《文选·宋玉〈高唐赋〉》:“传言羽猎,衔枚无声。”李善注引张晏曰:“以应猎负羽。”

梦泽:云梦泽。唐·李白《〈大猎赋〉序》:“楚国不过千里,梦泽居其大半。”

解带:(1)谓出仕。语出《后汉书·周磐传》:“居贫养母,俭薄不充。尝诵《诗》至《汝坟》之卒章,慨然而叹,乃解韦带,就孝廉之举。”(2)解开衣带。表示熟不拘礼,或表示闲适。

长日:(1)指夏至。夏至白昼最长,故称。(2)漫长的白天。宋·徐玑《春日游张提举园池》诗:“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绿阴。”(3)指整天、终日。明·袁宏道《致兰泽云泽叔》:“身非木石,安能长日折腰俯首,去所好而从所恶。”(4)平时,经常。唐·杜甫《泛江》诗:“长日容杯酒,深江净绮罗。”

倾壶:谓以酒壶注酒。亦借指饮酒。晋·陶潜《咏贫士》之二:“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

故人:(1)旧交;老友。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古人;死者。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一章二:“复员后张季鸾却成了故人了。”(3)对门生故吏的自称。《资治通鉴·汉桓帝建和三年》:“此咎由故人畏惮彊御。”胡三省注:“汉人于门生故吏之前,率自称故人。”(4)指前妻、前夫或旧日的情人。唐·李白《怨情》诗:“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犹来重。”

邅穷:邅,指行踪飘泊不定。邅穷,犹穷困。

飘萍:飘流的浮萍。多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或行踪。明·李景福《暮春遗意》诗:“三春看又尽,身世一飘萍。”

登临:登山临水。也指游览。语本《楚辞·九辩》:“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注释】(赵嘏《登安陆西楼》)

华筵:丰盛的筵席。唐·杜甫《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诗:“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敦煌曲子词·浣溪沙》:“喜睹华筵献大贤,歌欢共过百千年。”

日日:每天。唐·王昌龄《万岁楼》诗:“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红尘:(1)车马扬起的飞尘。唐·杜牧《过华清宫》诗之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2)指繁华之地。唐·王建《从军后寄山中友人》诗:“夜半听鸡梳白发,天明走马入红尘。”(3)佛教、道教等称人世为“红尘”。明·贾仲名《金安寿》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绛阙,步瑶台,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

歌舞:(1)歌唱和舞蹈。宋·林升《题临安邸》诗:“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2)谓且歌且舞予以颂扬。《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陈氏之施,民歌舞之矣。”

山川:‎(1)山岳、江河。唐·沈佺期《兴庆池侍宴应制》诗:“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2)借指景色。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祇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3)指名山大川。《书·舜典》‎‎:“望于山川,遍于群神。”(4)指名山大川之神。《史记·蒙恬列传》‎‎:“﹝秦始皇﹞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

不尽:(1)未完;无尽。《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2)犹不已。《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景清在席上叙起侄儿许多英雄了得,京娘欢喜不尽。”(3)不完全。茅盾《子夜》三:“目前这几位实业家就不是一业,他们各人的本身利害关系就彼此不尽相同。”(4)书信末尾用语。

别离:离别。《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唐·聂夷中《劝酒》诗之二:“人间荣乐少,四海别离多。”

无由:没有门径;没有办法。唐·李德裕《二猿》诗:“无由碧潭饮,争接绿萝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