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亚迪治好“宝马式困惑”?

 新锐汽车观察 2023-04-14 发布于广东
坐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坐开得猛的网约车,体验很不好,容易晕车,但也不好对司机说什么,不少人选择忍一忍了事。
其实,原因并不能完全归结于司机,也不能怪某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车型造得不好,要怪就怪打工人:
买不上一辆劳斯莱斯。
现在,大部分新能源车,还没有很好解决这个问题。有一次,一个宝马的工程师在和媒体交流时,说出了原委:即便是宝马这样在驾控上表现突出的车企,在纯电动车时代仍然充满困惑,纯电动车调校很难达到燃油车的驾驶感受。
因为纯电动车搭载了大量的电池,更重的车身要求悬架更硬,才能保证整车的运动性,而太硬的悬架保证了运动性,但会在舒适性上大打折扣。
所以,大部分新能源汽车有了好的加速性能,但悬架不能很好地给出解决方案,舒适和性能无法调和,坐车自然像坐船。
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我们暂且把它称作“宝马式困惑”。国内有些车企更苦恼,在新车研发阶段,就把车不远万里送到车身控制技术较强的英国去调校,只为获得更好的驾乘感受。
         
不过,最近有一家中国车企,偷偷研究了五年后,发布了一套技术成果,似乎有可能较好地解决新能源车的世纪难题。
它就是比亚迪。4月10日,比亚迪正式发布全球首个新能源专属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云辇。难怪船夫哥在发布会上说,云辇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01.
船夫哥在发布会上还说了一句话:改写了车身控制技术依靠国外的历史。
这句话看起来高大上,仔细分析一下确实有道理。车身控制技术,可以说是汽车能否进入高级段位的关键。凡是豪华、超豪华车品牌,必定有很牛的车身控制人才和技术。
早年,奇瑞调校不好一台车,就只能送到英国去找莲花调,后来自主品牌进步了,在国内可以完成,但终究达不到顶级水准。因此,有车企请来意大利、德国的“调校大师”,提升汽车的高级感。
到了最近两年,中国汽车已经发展到一个更高水平,但到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又有车企把车送出去调校。这一次,连网友都看不下去了,评论区一片哀叹。
传统的车身控制技术,此前主要掌握在欧洲和日本人手里,采埃孚、大陆、蒂森克虏伯等都是代表,超豪华的宾利、劳斯莱斯更不用说。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号称已经“走在前列”,始终有一个隐痛,就是车身控制技术欠缺。
更何况,中国车已经到了从规模走向高端的“十字路口”,要实现更高级的突破,就绕不开车身控制技术的突破。就像传统车领域,我们常说“坐奔驰开宝马”,就是车身控制技术带来的高级体验。
还好,比亚迪开始寻找新思路:
与大多数品牌对于舒适性与性能的升级采用“碎片化”的处理手法不同,比亚迪系统化考量新能源汽车的垂直方向控制问题,全面融合感知、决策、控制、交互等软硬件技术,发挥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优势,实现整车深度智能融合。         
这是比亚迪的原话。也就是说,比亚迪将一个大部分依赖机械的问题,转变成了一个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问题。
汽车行业目前针对车身垂直方向控制的研究,主要从单一技术或者单一硬件入手。比亚迪率先拿出车辆垂直方向系统化解决方案,通过在垂直方向也采用智能化控制,帮助车辆更加平稳的应对各种路况。
这就好比有人用算盘算数,有人用电脑计算,跳出了原来的比赛机制。     
02.      
车身控制技术涵盖一辆车的多个方面,比如有些车是性能车,悬架就偏硬,但硬多少,就非常有学问了。
有些车主打舒适,悬架就要软,但太软了又像大沙发,也不理想。
还有人说,能不能有一辆车,既运动又舒适?理论上,这对矛盾不能完全调和,特别是采用传统的办法。
比亚迪采用的电子化思路,就可以较好实现。
例如,比亚迪云辇-C是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其工作原理是控制减震器电磁阀调节阻尼,实现悬挂阻尼无级自适应调节,打破了传统汽车悬架系统被动工作、调校单一的局限。
通过云辇-C,比亚迪可以实现车辆舒适性和运动性兼修。特别是在加速、制动和快速过弯时,能够快速让底盘变“硬”,实现悬挂协调、车身稳定效果。
此前空气悬架技术,也掌握在欧美人手里。在豪华品牌里,价格超过60万,才有可能配空气悬架。云辇-A是智能空气悬架系统,工作原理是通过汇集车载传感器的数据,经由本地计算进行快速决策,对包括空气包进排气、刚度转换阀、减震器电磁阀等空气悬挂系统的核心组件进行快速和精确的控制。
云辇-A 空气悬架调节行程可达到15厘米,面向主打车辆乘坐舒适性、平稳性、通过性的中高档汽车。
比亚迪的云辇-P是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可调节行程20厘米,可实现四轮同步或单轮独立升降,适合越野驾驶场景,停车露营也可以调平。系统举升力5吨,且根据驾驶状况可以在三级不同的刚度模式之间自动切换,在平稳行驶时确保舒适性,激烈驾驶时提高操控性,越野飞坡跌落时有效降低冲击。
比亚迪将这套系统称作“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乍一听似乎不太好理解,以前没听说过,不过,知道它由智探架构、智算中心、智控技术,以及关键零部件构成后,就不难理解了。
实际上,它就是由过去的机械结构,变成了智能化结构。其中智探架构包括行为感知、车身感知、路面感知等能力,可以通过获取方向盘转角、踏板信号等识别驾驶员意图,还能采用加速度、高度计、惯性测量单元等常规传感器,加上单双目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元件,对车况和路面进行实时检测,从而显著提高悬挂系统的调节速度和智能性,提高车内的乘驾体验。
比亚迪自己是这么说的:在垂直方向控制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能够让云辇实现上下车身的解耦控制,多维感知、精准决策、智能控制、稳定执行,全面提升用户驾乘体验,确保整车安全性和稳定性。
从智能化的层面看,比亚迪将智能汽车的维度,不再局限于自动驾驶,还延伸到了车辆驾控的“肌理”,让汽车更高级,更接近一个初代的机器人。
比亚迪的云辇,短期内是新能源汽车高端化的基础,但其长远可想象的空间,才可能是比亚迪的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