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福建省2022-2023学年高考二模地理试卷(含解析)
2023-04-14 | 阅:  转:  |  分享 
  
福建省2022-2023学年高考二模地理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一、选
择题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
有可能(?)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C.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
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森林公园B.大型住宅区C.产业园区D.中心商务区3.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B.地区GDP总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人流量南麂列岛海域(下图)可生长温度适应能
力不同的多种贝类(以藻类等浮游生物为食),是中国贝藻混养示范区。南麂列岛海蚀地貌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与单一贝类养殖相比,南
麂列岛海域发展贝藻混养有利于(?)A.降低全球气温B.行使海洋权益C.拓展养殖空间D.增强碳汇功能5.南麂列岛海域可生长多种贝类,
主要是由于(?)A.径流影响大B.自然灾害威胁小C.洋流影响大 D.贝类天敌威胁小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湖泊总体呈快速扩张
趋势,部分湖泊发生水系重组(邻近湖泊因湖水溢出而形成上下游汇流关系)。左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内流区重组后的水系。右图示意该内流区水系重
组前后甲乙丙湖的湖泊水位变化(与2000年的水位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湖泊及其水位变化对应正确的是(?)A.甲湖-①、乙湖-
③、丙湖-②B.甲湖-②、乙湖-③、丙湖-①C.甲湖-①、乙湖-②、丙湖-③D.甲湖-②、乙湖-①、丙湖-③7.关于水系重组前后甲
乙丙三湖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组前甲湖湖水汇入乙湖B.重组前乙湖湖水汇入丙湖C.重组后甲湖流域面积扩大D.重组后乙湖湖盆容积
缩小8.随着气候暖湿化,该区域湖泊盐度明显降低的是(?)A.甲湖、丙湖B.甲湖、乙湖C.乙湖、丙湖D.甲湖、乙湖、丙湖洞庭湖是长江
出三峡进入中下游平原后,唯一与长江干流并连的吞吐型大湖。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如水域面积萎缩、洪
涝和鼠灾等灾害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等。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建设对洞庭湖湿地的影响巨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东方
田鼠在洞庭湖中的洲滩栖息时,种群数量增长迅速。每年洲滩淹没后,东方田鼠迁入垸内农田,啃食农作物。研究发现,鼠灾程度与降水的年际变化
密切相关。下图为洞庭湖区连续4个年份的降水月份分配,其中鼠灾最严重的年份是(?)A.a年B.b年C.c年D.d年10.三峡工程对洞
庭湖的有利影响有(?)A.加快淤积,湖泊面积扩大B.水位上涨,鼠灾频率降低C.减缓淤积,蓄洪能力增强D.水量增大,自净能力增强11
.三峡工程运行导致洞庭湖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其原因主要是(?)①入湖污水增加②入湖泥沙减少③水中光照增强④河湖联系加强A.①②B.②
③C.③④D.①④2023年1月17日我市“莆阳开春”活动在Y村举行启动仪式。该村地处兴化平原,多以同姓氏聚族而居,村落保持了明清
时期的空间结构及建筑风格。图示意Y村某一区域空间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Y村落街巷空间狭窄且蜿蜒曲折是因为(?)A.土地资源
短缺B.地形起伏较小C.河网密度小D.防寒的需要13.影响图中东西两侧房屋整体朝向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风向C.民俗D
.地租14.“莆阳开春”系列活动中最适合在该村举办的是(?)A.采春茶品香茗B.尝美食划龙舟C.赏园林采荔枝D.游古村颂节庆据每日
经济新闻2010年3月3日报道 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表示,海南国际旅游岛中长期规划即将出台,该规划将全面布局未来十年海南的发展。结
合下图回答下列小题。15.开发海南岛的资源,需要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图中甲地带在产业布局上的首要任务是( )A.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
植被B.利用少数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C.建设山区热带农业D.利用热带山区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16.海南岛旅游资源开发应突出( )①喀
斯特地貌 ②热带海滨和岛屿风光 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④少数民族风情特色A.②③B.①②C.②④D.③④二、综合题17.阅读图文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永久冻土层是指陆地表面连续冰冻至少两年的部分。研究发现,森林冠层能直接影响林下气温,从而间接影响永久冻土层的厚度和
埋藏深度。勒拿河源于西伯利亚中南部的贝加尔山脉,汇入北冰洋,流域内针叶林广布,冻土发育广泛。左图示意勒拿河局部流域,右图示意勒拿河
河口地区部分自然要素的年内分布。(1)判断勒拿河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2)若大力开发流域内森林资源,推测夏季时永久冻土层
受此的影响。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我国某区域(左图),森林、村寨、鱼塘和梯田等构成了动人的美景,其中鱼塘兼具为梯田储
水的功能。该区域甲地的传统村寨食物自给自足;海拔越高,水稻和鱼的产量越低;鱼可弥补粮食不足。甲地森林茂密,保护较好;乙地植被矮小稀
疏。2019年发生极端干旱事件时,甲地的干旱程度低于乙地,然而地表温度上升幅度大于乙地。右图示意该极端干旱事件对地表环境要素的影响
。(1)甲地的村寨中,海拔最低的村寨鱼塘总面积最小,请合理解释此现象。(2)与甲地相比,分析2019年乙地地表温度上升幅度较小的原
因。(3)据图中的各要素关联性,从甲地植被覆盖率的措施角度,论述该措施对缓解旱情的作用。(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压线图是了解天气状况和天气变化,并进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下图示意某季节某日亚洲东部部分地区海平面
等压线分布。(1)描述图示时刻A地的天气特点并说明理由。(2)分析B地附近冷锋的形成过程。(3)说明C地此季节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1.B????2.D????3.D【解析】1.读图可知,该城市地铁线沿线有多个一级站点,这些站点为主要的客流集散地,说明
该城市有多个核心,其空间形态最有可能为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A错误,B正确。读图可知,该城市没有沿河流或者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C
D错误。故选B。2.读图可知,甲、乙、丙站点处于市中心,且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较高,说明该地区客流量较大,沿线区域应为中心商务区,
D正确。森林公园、 大型住宅区、 产业园区不可能位于市中心,ABC错误。故选D。3.由材料可知,该地铁途径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地铁主
要用于客运,因此该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周边的人流量,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 地铁与城市中其他交通工具
相比,除了能避免城市地面拥挤和充分利用空间外,还有很多优点。一是运量大。地铁的运输能力要比地面公共汽车大7-10倍,是任何城市交通
工具所不能比拟的。二是速度快。地铁列车在地下隧道内风驰电掣地行进,行驶的时速可超过100公里。地铁在许多城市交通中已担负起主要的乘
客运输任务。4.D????5.C【解析】4.与单一贝类养殖相比,南麂列岛海域发展贝藻混养会增加藻类的覆盖面积,增强光合作用能力,加
大对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增强碳汇功能,D正确;发展贝藻混养不能直接降低全球气温,A错误;与海洋权益无关,B错误;并没有拓展养殖空
间,C错误。故选D。5.读图可知,南麂列岛海域既有寒流,又有暖流流经,水温差异较大,因此可以生长多种贝类是由于洋流影响大,C正确;
径流带来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但可生长温度适应能力不同的多种贝类,与径流关系不大,A错误;与自然灾害威胁和贝类天敌威胁无关
,BD错误。故选C。【点睛】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域,由于密度差异,高密度冷水下沉,小密度温水上升,使海水垂直搅动,海洋深处中的营养物质
被海流带到上层。营养丰富的浮游生物的生长,也能为以浮游生物为食的贝类和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从而展开复杂的生物链。此外,浙江沿岸已开
发的“上升流”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上升流是指海洋从底部到海洋内部的垂直流动,这种流动经常发生在沿海地区,他能把营养物质从海洋的下层带
到上层,甚至到表层。除了长江水源源不断地提供营养外,南麂岛就像一个天然的聚宝盆,大量的营养物质聚集在这里滋养各种生物。此外,海流的
特殊特性也使得经过的鱼被“拦截”-“水障作用”落下,通常出现在寒暖流的交汇处,随着寒流而来的冷水鱼和随暖流而来的温水鱼,往往对来袭
洋流的性质感到不舒服,不敢向前走,所以迷茫的鱼只好聚集在这里。因此完善的海流环境、适宜的气候、广阔的东海大陆架光照面积和众多岛礁提
供的各种生境,也共同造就了南麂岛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6.A????7.B????8.A【解析】6.根据材料信息“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
,青藏高原的湖泊总体呈快速扩张趋势,部分湖泊发生水系重组(邻近湖泊因湖水溢出而形成上下游汇流关系)”可知,湖泊水位上升,但是水位增
加不同,形成水系重组,结合图中湖泊之间水流流向可知,甲湖湖水流向乙湖,甲湖湖泊水位增加较多,形成外溢,因此甲湖对应为①,乙湖湖水又
流向丙湖,因此丙湖湖水水位上涨且与甲湖变化趋势类似,因此丙湖对应为②;乙湖位于甲湖和丙湖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湖泊变化较小,因此乙湖
对应为③。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7.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水系重组主要原因在于气候暖湿化,重组后甲湖流向乙湖,主要原因在于
甲湖海拔较高,气候暖湿化后,甲湖补给增多,湖泊水位上升,形成外溢,甲湖流域面积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排除C;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湖水位
变化较小,湖盆容积变化小,排除D;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湖和丙湖水位变化趋势相近,因此重组后甲湖变化较大,影响丙湖水位,重组前后乙湖
对丙湖影响相差不大,因此重组前乙湖流向丙湖,甲湖未流向乙湖,排除A,B正确。故选B。8.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湖和丙湖水位明显上升,
水量增加,盐度降低,乙湖变化较小,几乎保持原状,盐度不会明显降低,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点睛】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
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冰川冰雪融化速度加快,淹没沿海低地地区,同时带来病虫害等灾害加剧。9.D????10.C????1
1.B【解析】9.据题干可知,洲滩淹没之后,出现鼠灾,因此降水量与鼠灾呈正相关,鼠灾最严重的年份即是降水最多的年份,降水最多的是d
年,故选D。10.丰水期长江补给洞庭湖,三峡工程建成后,丰水期拦截长江上游来水,避免下游出现涝灾。长江入湖水量和泥沙量减少,淤积减
弱A选项错误;洞庭湖水位下降、水量减小,B选项错误;淤积减弱,湖泊容量变大,蓄洪能力增强,C选项正确;长江下游水位下降,补给湖泊的
水量减少,D选项错误;故选C。11.入湖污水增加和湖边人类不合理活动有关,与三峡工程无关,①错误;三峡工程运行导致入湖水量及沙量减
少,湖泊自净能力相对下降,富营养化加剧,②正确;入湖泥沙减少,水体变得清澈,水下光照增强,藻类繁殖加快,③正确;河湖交换的水量下降
,④错误;故选B。【点睛】河流和湖泊的相互补给主要看谁的水位高: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河流补给湖泊;枯水期,湖泊水位高于河流,
湖泊补给河流。12.A????13.C????14.D【解析】12.兴化平原是福建四大平原之一,而福建丘陵山地众多,人口稠密,土地
资源短缺,因此该地区需要尽可能的使用有限的土地资源,A正确;街巷空间狭窄主要是由于土地短缺所致,和地形起伏较小关系不大,B错误;福
建位于沿海地区,降水充足,河流众多,河网密度大,C错误;福建纬度较低,处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冬季气候相对温暖,防寒需求较低,D错误;
故选A。13.结合材料可知地区多以同姓氏聚族而居,村落保持了明清时期的空间结构及建筑风格。且东西两侧房屋整体朝向祠堂建筑,因此可以
判断影响东西两侧房屋朝向的主要因素是民俗习惯,C正确;该地阳光主要从南方照射过来,结合图片可知房屋整体朝向并不是朝南,A错误;该地
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结合图片可知该房屋朝向和风向关系不大,C错误;地租不会影响房屋朝向,D错误;故选C。1
4.结合材料可知莆阳开春”活动1月17日举行,该时间段位于冬季,不是采春茶的时间,A错误;划龙舟是在端午节举行的,和该活动时间不符
,B错误;荔枝一般收获于夏秋季节,时间不符,C错误;结合材料可知村落保持了明清时期的空间结构及建筑风格,因此可以在该活动举办的时候
开展游古村颂节庆的活动,D正确;故选D。【点睛】我国传统民居建设当中如果为了便于采光,房屋一般朝南;如果是为了减少季风的影响,房屋
朝向一般和盛行风向垂直。15.A????16.C【分析】该题考查海南岛资源的开发。15.图中甲地带是中部山地,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这里生物物种资源丰富,河流多发源于此,是全岛的水源区。首要任务是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故选A。16.首先,碦斯特地貌大部分分布在
两广、四川、江浙、吉林等地,在海南并不突出,故①错误;海南处于热带,四边环海,自然有海滨岛屿,故②正确;海南岛位于热带季风地区,自
然景观是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故③错误;海南有少数民族——黎族,故④正确。所以选C。17.(1)补给水源:季节性积雪融水。理由:流
域内冬季积雪量大;随着气温升高径流量不断增加,6月达到峰值;径流量峰值早于降水峰值。(2)大力开发森林资源减少林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夏季地温升高明显;永久冻土层上层融化,导致永久冻土层厚度变小,埋藏深度变深。【分析】本大题以俄罗斯勒
拿河流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补给、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
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详解】(1)勒拿河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流域内冬季降雪量大,且冬季气温很低,形成了
大量积雪;同时根据材料来看,勒拿河的径流量体现为随着气温的升高而不断增加,并且在6月份到达峰值;该流域7月份降水量最大,而径流量的
峰值在6月份,说明该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来自于季节性积雪融水。(2)若大力开发森林资源,则使得森林覆盖率降低,造成林冠(树干、枝叶)对
于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使得更大面积的地表暴露在阳光下;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同时该地区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
造成夏季地表升温明显,从而使得永久冻土层上层容易融化;由于永久冻土层不断融化,造成永久冻土层厚度不断降低,永久冻土层的埋藏深度逐渐
加深。18.(1)甲地海拔最低的村寨汇水面积最大,且可以从高处梯田、鱼塘和森林获得补给水源,无需更多鱼塘为梯田储水;海拔最低的村寨
水稻产量最高,粮食相对充足,无需更多的鱼塘产鱼。(2)乙地地处背风坡谷地,盛行下沉气流,高温温干燥(干热河谷),植被稀疏且耐热耐旱
;极端干旱事件时降水减少,植被所受影响较小,植被覆盖率下降较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幅较小,地表吸收热量增幅较小。(3)“地表水体
面积”:植被覆盖率提高,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增加,补给河湖水量增加,地表水体面积增加。“土壤水分”:植被覆盖率提高,利于地表水下
渗,土壤水分增加。“地表温度”:植被覆盖率提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蒸腾作用增强),地表温度下降,土壤蒸发减弱,土壤水分增加(
或地表蒸发减弱,地表水体面积增加)。【分析】本题以我国某村寨为材料,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气温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
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甲地海拔最低的村寨由
于汇水面积大,水资源丰富,且可以从高处梯田、鱼塘和森林获取充足的补给水源,水资源的补给较为便利,无需修建更多鱼塘为梯田储水;由于海
拔越高,水稻和鱼的产量越低,鱼可弥补粮食不足,由此可知海拔最低的村寨水稻产量最高,粮食作物水稻相对充足,无需更多的鱼塘产鱼来弥补粮
食的不足,居民的食物来源充足。(2)乙地位于山地北坡,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谷地,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干燥,焚风效应导致的干热河谷明显,
植被稀疏且耐热耐旱,植被减少的较少,温度上升的程度小;极端干旱事件时,降水减少,乙地植被稀疏,降水减少对乙地植被的减少影响较小,植
被覆盖率下降较小,植被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增幅较小,地表吸收热量增幅也较小。(3)由图表可知该地区地表温度增幅程度主要取决于植
被覆盖率的高低。对于“地表水体面积”:植被覆盖率提高,地表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可以有效拦蓄地表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利于地表水分下渗,
地下水水量增加,地下水补给河湖的水量增加,使得地表水体面积增加,有利于缓解旱情。“土壤水分”: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减
少地表径流,增加地表水分下渗,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含量,缓解旱情。“地表温度”: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的荫蔽率提高,导致地面吸收的太阳辐
射减少,且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地表温度下降,土壤水分蒸发减弱,土壤含水量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地表蒸发减弱,地表水体面积随之增加,
能够有效缓解旱情。19.(1)(气温较高,)天气晴朗,风力较小;理由:A地此时受高压脊控制(暖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温较高
,)天气晴朗;A地等压线较稀疏,气压梯度较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小。(2)亚洲大陆内部冬季降温快,气温低,形成冷高压中心(
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高压中心气流向四周辐散;其中向南辐散的冷气团在B地附近(长江中下游地区)遇到暖气团的阻挡,因冷气团
势力强大,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冷锋。(3)气候特点:高温少雨(或答晴朗、干燥、凉爽);成因:纬度较低
,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再加上北部高原山地的阻挡,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小,)气温较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此季节亚洲大陆形成冷
高压(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该地位于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南部,盛行来自陆地的东北风,降水较少。【分析】本题以某
季节某日亚洲东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考查了常见天气系统及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形成原因。考查学生获
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详解】(1)读图可知,图
示西北部内陆地区有一个强大的冷高压,图示东部海洋上有一个相对偏弱的暖高压。A地处于东部海域上的暖高压的高压脊线附近,受暖高压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受来自海洋低纬度地区的偏南风影响,因此气温较高,天气晴朗;A地等压线较稀疏,气压梯度较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
小。(2)读图可知,图示时刻亚洲大陆内部有一个强大的冷高压,东部海洋上存在一个相对偏弱的暖高压。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小型的锋面气旋系统
。亚洲大陆内部的冷高压形成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冬季降温快,气温低,气流冷却下沉,形成冷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高压中心气流向四周辐散;在其东部形成西北风,等压线密集,说明西北风风力强劲;此时海洋上副热带地区存在暖高压,高压中心气流同样向四周辐射,在其西部形成偏暖的东南风,等压线较稀疏,说明东南风风力较弱。强大的冷空气(西北风)与偏弱的暖空气(东南风)两者在B地附近相遇,因冷气团势力强大,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冷锋。(3)读图可知,此季节亚洲大陆内部形成强大的冷高压,说明此时为冬季。东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此季节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或答天气晴朗,干燥、凉爽;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东南亚的C地地处20°N以南地区,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再加上北部有我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区等高原山地的阻挡,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小,因此气温较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因此此季节亚洲大陆形成冷高压,即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该地位于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南部,盛行来自陆地的东北风,降水较少。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小初高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