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洛克艺术】雷尼:深受古典影响的巴洛克艺术家

 襄子的箱子 2023-04-14 发布于上海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每一个历史的转身

都在风中徘徊了很久、很久

这是【西方大通史】第 423 篇文章

启蒙时期】第 103 篇文章

卡拉奇兄弟创建了博洛尼亚学院后,吸引了很多当时的绘画人才,从这里走出来的巴洛克大师就有很多,比如普桑、洛朗,以及今天要讲的圭多·雷尼。

▲ 雷尼

雷尼于1575年出生于博洛尼亚,父亲是一位音乐家。他9岁就开始学画画,20岁就进入了博洛尼亚学院,师从卡拉奇,获得了系统性的指导与学习。

雷尼深受古典时期大师们的影响,1600年又来到了罗马,见多识广。当时的罗马是意大利的艺术中心,至少就文艺复兴晚期到巴洛克前期来讲是如此。他很崇拜拉斐尔,将拉斐尔的古典美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也被称为“拉斐尔在世”。

尽管雷尼在很多人的概念中很冷门,但他活着的时候却是巅峰级别的存在,风头甚至盖住了卡拉瓦乔。卡拉奇去世后,雷尼无疑成了当时影响力最大的一位画家,他推崇光的清晰与对比,塑造完美的人体,追求充满生气的色彩效果。

雷尼年少的时候在罗马见过卡拉瓦乔,被他新颖的画法所深深打动。后来,他运用卡拉瓦乔的聚光法创作过《圣彼得受难》。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拉斐尔那种趋于理性美的三角构图,而且“卡拉瓦乔式”的明暗光线也很显眼。

▲ 圣彼得受难(梵蒂冈博物馆)

我们再来看雷尼的另一幅代表作《阿塔兰忒和希波墨涅斯》,这是一个取材希腊罗马神话的故事。话说阿塔兰忒是一个美女,也是一名运动健儿,只是一直没有对象。前来求婚的人络绎不绝,最后阿塔兰忒提出了一个要求,和求婚者赛跑,谁要是能跑过她,她就嫁给谁。

▲ 阿塔兰忒和希波墨涅斯(普拉多博物馆)

没想到,阿塔兰忒跑得飞快,谁都跑不过她。希波墨涅斯是求婚者之一,非常聪明,她想到了一个办法,在和阿塔兰忒赛跑的时候,故意将维纳斯给自己的三个金苹果丢在路上。在希腊罗马神话中,金苹果可不仅仅是三个苹果那么简单,大家可以想象成三个爱马仕限量款的包包。趁着阿塔兰忒分心去捡金苹果的时候,希波墨涅斯立即超过了她,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有了这个故事背景后,我们再来看这幅画,会感觉就是两个人在裸奔,左下角还有一群人,应该是观众。阿塔兰忒弯腰捡一个金苹果,而她手里已经有了一颗。乍一看,那哪里是苹果,说是鸡蛋也不为过。有可能当时的苹果品种就是那么小的吧。

画中的人体形象非常柔美,而且女性的形象也符合巴洛克绘画的特点,小腹隆起,略显丰满。很难想象这样的人会是一个跑步健将。画面右边的希波墨涅斯一脸的傲娇,看他样子压根就不是来跑步的,而是来跳舞的。

两个人物的形态刚好是相反的,随风飘舞的披巾更是增添了画面的流动感,顺带也遮盖住了某个少儿不宜的东东。人物的裸体白得有些夸张,象牙白的肌肤与黑暗的背景刚好成了一组很明显的明暗对比。

不过不管怎么样,看画就看画,千万别学里面的人物,尤其是光天化日之下裸奔。

《得伊阿尼拉和半人半马的内萨斯》是雷尼的另一幅作品,讲述的也是一个神话故事,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妻子被半人马内萨斯诱拐的事情。整幅画定格在了一个瞬间,这也是巴洛克绘画的一个特点,极具戏剧性和画面感。得伊阿尼拉看着远方,也不知道在看什么,不过可以看出她眼神中的无奈。画面右侧有一个小小的人物,他就是赫拉克勒斯,正朝着半人马投出一个标枪。随风飘荡的衣裙更显流动感,看得伊阿尼拉脖子上的肉,想必也是非常丰满的。

▲ 德伊阿妮拉和半人半马的内萨斯

相比之下,雷尼的另一幅作品《曙光女神》则更显得典雅一点,有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风格。画中的色彩几乎是来自于古典主义,甚至就连主题、内容、结构都充满了拉斐尔时期的特色。只不过在光线的明暗上更显眼一点。雷尼深受拉斐尔和卡拉瓦乔的影响,这幅《曙光女神》更是将两位先辈的特色都融合在了一起。

▲ 曙光女神(罗马帕拉维奇尼-罗斯比格里奥斯宫)

在有关雷尼的宗教画以及肖像画中,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特色,即人物的头都是望向上面的,就好像他们的头顶上有什么东西一样,甚至也有人将其称为“雷尼式翻白眼”。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在望着天上的上帝,因此这样的动作是在表达一种对宗教的虔诚。而我们也知道,巴洛克时期的绘画也是有一定反抗新教的意思,因此绘画的题材除了希腊罗马神话之外,宗教画也特别多。

▲ 耶稣(雷尼式仰望星空)

▲ 圣彼得的仰望(雷尼式仰望星空)

雷尼虽然是当时意大利画坛的一颗巨星,但很遗憾的是,他也是古典主义绘画的终结者,甚至在他之后,意大利的艺术迅速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法国、英国和德国的艺术。古典主义在拉斐尔这里迎来了顶峰,在雷尼这里又获得了一次短暂的新生,在他之后便沉默了。因为古典主义的绘画,尤其是拉斐尔那种完美绘画的理念,都有一个标准答案,就像理科中的数学题一样,答案是5,它就是5,没有其他的可能性,顶多就是在标准答案的小范围内小修小改。

而以米开朗基罗为代表的感性的开放式结局,却充满了无穷的可能性。同样一个题材,一个动作,不同画家画出来的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只要看看上世纪的各种主义就知道,原来女人下楼梯还能被杜尚画成这样,就理解了什么是所谓的开放式结局。(音频中有个错误,《下楼梯的女人》是杜尚的作品,不是毕加索的,音频说成了毕加索)

▲ 下楼梯的女人
杜尚 绘

当然,古典主义并不是死了,它在拿破仑时期又获得了一次新生,这也是所谓的“新古典主义”,19世纪的点彩派画法也是古典主义的一种延伸,它们求真、求实,力图表现出真实而又完美的人物形态。

很多时候,观众并不在乎真实,比如日本动漫中的女生,眼睛都大大的,大到现实中根本不可能,但我们就是喜欢,这是一种米开朗基罗式的艺术。

▲ 现实中不可能有这么大的眼睛

最后说个有意思的事,我没有画画天赋,画出来的甚至连幼儿园小朋友的都不如,但我依旧很自信,将自己的作品称为“印象派”,因为它真的只是一个印象而已。我绝不敢将自己的作品称为“古典派”,因为在理科中,“一加一等于三”它就是错的,没有任何辩驳的余地,而在文科中,我说“一加一等于三”,你就不能说它错,因为它是一种象征意义。希望这个故事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西方艺术。

▲ 受胎告知

▲ 圣西西莉亚(美国加州诺顿西蒙博物馆)

▲ 圣塞巴斯蒂安(意大利罗索宫)

▲ 圣马太与天使(梵蒂冈博物馆)

▲ 海伦被劫持(卢浮宫)
画中有一个黑人小男孩

▲ 忏悔的抹大拉(美国马里兰州沃尔特艺术博物馆)

▲ 菲罗克忒忒斯-希腊神话人物(卡比托利欧博物馆)

▲ 阿波罗

▲ 【巴洛克(时期的)艺术】作品集(点击图片链接可查看)


-西方通史系列回顾-

▲ 【文明之初】

▲ 【光荣希腊】

▲ 【伟大罗马】

▲ 【基督世界】

▲ 【征战十字】

▲ 【黎明曙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