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赛曲:歌曲作者一夜成名,歌曲背后的历史跌宕起伏,后成为法国国歌

 小话诗词 2023-04-14 发布于甘肃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标签来体现本国的文化特点和尊严,而国歌恰恰就是一种能表现文化和历史的艺术形式。

世界最古老的国歌诞生于1568年,它就是荷兰的《威廉颂》,当时荷兰人民为抵抗西班牙统治者的压迫,高唱这首歌并战胜了西班牙统治者,荷兰人民对这首代表着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十分地热爱,1932年,《威廉颂》正式被采用为荷兰国歌。

从此以后,许多国家也争相模仿,制定出自己国家的国歌。有的是歌颂祖国的,如西班牙、德国、俄罗斯等国的国歌,有的是歌颂爱国情怀,描绘国家建立的艰苦历程的,如波兰、美国等国的国歌,还有国家的国歌带有宗教色彩,如英国、新西兰等国的国歌。

但在世界各国的国歌中,有一首国歌却是以该国的一座城市命名的,而且这座城市也不是该国首都,它就是诞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马赛曲》。法国大革命期间,有过许多鼓舞斗志的战斗歌曲,但马赛曲却是深受民众欢迎的、流传度很广的一首。

那么,法国的国歌《马赛曲》为何以马赛这座城市的名字命名呢?它又是在怎样的时空下诞生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马赛,走进法国国歌背后的故事、

马赛,法国南部的一个城市,也是法国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城市。马赛三面环山,东南部濒临辽阔的地中海,马赛港是法国最大的海港,景色秀丽,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马赛西部罗纳河缓缓注入地中海,平坦的河谷与法国北部连接,也是马赛通向北部的重要通道。

马赛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是希腊的福西亚人建立的一个贸易港。在罗马时代,他的名字叫马赛利亚,罗马帝国灭亡后,马赛又落入西哥特人之手,法兰克王国在六世纪重新夺取了马赛。后来,马赛于1481年并入普罗旺斯,次年并入法国。

1792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马赛人支持法国的大革命,500名马赛人组成志愿者奔赴巴黎保卫革命政府,他们在行进的路上高唱《莱茵河战歌》。激昂的歌声和强烈的感染力鼓舞着他们为他们的国家战斗,这首歌后来成为法国国歌,被称为《马赛曲》。

《马赛曲》产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而法国的大革命与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密不可分的,那么这场持续了一个世纪的启蒙运动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

启蒙运动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在法语中,启蒙的意思是启迪。当时的法国出现了许多思想家,他们在著作中将启蒙思想表达得非常清楚,他们认为人生而自由,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

在众多的启蒙思想家中,其中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的学说最深入人心,最影响深远。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以二十五封书信的形式详细地阐述了他的思想,他的作品风格幽默,言辞犀利,在嬉笑怒骂中对现实进行了深刻剖析。

伏尔泰认为“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的学说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德斯鸠早年在欧洲很多国家游历,对当地的社会制度和环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这为他的思想形成和学术著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三十多年的深入调查,孟德斯鸠于1748年发表了著作《论法的精神》,书中提出的“三权分立”的观点,对新兴的政治格局和各项制度进行了规划。可以说,孟德斯鸠的启蒙思想对18世纪末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这场影响深远的启蒙运动中,卢梭是不得不提的一个人,他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最深远的。卢梭来自社会底层出身卑微,饱尝活的不易和艰辛,让他的思想更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卢梭的启蒙思想和观点在《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两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书中,卢梭他提出了“天赋人权”理论,紧紧围绕“平等”这一核心思想,他提出人类并非生来就不平等,而是因为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观念才造成了不平等的现象。

卢梭还主张人民主权论和社会契约论,他的这种理论为法国底层群众提供了思想武器,也对随后的法国大革命直接产生影响力。

法国的这场贯穿18世纪的启蒙运动,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众多的思想和理论,冲击着法国的封建王朝和教会势力,法国大革命在启蒙运动的高潮中到来了

后启蒙运动时代

1789年的法国是波旁王朝时期,国王是路易十六。法国因为之前参加了北美独立战争,损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整个国库已是空空如也。财政支出捉襟见肘,法国政府的财政状况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

为了解决日益窘迫的财政困难,法国政府的财政大臣想出了一个提高财政收入的办法,那就是向贵族阶层征税,这个做法遭到了贵族阶层的强烈抵制,于是他们把征税的目标投向了普通市民阶层。

1789年5月,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了已经停滞了175年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是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教士阶层代表第一等级、贵族阶层代表第二等级,普通市民代表第三等级,称为三级会议。

会议上,第三等级被要求增加缴税数额,补贴财政的亏空。在启蒙思想感染下的第三等级代表针锋相对,他们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限制国王的权力,把三级会议变成国家的常设机关;二是废除过去按照等级投票的方法,改为按人数比例进行投票。

第三等级代表的要求得到了法国人的支持,这些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人代表着当时法国的资产阶级利益,他们的实力已经非比寻常。

第三等级把国民会议改成制宪会议,目的是要在法国实行立宪制,这些举动意味着他们要从国王的手中抢过立法权,建立一个全新的政治制度。这引起了路易十六的恐慌,路易十六为了解散制宪会议,不惜动用武力,调集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占领了从巴黎到凡尔赛的要塞,双方剑拔弩张

巴黎的民众愤怒了,1789年7月12日,20多万法国群众拿起武器冲向了要塞,夺取了巴黎的大部分要塞和街道。

7月14日,他们向位于巴黎东郊的巴士底狱冲去,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占领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占领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后来法国将这一天规定为国庆节日。

巴黎群众革命的信息传遍全法国,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巴黎,这次起义使路易十六做出了妥协,他们成功挽救了制宪会议,制宪会议也被赋予了制定宪法的职责。

制宪会议在新宪法中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紧接着他们又宣布了“人身自由,权利平等”的原则,这个原则将启蒙运动中的思想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法国大革命是有着启蒙思想的新兴资本主义制度和封建旧制度的激烈碰撞,以路易十六为代表的封建既得利益者仍然想要维持旧的制度,从资产阶级的手中夺回自己的特权。

革命开始后,大量的王室成员和贵族逃往国外,他们在莱茵河畔驻扎下来,以德国科布伦茨为大本营,想要联合利用欧洲封建势力的力量夺回特权。

革命要进行,取得的成果也要保护,双方围绕制宪会议展开了新一轮的斗争。路易十六在得到封建势力的支持后,拒绝承认制宪会议,拒绝在宣言上签字,继续向凡尔赛调集军队,企图再次以武力的方式解散制宪会议。

这一次,巴黎群众冲进了凡尔赛宫,抓住了路易十六,保护制宪会议的会场,将会议迁往巴黎,同时也把路易十六押到了巴黎。

革命继续进行,可路易十六是不甘心失败的,他对新政权没有采取妥协,他依然盘算着如何重新夺取权力,他孤注一掷地认为只要得到了其他封建势力的支持后,他会重回往日风采。

于是1791年6月20日晚上,路易十六和家人逃出了巴黎,他们乘坐马车想要离开法国,与国外支持他的封建贵族们会合。

路易十六的出逃行为极大地激怒了法国民众,他们不能容忍路易十六的这种行为,于是在途中截获了国王的马车,将他重新带回巴黎。

《马赛曲》诞生

法国爆发的反对封建势力的革命引起了欧洲其他封建统治者的恐慌,率先发难的是奥地利王国和普鲁士王国,他们联合欧洲其他的封建君主们,试图用武力的手段将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绞杀在摇篮里。

1792年春天,普奥联军在莱茵河畔集结,战争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境地。路易十六却仍在取舍中摇摆不定,因为他依然是名义上的法国国王,但他却有着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担心资产阶级的革命胜利,又担心他们的失败。

而资产阶级阵营中也是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拥护君主立宪制的吉伦特派主张马上开战,雅格宾派的罗伯斯皮尔主张和平,他们想在此期间重新夺取政权。因为在1971年的9月,君主立宪派通过了宪法,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他们解散了制宪会议,用立法会议取而代之,此时的权利掌握在君主立宪派的手中

1792年4月,路易十六做出了一个吊诡的决定,他决定向入侵的普奥联军宣战。战争伊始,法军接连失利,奥地利军队进入法国,对法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构成了严重威胁。在这个紧要关头,立法会议发出号召,要求法国人民武装起来,共同保卫国家。

此刻的法国北部城市斯特拉斯堡,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中。4月25日,市长迪特里希在大街上向群众做宣传,他在集会上让人们投身到抵普奥联军的战斗中去,很多青年都加入莱茵军的行列,他们几天后就要奔赴前线了。

晚上,迪特里希邀请城中的指挥官来到他的家中,打算为他们举行一场告别晚会。参加晚会的人们都很激动,他们慷慨激昂地发表着各自的看法,分析着当前的局势,以及如何展开对普奥联军的战斗。

参加晚会的还有一名来自工程部队的上尉军官,时年32岁,他的名字叫鲁热·德·利尔,平时喜欢写一些诗歌,还是一名业余的作曲家。市长提议让鲁热谱写一首鼓舞战斗士气歌曲,为几天后奔赴前线的莱茵军壮行。

晚会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鲁热回到房间,他开始谱写歌曲,他的心情非常激动,因为这首歌曲要为即将奔赴战场的莱茵军而谱写的战歌。

可是怎么开头呢?他想到了晚会上大家慷慨激昂的陈词,想到了鼓舞人心的呼声,他想到了歌词的开头“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经来临。”

鲁热迅速抓住灵感,写下了前几章节歌词,他感觉写得不错,于是又给歌词配上合适的曲谱,然后拿出小提琴试奏了一下,效果很好,符合进行曲的节奏。鲁热跟着灵感和前几章节的节奏,一气呵成写下了后六节歌词,词曲配合恰到好处,天亮的时候,这首歌已经写成了。

他马上来到了迪特里希的家里,迪特里希随即叫来几位爱好音乐的朋友,在他们的聆听下,鲁热演奏完了整首歌曲,他们为这首歌曲感到激动,报以热烈的掌声,因为这确实是一首振奋人心的战斗歌曲。

这首歌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誉,在市长的推荐下,斯特拉斯堡国民卫队的军乐团着手排练这首歌,斯特拉斯堡也进行了首次演奏,作为几天后莱茵军出发时的军歌。

鲁热创作的这首歌曲最初叫《莱茵军进行曲》,可是莱茵军出发时,却并没有传唱开来,因为是一首新歌,很多人都还没有学会,但是两个月后,这首歌就传遍了全法国。7月2 日,当马赛的五百名志愿者出发时,他们大声歌唱着这支振奋人心 的战斗军歌,鲁热的名字和这首歌一样,一夜成名。

7月30日,马赛的志愿者唱着这支军歌来到了巴黎,巴黎的市民矗立在街道两旁,迎接来自马赛的志愿者,一两个月后,这支军歌就成为了法国军队的军歌。

9月20日法国军队在《莱茵军进行曲》中迎来了第一场胜利,他们击败了入侵的普鲁士军队,10月底所有入侵法国的领土的军队都被赶出了法国。

马赛志愿者的士气和精神鼓舞了法国军队,法国人把这首歌改名为《马赛曲》。1795年7月14日,法国国会宣布《马赛曲》为国歌,1879年、1946年以及1958年法国通过的三次共和宪法都将《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

总结

持续整个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酝酿了法国大革命,法国的启蒙运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法国大革命的序曲,为法国大革命做足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提供了充足的土壤。

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有了发展,它倡导理性批判,承认人的理性而否定神的意志,实际上否定了王权和教权。启蒙运动倡导人的理智,反对权威和盲从,要求人性的解放和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特权与专制,这是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启蒙运动所倡导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政治原则,如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等,也是建立在自由、平等、人权基础之上的,因此启蒙思想与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批判目标是相同的,目的都是唤起人们的觉醒。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诞生于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马赛曲》,也可以说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间接产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