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表达课丨绘颜着色创美境

 宝妞 2023-04-14 发布于河南


编辑说

生活中的事物常常以其色彩首先进入人们的视觉,唤起人们的美感。文学作品,要再现生活中的色彩,自然也就离不开色彩词语的运用。广东省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古林松老师从因境设色、因情设色、因人设色三方面,分析了色彩词语在诗文中的运用,一起来看——


客观事物五光十色,现实生活五彩斑斓。文学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古今中外艺术作品的典范,往往能够放眼万紫千红的客观世界,绘颜着色创美境。色彩的描绘不仅能使读者感受到优美的形象、新鲜的意境、动人的情趣,还可以为刻画人物形象、渲染主题思想服务。《文心雕龙·定势》:“是以绘事图色,文辞尽情,色糅而犬马殊形,情交而雅俗异势。”恰当地运用色彩词语,绘制出一幅幅奇光异彩、姹紫嫣红的艺术画面,能够给读者带来审美享受。

因境设色

根据作品意境创造需要巧妙地运用色彩词语,这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唐杜甫入蜀所作《绝句二首(其二)》的首联“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为我们呈现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碧波潋滟的江上,白色的水鸟展翅翱翔;青翠欲滴的山中,春花红艳宛若野火燃烧。两句诗描摹出江、山、花、鸟四种景物,并分别敷设碧、青、红、白四种颜色,使读者视境豁亮、心爽神怡。这四种物色又彼此衬托,相映生辉:江水碧绿,衬托得水鸟的翎毛格外洁白;山色青葱,使春花显得特别红艳。

杜甫真是一位丹青妙手、色彩大师,他在这一联诗中运用色彩来经营意象、创造意境,使春天的山水画面有主次、明暗,更有动态和生机。在杜诗中,这种瑰丽迷人的彩色图画不少,如“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十二月一日三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等都表现出光色的映衬对比关系,构成充满生机的优美意境,体现了语言的形象美。

因情设色

因情设色是指根据情感表现的需要选择颜色词语。正如老舍先生所说:“要像画家那样,用暗淡的颜色表现阴暗的气氛,用鲜明的色彩表现明朗的景色。”老舍的《骆驼祥子》第三章写祥子从军队逃出,搞到三匹骆驼,得意扬扬,想卖掉骆驼买辆车时眼前的景色:“跟着,东方的早霞变成一片深红,头上的天显出蓝色。红霞碎开,金光一道一道的射出,横的是霞,直的是光,在天的东南角织成一部极伟大光华的蛛网:绿的田,树,野草,都由暗绿变为发光的翡翠。老松的干上染上了金红,飞鸟的翅儿闪起金光,一切的东西都带出笑意。”这一幅奇光异彩、姹紫嫣红的艳丽画面与祥子的“高兴”“想欢呼”的心情相吻合、相映衬,真真切切地做到了情景交融。而第十八章写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时所见的景物:“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黑夜了似的”,“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这里阴森的冷色调描写,正是祥子凄苦艰难生活的写照。色彩词语的运用,有力地渲染了祥子牛马不如的生活境遇,刺痛了读者的心。

因人设色

因人设色是指根据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而绘色。如鲁迅先生的《祝福》写祥林嫂初到鲁镇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色彩描写勾画了服丧的祥林嫂朴素、淡雅、洁净的服饰特征和脸色,给人以明晰的印象。而“我”最后一次见她时,只见她头发“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在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残酷精神折磨下,祥林嫂正逐渐走向死亡。色彩描写有力地揭示了祥林嫂被封建势力一步步吞噬的痛苦经历,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意味。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说:“至如《雅》咏棠华,'或黄或白’;《骚》述秋兰,'绿叶’'紫茎’。凡摛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因此,在运用色彩词语时,应该特别注意色彩的相互搭配。例如艾青的《老人》:“他的衣服像黑泥一样乌暗/他的皮肤像黄土一样灰黄/阳光从高空照着他的脸/脸上是树皮似的繁杂的皱纹。”用相近色彩构建了一幅色相昏暗、情调阴沉的画面,表现老人凄苦惨淡的晚年,令人心酸。

巧妙运用色彩词语,可以使文章语言形象生动、斑斓夺目,增强语言艺术的美感,提升语言的表达效果;能够为读者展现一幅幅色彩缤纷的绚丽画面,塑造一个个沁人心脾的艺术意境,使人如观其色,如睹其态,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获得审美享受。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3年2月8日文章《绘颜着色创美境》;作者:广东省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古林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