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活的是一种精神

 一荷青莲 2023-04-14 发布于陕西

近日,灰蒙蒙的天空中尚无一丝云彩,扬尘“气色”使人精神萎靡,可惜耽搁了好几场球赛?好在今天天气放晴,心情舒悦,写下这段心之随笔。

经常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到:人,活的是一种精神!精神,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动力,这么多年的奋斗,正是体内这股精神动能支撑着自己一路前行。

通过学习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阅读大量高僧大德们的高深理论,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从曾经的迷途中走出,在不断的实践中,理解了该如何去修补身心?锻造自己的“内在工程”?懂得欲成大事,唯从“内在”去改造的道理。正如小鸡从鸡蛋内部破壳而出一般!唯有自省、自悟、自觉,自强,方能找到人生本自具足之根。

大凡世间做事,贵在持之以恒,执心坚守,发扬“铁杵磨针”精神,在自己所感兴趣之领域不断打磨、不断钻研、不断深入、不断创新,在恒久的积淀中,就成为这个行业的“老工匠”。

回想自己这几十年走过的路,一直在传媒业摸爬滚打,从高一那年、那个暑假,在一家市级报纸上拉广告开始,自己就和媒体结下了厚缘。通过深造、系统学习、正式进入新闻圈,真正步入人生的疆场。曾经一个人单枪匹马,骑一辆破自行车,满街甚至乡村“横冲直撞”,去实现兴趣价值,心之所向,一路披靡。在岁月的历练中,所从事的纸媒换成了某中央媒体杂志,后又到央视某频道工作;待网络媒体方兴未艾,人生的风向标瞬间逆转,顷刻洞悉到互联网的未来将锐不可当,于是,毅然在网海中遨游了近20年,直到今天的新媒体运作、专栏作家的成长。一路风风雨雨,已是文化传媒业的“桃源中人”。

如今,看着自己一篇篇励志檄文被各大新媒体纷纷转载、评论如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是一种心之释然。

是的,把善知识传播出去,催人奋进,唤醒迷途中的灵魂,使大家明白:人来到这个世界到底是为了什么?金钱是人生的唯一追求吗?物质富裕后精神空虚该如何填充?人活着是为了物质追求还是内在精神的拔高?通过自己一系列浅薄的认知,罗列纸端,抛砖引玉。

其实,人活的就是一种精神。精神的富裕、丰盈、高贵,定会感召来人世间的福报,当然财富就不言而喻了。

高贵的精神品质是在一天一天、一点一滴的修身、修心、修慧中完成的。

强健的体魄需要天天锻炼,至少每天抽出半个小时来打球、快走、甚至散步来给身体“加油”。一定要让身体动起来,气血旺盛的身体是满载希望、幸福的航母,好好锻炼,呵护身体是人生首选要务。

修心,到底要修什么?静心的巨大好处又有哪些?财富吸引力法则与静心又有哪些密切联系?急躁、慌张、见异思迁的灵魂,为什么感召来的尽是厄运?乱、脏、差的人居、办公环境为何给自己及家庭带来霉运?

综上这么多“为什么”,九九归一答案只有一点:心乱了,没有根!

唯一的解决办法:静心!修心!

如何修呢?

春分过后,昼长夜短,好好利用晚上八点以后的闲暇时光,从刷抖音、看小视频、打游戏的“愚乐”中解脱出来,认认真真地抱一本书,一本好书,如《洞见》、《每天早起的秘诀》、《次第花开》等使人精神振奋、觉醒的书籍,静心阅读,让知识“食粮”填充浮躁的大脑。阅读两小时后,盘腿而坐,临睡前进行一番冥想、静坐,时间为半小时至一小时,最后休息入眠。第二天早晨五、六点起床,锻炼、诵文、早点、上班……若能天天坚持,则信心剧增,阳气满满,三个月后,心,自然平静。

静心以后,把每日的生活当成人生的道场,吃饭时细嚼慢咽,专心、静心来吃;睡觉时抛掉一整天的疲惫,安详入眠;待人接物时,以一种空杯心态,谦虚低调,和善从缓,应对所有人和事。专注、专注、再专注,让心停留于那一刻。慢慢地,自己的心海城府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有了做大事之基础,心有“根”了。

修慧,修的则是一种智慧、气魄、襟怀、度量。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受人之辱,不动于色;察人之过,不扬于众;觉人之诈,不愤于言;水深不语,人稳不言;愚者剑拔弩张,智者不露锋芒;谋大事者,藏于心,行于事;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生。”

脏话,忍住不说是一种本领;把不愿愿意做的事做好是一种能力;把不顺眼的人看顺眼是一种修为;把咽不下的气咽下是一种胸怀。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尽是问题;人若没有格局,心中遍地鸡毛;位置不同,少言为贵;认知不同,不争不辩;三观不同,浪费口舌。

认知比勤奋重要,方向比努力重要,只有朝着正确的方向一路前行,方可赢!当你固执己见时不妨提醒自己:也许我的固执里藏着低水平的认知。

故,人一旦历练到不想说话、不想争辩、不想巴结、不想去讨好任何人,甚至失去交友之兴趣、聚会之兴奋,沉默寡言,甚至连逢场作戏都懒得去装;独来独往、理性思考、执着自我心中永恒的目标;那么,则悟透了人性,看透了人生,懂得了活着的真正内涵,方能走出人生的一路精彩。(愚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