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层选调生 | 国情调研:优秀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以厦门市海沧区海沧街道青礁村为例

 大量玄玄馆 2023-04-15 发布于福建

【摘要】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五大任务之一,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非常重要,在不少乡村具有紧迫性和挑战性。本调研以千年文明古村青礁村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质性访谈法(采访村民、工作人员、乡贤、文化传承人、研学产业从业者、台胞助理等代表对象),梳理分析文化资源情况、文化保护与传承经验,查找存在的困境和问题,探讨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

【关键词】乡村文化 保护与传承 策略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厦门市海沧区海沧街道青礁村钟灵毓秀、历史悠久、文韵深厚、远近闻名。近年来,该村以“青山绿水、党建聚'礁’”党建活动为载体,努力克服文化人才断层等难题,摸索走出文化保护与传承特色之路。


一、基本情况

(一)文化资源

青礁村东接海沧区囷瑶村,西临漳州市白礁村,南踞九龙江出海口,北望文圃山麓,辖院前、芦塘等7个自然村,共14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5048人,外来人口2738人,颜姓为“大姓”;曾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等多项荣誉。

据史料记载,青礁自古崇文重教,颜氏祖先是孔子的弟子颜回,历代涌现24位进士。宋代以来,先后兴办颜教授书室、植兰书院,各社内部均有私塾,如学仔埕、芦塘书院。青礁也是保生大帝北宋名医吴夲结庐采药、悬壶济世的行医之地,是闽台地区保生慈济信仰的发源地之一。青礁还是开台王颜思齐故里,印证着两岸同根同源。村内富有“颜氏家训、耕读文化、铁路文化、闽南建筑文化、保生慈济和中草药文化、开台文化”和“家风家训馆、慈济东宫、芦塘书院、开台文化公园”等丰富的文旅资源。

(二)主要做法

传承颜氏文化。成立颜氏宗亲会、颜思齐文化中心等,联动中华文化促进会颜氏委员会、世界颜氏总会等,整理族谱等历史文化资料。改造祠堂开漳堂为家风家训馆,挑选《颜氏家训》和族谱内容上墙,成为宣廉倡廉阵地。

传承慈济文化。成立青礁慈济祖宫理事会,每年举办“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节”等全国重点对台交流项目,以慈济文化促两岸交流,传播济世仁爱思想。

传承开台文化。在上级部门支持和两岸宗亲积极募捐下,建成大陆首座纪念颜思齐开台文化公园。成功举办“颜思齐开台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颜氏祭拜开台王颜思齐”“情牵两岸摄影展”等,创作《开台王颜思齐》歌曲等。推动《中国历史》收录颜思齐开台史料。成立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汇聚规划师李佩珍等台湾人才,促进两岸文旅融合。

传承民俗文化。依托庙会理事会、老人协会等平台传承民俗文化,鼓励年轻人加入庙会理事会。积极举办“蜈蚣阁”“油炬走境”“炮炸寒单爷”等民俗活动,丰富文化遗产,增强民俗文化感召力、凝聚力。

保护村内文物。落实文物部门要求,规范文物保护工作,同时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完成明清古厝举人楼、大夫第等修缮。采用“以修代租”盘活古厝,翻修后的郑氏官宅和陈氏宗祠(芦塘书院)分别供非遗“妙吉祥”香道博物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使用。

倡导文明新风。引入国家一级美术师康明义等指导建设,并联合企业、医院等开展艺术、就业培训和义诊活动,依托实践站、宣讲队伍等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提高村民文化素养,营造良好民风民情。


二、存在问题

(一)文化人才青黄不接。受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大学生返乡意愿不强、乡村文化重视程度不高等因素影响,村内人才流失严重,文化传承面临断层。

(二)文旅产业运营困难。受公共交通不便、住宿设施不齐全等多种因素影响,对散客吸引力不强。征地拆迁、土地规划等因素制约文圃研学等休闲农业和研学产业发展。文化特产和工艺品相对粗糙,文旅产业规模不大,文化传播缺乏良性循环。

(三)乡村文化产投缺位。乡村文化特色亮点不突出,统筹挖掘规划不深不广,同质化较明显。经费来源相对单一,对财政被动依赖特征明显。


三、对策建议


(一)党建引领乡村文化。树立“党建+文化保护”理念,高度重视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注重与其他乡村工作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聚合组织、民政、工青妇等资源力量,通过拓宽招募渠道、建立激励机制等方式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通过加强宣传动员、制定村规民约等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

(二)因地制宜规划发展。在挖掘自身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规划乡村空间格局,着重突出特色,依托“精品村规划”项目,统一布局设计,打造具有青礁特色的基础设施、文旅产业配套项目。继续推动打造“古楼—青礁—囷瑶”跨村联建示范点,联动沧江研学营地,优化旅游连线,促进文旅、文创、研学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用好慈济东宫和片仔癀等周边医药企业资源,规划建立中医药博物馆,将东宫后山空地改造为中草药种植研学实践基地。

(三)多措并举筹集资金。积极争取政策倾斜和各方资金支持,用于古建筑修缮维护、文化遗产普查建档、文化传承人培养等工作;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创新乡村文化建设的多元化融资机制;规范使用并加强监督,落实专款专用。

(四)人才带动文化振兴。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激发乡村文化内生活力,培育村内文化传承人、引入专业文创团队等,引导大学生返乡、来乡创业。鼓励青礁小学等当地学校开设地域性课程,举办“小小解说员”等活动,增强青少年对乡村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充分汲取村内乡贤、文化传承人等智慧,用好厦门大学等周边高校师资和智库资源。

(五)打造品牌传播文化。扩大“开台名村、耕读青礁”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发挥传统农业村优势,推出凤梨酥、手工面线、鼠曲粿等特色农产品。开发特色知识产权及其周边产品,如带有开台王颜思齐标识的文创产品和保生大帝标识的口罩、中草药茶包等产品。举办特色文化节,如芦塘童玩节等,提升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创新文化传承方式。通过AR、VR、5G传播等技术助力编撰方志、开发线上资源库、打造虚拟现实体验馆等,运用多元化媒体平台扩大乡村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作者系2021年选调生、共青团厦门市海沧区委员会四级主任科员、海沧街道青礁村党委书记助理)
来源:《福建支部生活》2023年第3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