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4亿人集体“吃土”,吃多了还可能致癌!我们可以怎么做?

 追梦文库 2023-04-15 发布于天津

据说这几天,这样的场景十分常见——

漫天风沙里,女孩说:我眼睛里进沙子了,你快帮我吹一吹。

男孩:好好好(张开嘴)……啊等会!我嘴里,呸呸,全是沙子……

(来源:网络)

旁边,一位记者正在采访:大爷,请问沙尘暴天气对您有什么影响?

大爷:那影响可大了……你先看清楚,我是你大妈。

不少人风尘仆仆赶到办公室,眼前是这样:

(图源:网络)

下班后回到家里,变成了这样:

(图源:网络)

在北方地区,空气指数一度“爆表”:

(图源:手机天气截图)

户外能见度极差,几乎不见天日……

(图源:网络)

而这样的沙尘天气也一路“南下”,来到了上海、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影响人口可能已超过4亿……

(图源:手机天气截图)

不少人第一次在自己的手机桌面看到了“浮尘”的字眼和标志:

(图源:手机天气截图)

我们就来看看,在这样的沙尘天气中,要如何做好防护呢?

从字面意思看,“沙尘暴”是一种典型的自然灾害:有“沙”,有“尘”,而且很大(“暴”)。

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土质本身比较干燥、松散、裸露,植被稀疏,有大量的“沙”和“尘”;

二是有足够强大而持续的风,可以把大量沙尘、土粒吹入空中;

三是有不稳定的空气状态,有利于风力增加、产生强对流天气,让更多的沙尘被卷起,并且远距离输送

根据地面水平能见度,沙尘天气可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五个等级[1]——等级越高,能见度越低。

(图源:中央气象台)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春季干旱少雨,气温回升速度快,空气处于不稳定状态,具备了沙尘天气形成的基本条件。

而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进入我国北方地区后,冷暖气流交汇,风速增大,大量尘土被卷入空气。

蒙古气旋地面冷锋也成为有利的推手,将沙尘从沙源地带到下游地区,甚至一路输送到更南、更远的地方。

与此同时,因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破坏等原因,部分地区戈壁和沙漠分布广泛,地表裸露严重,很难对沙尘起到固定作用。

(中央气象台连续三日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

沙尘暴不仅会降低能见度,影响出行、交通等,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 不仅引起呼吸道疾病,还可能致癌

沙尘天气时,不论是沙尘、土粒等比较“粗”的颗粒物,还是细颗粒物(PM2.5),都会直接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刺激。

引起的常见症状有喉咙痛、干、咳嗽,甚至导致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肺功能下降等急、慢性疾病。

最新研究发现,细颗粒物与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驱动的肺癌发病率升高有关,而且如果高浓度、高强度接触三年,就足以建立这种相关性[2]。

2. 引起各类急性过敏反应

沙尘中各种颗粒物的表面,会吸附多种有害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从而导致传染病传播的几率大增。

除了呼吸道症状,沙尘引起的急性过敏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眼睛痒、痛、干、持续流泪、皮肤瘙痒或干燥等。

3. 增加中风和糖尿病等疾病风险

PM2.5甚至更小的颗粒物,成分比较复杂,往往包含了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以及各种金属元素。

由于粒径太小,PM2.5不光可以入肺,还可以进入血液循环,通过氧化应激反应,增加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疾病(如中风、缺血性心脏病、2型糖尿病等)的风险[3]。

发生沙尘暴时,下面这些人群的健康更容易收到伤害,需要重点关注:

老年人、婴幼儿和儿童、孕妇;

交警、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牧民等需要在室外工作或活动的人;

本身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人;

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人。

如果出现急性咳嗽,伴咳痰或气短、发作性喘憋及胸痛等症状时,建议尽快就诊,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愿我们早日回到风和日丽、云高风清的日子!

审稿专家:杨洋

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沙尘天气等级.GB/T 20480-2017.

2.Hill, W., Lim, E.L., Weeden, C.E. et al. Lung adenocarcinoma promotion by air pollutants. Nature 616, 159–167 (2023). https:///10.1038/s41586-023-05874-3

3.Luo H ,  Zhang Q ,  Niu Y , et al.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cardiorespiratory health in Chin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J].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 2023(1):11.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