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0415 人是自由的,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选择

 someonethere 2023-04-15 发布于山东
今天是2023年4月15日星期六,农历闰二月廿五。

1980年4月15日,法国哲学家、文学家让·保罗·萨特去世。今天推荐他的小说选集《墙》。

让-保罗·萨特(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萨特出生于巴黎一个海军军官家庭,幼年丧父,从小寄居外祖父家,很小就开始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学时代接触柏格森、叔本华、尼采等人的著作。1924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1929年获哲学教师资格,随后在中学任教。1933年,赴德国柏林法兰西学院进修哲学,接受胡塞尔现象学和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回国后继续在中学任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应征入伍。

萨特是法国战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哲学著作有《想象》《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辩证理性批判》和《方法论若干问题》。同时,萨特还把深刻的哲理带进了小说和戏剧创作,小说作品包括中篇《恶心》、短篇集《墙》、长篇《自由之路》,剧本《苍蝇》《间隔》等,在法国当代文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寻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对我们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被授予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但萨特没有接受这一奖项,理由是“他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

萨特是个具有强烈个性的思想家,一直是一个社会的反抗者,因而被称为一个“不断地以个人的名义和人们自由的名义向现代世界提出抗议,想恢复人的价值”的哲学家。

《墙》是萨特小说代表作品选。此版本收入萨特的成名作《墙》《恶心》,以及被认为代表其最艺术成就的《文字生涯》。

《墙》提出了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人是自由的,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选择。《恶心》以文学形式提出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命题——没有本质的存在等于虚无,通俗的解释就是“浑浑噩噩地生活等于一片空白”。自传体小说《文字生涯》则诙谐俏皮、妙趣横生地讲述了作者本人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解释了他存在主义思想和整个学说的出发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