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师陨落,痛惜!

 猪你开心 2023-04-15 发布于福建

图片

昨天中午12时许,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寿山石雕刻艺术家林发述先生在榕逝世,享年90岁。林发述先生一生德艺双馨,突然离世,实是石雕艺坛乃至中国工艺美术界的重大损失。

林发述,1929年出生于福州后屿村,上世纪四十年代,16岁的林发述投身于“东门派”林友竹门下学习寿山石雕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林发述曾与一批优秀的寿山石雕刻界翘楚,被人们并称为“十六罗汉”。他还醉心国画艺术,曾拜陈子奋为师学习绘画,并大量临摹晚清画家李耕的古典绘画作品。

其在老一辈“东门派”雕刻大师中,专意研究人物圆雕,多刻仙佛、历史人物或民国仕女等题材,是当今“东门派”寿山石雕刻艺术大师中于传统人物圆雕领域硕果仅存的,曾活跃于建国初期的老一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他创作旺盛的年代,从上个世纪初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末,艺术的生命比之大多数寿山石世界的雕刻者都更长,因此他也有着足够数量的经典作品,留给我们去欣赏。

在他的一生中,无论是技法的探索还是题材的创新都比比皆是。如他本人由于擅长白描,因此运用独特的审美视角,为“东门派”这个传统的雕刻流派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径——他在上个世纪中期开始,就不断开始借用绘画中的白描线条融入寿山石雕刻中,这种移用和借鉴,恰到好处地弥补和挽救了晚清到民国以来,寿山石雕刻中常常出现的臃肿、松弛的形感问题,他简洁的线条和大块面的展现方式,也很好地矫正了“东门派”在上世纪初期由于受到西方美术体系冲击,所导致的传统寿山石工艺雕刻气质中逐渐出现的颓势和衰微气象。

在林发述之前,“东门派”的作品以林元珠开创的“力量型”雕刻风格为主,功力深厚的用刀者,不少都身体健壮,用刀大多倾向于快、狠。与之同时代的林炳生、周宝庭,都是这类体魄勇健,用刀刚猛的类型,较少对笔墨进行移用,多以刀法和写实造型见长。

林发述从艺之后,却以不同的创作思路,移用了不少笔墨绘画上的手法,他以刀代笔,在石材上重现白描中强而有力的线条,进而来引导观赏者的视觉效果。不是依靠纯粹的刀痕、形感来达到效果,而是以国画中的线条、块面布局来完成“清晰度”“力量感”等“东门派”特有的风格特征。

林发述现在为人们所熟知的主要代表作以及创新成就,大部分集中在上世纪60~70年代,如其著名的经典之作《醉入童真》完成于1964年,并在三十年后被中国邮政选为《寿山石雕》系列邮票的图案之一。六十年代末,又因一批银包金旗降的问世,天才性地创造了“苞雕”风格。著名的《民国仕女》系列作品,亦出于同一个时间段。

林发述的创新作品,一般有着相当强烈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如他八十年代所创的经典题材——《民国仕女》系列作品中,即能看出早年连环画绘本中的人物形象。而他的著名“苞雕”手法,则是针对当时出产的一系列特殊品相的银包金旗降石材质而生。

林发述对于传统技法的掌握,有着相当的造诣,且极重学习并吸收新思维与新技巧,五十四岁尚拜师学艺,近六十岁依然创新不止。他在雕刻与绘画上一生未曾懈怠,尤其对于寿山石雕刻,可谓倾注了一生的心血,他的艺术成就令人仰慕,他的创作精神也令人感动至深。

大师陨落,痛惜之至!惟愿大师一路走好!

林发述大师部分作品欣赏:


图片

林发述作旗降石《卧薪尝胆摆件》

图片

林发述作旗降石罗汉摆件

图片

林发述作善伯洞石孔子人物摆件

图片

林发述作 旗降石《祝君平安摆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