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光斌 随笔:感触颇深的信任消耗

 道2和 2023-04-15 发布于河北

感触颇深的信任消耗(随笔)

作者:刘光斌

(一)

当再次经历这样的事儿后,我再也忍不住想写写它了,不然,滚滚浊气把人憋得慌。写了就完全消弥了?那也不是,显然需要时间的等待。

平时我们经常讲自己的身体自已做主,说的只是身体处于常态化的自我管理,以期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其实,人的一生谁也绕不开生老病死这一道道坡坡坎坎,加上哪些天有不测的旦夕祸福,你会完全失去对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掌控权,百分之百地俯首听任医院和大夫们的摆布便成了唯一选择。

文章图片1

最近后背下端一侧不适,我怀疑与某脏器有关。于是,在女儿的陪同下去看医生,按挂号约定时间乘坐BRT十几个站,又转乘的士十来分钟,差不多从海滨城市的一端到另一端。医院是民营三甲,大楼高大气派,环境精心打理,楼道宽得能容大卡可随意穿行,是我一生中见的规模最大也是最豪华的医院。

但,豪华的外表下并没给我留下开心的记忆。接诊的不是头天预约的排班主任,取而代之的是一位约莫五十左右的女性主治。即便心有不爽,还是恭敬地呈上事先准备好的体检报告页码和平时吃药清单,以便医生诊断参考。当我介绍完病情和说出我的担心后,她简单问了几个问题,便说需要做进一步检查,于是对照我的体检项目一气给我开了七项检查,同时告诉我因吃过早餐当日只能检查两项另几项择日再来。当我得知这些检查项目全都是两月前在本院才体检过的项目后,“这医生不靠谱”立即在我脑海腾升起来。我说,对不起医生同志,我今天是来看我腰部胀痛的问题,你连我哪个部份有问题连摸就没摸一下凭什么判断要做那几样检查呢?

我很不客气地质问让她始料未及。我边说站起身来边指给她看,她说那里面是肌肉,我担心某脏器的位置在上面。即使这样,她并没有对检查项目作出改变调整。走出诊室,余气未消,便和女儿商量决定另择医院(后经另一家医院CT检查结论是腰部骨质增生)。

文章图片2

服务台小妹提示我们,不检查可以,必须把处方拿回去让医生签字,不然冲进卡里的钱退不了。我说那正好,给她点难看。其实,这只是我们自己的认为,人家见的多了,才不会感到难受呢!

我们父女就像一股风吹过来的两片树叶,又被另一股风吹了回去,谁也没有注意我们心中的落寞。累了躺床上休息玩手机,巧遇一段差不多复制我刚才经历的就诊视频,内容是:一小伙带着生病的母亲排了两个小时的长队看医生,而医生连看都没看小伙递去的X光片即开处方用药的行为,激怒了血气方刚的小伙。他情绪异常激动,两次边把胶片砸向桌子边反复怒吼“我们排两个小时的队,你连片子都不看给我开那么多药!”而那医生很像个犯错的孩子反应异常冷静,一言不发。一位护士吓得呆呆地站在门口不知如何是好,只有一位看上去同是就诊的长者好言相劝也无济于亊。看了视频,不知为何,本来还憋气的我反倒气顺了,感觉那小伙虽然言行偏激,但同样为我出了口气。

(二)

白衣卫士的美感和服务的质感不相一致,说明医疗是一定出了问题的,至于问题的程度,似乎仅凭巧合的一两件亊还只是管中窥豹。那如果多了些实例呢?

我是一个很难患感冒的人,即使偶遇风寒也不发烧不咳嗽,症状表现则是牙龈发炎,通常在楼下药店让店员配点药吃了解决问题。但凡事都有例外。有次药越吃越多,病越来越糟,以致腮部肿痛、舌苔脱落,喝水进食像刀片割肉一般,只能靠吸管吸食,痛苦不堪。求助某医院门诊上班的朋友,朋友同事很客气,但问我单位的事要比问我病情多得多,很快确诊为“地图舌”,又很快开了七百多元的处方药。服药几天后非但没有明显好转,反而有加重趋势。成都朋友小韩劝我到省城去,并在华西医院门诊找了位博士专家。别看她是位年轻的女性,看病溯源望闻问切一点不拉。

她极像写文章的人讲求逻辑关系一样,花很长时间刨根问底找因果联系。印象最深的是她不仅问我什么时候吃的药,还非要我尽力一一回答药品名称。她下结论说成人一般不患“地图舌”,更不是我担心的舌癌,而是吃磺胺类药多了引起口腔菌群失调,还说小毛病不用担心几天就好了。她让我停止使用任何药物,只给我开了华西医院自制的一小瓶擦洗水剂和小白颗粒药物,两样才花四十六元钱。对症下的药功效奇特,真的几天就好了。

文章图片3

饱受皮肉之苦后我再细想这次痛苦经历,从两家医院诊治的巨大反差中,自然想到假如市里医生在追溯病情成因上能更负责一些,仔细一些,有可能会做出治疗方向上的改变,有可能就勿需延误病情、来回奔波、节省开支,也从中看出了诊断功夫对治疗效果产生的决定性影响。

中国数千年来形成了许多珍贵的传统郎中文化,并留下不少炙哙人口的美好传说,“医者仁心,医德为先”更是一直传承下来的职业操守。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某些医院和一些医生治病救人的效益观发生了错位崩塌,招致社会微词不断。

前年夏天,俩孙在蓉城感冒,我和妻子带孩到刚落成不久的某妇儿医院就诊。专家门诊的挂号费是每人八十多元,看病还算顺利。在回家的的士车上,我对妻说现在的医生说话怪值钱的,俩小孩看病没几句话就打发了,是不是正因为值钱才惜口如金?妻有同感,接着我俩搜肠刮肚地掰着指头一问一答还原当时场景,计算结果是医生诊断俩孩一共说了九句话,光挂号费就一百七十多元,相当于我们花二十元买一句话。我相信不止这个数,还有藏在处方药品中的“暗流涌动”,不然为何诊断过程闪电般结束了呢?孩子的感冒当然好了,可我们的心也似乎"感冒”了。

文章图片4

(三)

他(她)们吝啬“金口玉言”,可从不吝啬手中的处方,从不考虑患者金钱和心理的承受度。当人们经历看病难、吃药贵、死不起、医风医德大不如前的事多了,自然消蚀着对医院对医生多年建立起来的天神般的高度信任,也自然而然地留恋起“我们那个时候”来。

文章图片5

写到这里,我想在文字里植入一个令人感慨万千的故事。故事梗概是七十年代中期,著名媒体人白岩松的父亲从内蒙海拉尔到天津出差,期间因身体不适到某医院检查身体,医生看完X光片后发现检查部位已发生癌变,不好明说便劝其住院作进一步检查。白父当即婉拒并拿出当日返程火车票给医生看。医生见劝说不起作用,便让白父暂坐稍等便转身去求助科室主任。医生和科室主任很快回来时,准备一起再次劝其住院的白父则趁机离开了医院,但细心的医生却记住了白父从天津到海拉尔的火车时刻。正当白父排队准备上车时,车站的高音喇叭响起了他的名字,并要他到车站门口说是有人要找他。白父被等在门口的医生和停在眼前的救护车打动了,听从了医生的住院安排。

天津和海拉尔的医院最终没有挽回白父的生命,两年后不幸去逝,但天津医院那大写的爱却温暖了一家人的心。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白医卫士,“傻傻”的形象在人民群众的心中矗立起了一座高大的丰碑!

文章图片6

直拨人心的故事,总有一种压秤的力量。今天看来,当年天津医院一切为病人着想的职业精神和不可思议的行为,教科书似的演译了那个时代医者由初心使命生发出的无私大爱。经历多了逐利机制的兴风作浪,再回望过去清流般的医风医德,大家祈望什么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我们并不是想回到医疗设备和治疗手段远不如现在的那个年代,而是想唤回留存于心底里的那份信任,以让老百姓在事关生命攸关的生老病死上,能够放心托付。

我写的问诊,只是医疗行为的一个环节,我们不得不关注这块,因为它决定着我们这台机器维护保养的程度,决定着我们生命的长度。

2023年3月 于厦门

文章图片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