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下利系列方辨析运用

 虚竹怀远 2023-04-15 发布于湖北

治下利系列方辨析运用

下利:即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排便异常。包含现代的急慢性肠炎、结肠炎、肠结核、过敏性肠炎、急慢性痢疾等疾病。

治下利系列方辨析运用

分类

方剂

病因病机

症状表现

解表止利

①葛根汤(32条)

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风寒束表,内迫大肠。

发热恶寒,头痛无汗,下利等。

②葛根芩连汤(34条)

协热而利之热利证。表邪化热,内陷大肠。

身热,下利不止,喘而汗出,脉促。

③桂枝人参汤(163条)

协热而利之寒利证。邪从寒化,内陷太阴。

发热恶寒,下利不止,心下痞硬。

清热止利

①黄芩汤(172条)

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少阳火郁,内犯阳明。

发热,咽干口苦,下利腹痛。

②三承气汤(321、242、374条)

燥热内结导致下利。燥热内阻,热结旁流,实热之利。

热结旁流

③白头翁汤(371、373条)

湿热下利,即痢疾。湿热壅滞大肠,热毒内陷血分。

热利下重,渴欲饮水。

解郁止利

①柴胡加芒硝汤(104条)

枢机不利,燥热内结

潮热,胸胁满而呕,下利。

②大柴胡汤(165条)

枢机不利,实热内结。

往来寒热,心下急或心中痞硬,呕吐下利,郁郁微烦。

③四逆散(318条)

阳郁不利,气机阻滞。

阳郁四逆,手足不温,或指头微寒,泄利下重,腹中痛,或咳,或小便不利等。

温中止利

①理中汤(273条、277条)

太阴下利,脾阳不足,寒湿留中。

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口淡不渴,若霍乱吐泻。

②四逆汤类(282条、317条、315条、385条、390条等)

少阴下利,肾阳虚衰,阴寒内盛。

厥逆,恶寒踡卧,下利清谷,呕吐,小便清长。

③真武汤(316条)

阳虚水泛下利,肾阳衰微,水气内停。

腹痛下利,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或浮肿,心下悸,头眩。

④吴茱萸汤(309条)

虚寒下利,少阴阳虚阴盛,寒伤脾胃。

吐利并作,手足厥冷,烦躁欲死。

固涩止利

①赤石脂禹余粮汤(159条)

久利滑脱不禁,下焦不固,肠虚滑脱。

久利不止,滑脱不禁。

②桃花汤(306条、307条)

少阴虚寒下利,少阴阳衰阴盛,久利滑

脱,气病及血。

久利不止,便脓血,腹痛,小便不利。

渗湿止利

①五苓散(159条)

水湿下利,清浊失司,水湿下走大肠。

下利不止,小便不利。

②猪苓汤(319条)

少阴阴虚水热互结下利,阴虚内热,水热互结,水邪偏渗大肠。

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下利,咳嗽而呕,心烦不

得眠。

寒热并用

①三泻心汤(149条、157条、158条)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寒热错杂,升降失职

心下痞,呕逆,肠鸣下利。

②栀子干姜汤(80条)

上热下寒,邪热扰胸,中焦虚寒。

虚烦不得眠,身热不去,下利腹痛。

③乌梅丸(338条)

寒热错杂之久利,寒热不调,运化失职。

久利腹痛,或呕。

④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359条)

寒格下利,平素中阳不足,本有寒

利,误吐下而致上热下寒,形成寒格。

下利,呕吐频作,食入口即吐。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