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筑 | 深港双年展上的气动建筑

 LAC_STUDIO 2023-04-15 发布于浙江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自2005年创办,至今已有17年,今年已经是深双举办的第九届,今日的深港双年展不止于展览,已然成为城市、建筑新思想的试验场。今年主展场选址的金威啤酒厂旧址,也如同双年展一样为城市生活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

本届深双的主题为“城市生息”,总策展人鲁安东阐认为“生息”早已蕴含在我们的中国文化之中,它是地球自然的一种生命规律。在环境危机与全球性冲突的当下,选择这一主题也存在着迫在眉睫的必要性。鲁安东希望本届展览能让不同学科的人共同参与进来,跨越学科边界一同重新定义问题、讨论问题,进而触发共同行动,这也是双年展真正的价值所在。

▲ leibao

总策展人陈伯康表示,“城市生息(Urban Cosmologies)旨在突破“以人类为中心”的传统视角,从新的角度出发,透过人类和非人类生物的眼睛一起重新看待城市

从另一角度来看,他认为本届展览也可视作是一个试验场,或是一个能够呈现城市隐藏维度的微缩模型,展现各种各样的相互关联的网络,而人类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由此呈现一个更加完整、更具反思性的城市宇宙。“城市生息”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可持续的未来,更是为了可再生的未来

▲ leibao

在与万物共生的话题下,不同的建筑师以及各个学科的专业人士都给出了他们对这一主题的回应,其中,有不少建筑师选择以气动装置为载体。这些展品究竟表达了什么?气动会成为新的趋势吗?

本期推送将聚焦于本次双年展上出现的与气动有关的建筑、装置,与你一同探索气动与建筑结合的可能性与其创造性。

众镜塔

[C-01:何哲,沈海恩,臧峰 / 众建筑]

▲ Ernest

众镜塔为上下镜像的两个三角锥体组合而成,锚固于 UABB 位于金威啤酒厂一处U型露天空间。正置的三角锥体高出墙体,可以从街道被看见,晚间成为发光的城市雕塑体;倒置悬挂的三角锥体为墙体所围合,可以坐在下部的圆环充气座椅向上观看。

▲ leibao

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看似稳固,但实际极其脆弱,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去保护。众镜塔采用了这样一个矛盾的隐喻,用充气PVC这种最空薄的方式来搭建三角锥体这种最稳固的空间结构,以及看似金属般坚固的外观。众镜塔也是对生态金字塔形式的一种模拟,让居于生态金字塔顶端的人类意识到超过大自然的负载能力进行索取需要付出沉重代价

▲ 众建筑

比较可惜的是,在参观的时候因为下雨,现场没有人坐在充气座椅上去感受不同视角的观看体验。这不是众建筑第一次尝试用气动结构来表达命题,早在2016年众建筑就在香港K11“筑.听.觉”展设计的大型装置中使用了相同的材质。黄金泡由一些庞大的金色充气物构成,它们夸张地映射出周围的环境与人们的活动。这些巨大的金色充气物横跨整个中庭,在不同楼层与扶梯间穿梭,如曲面镜一般把周边的现实环境扭曲反射在一起。2020年苏州设计周上的蓝天泡通过一组蓝色透明的充气泡泡,在露台上形成一个轻盈通透的屋顶。蓝天泡作为一组装置也凸显了中国为拥有更多的蓝天所进行的空气污染治理的卓有成效,以及持续治理的共同目标

▲ 众建筑

而这次似乎是两个项目之后的再升级,使用了黄金泡的材质和蓝天泡的形式,加以组合成为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金字塔,看似固若金汤,实则脆弱至极

植物宇宙观:可食用城市

[D-15:张斌 / 致正建筑工作室]

▲ Ernest

我们探讨在高密度城市中引入分布式的蔬菜种植技,形成一种新型的可食用绿色基础设施,从而彻底打通传统规模农业中被分离的生产端与使用端,让蔬菜农业进入城市日常生活的个体空间与社区空间。传统城市的新鲜蔬果,依赖于高度全球化分工布局的农业基地与冷链物流供应。“蔬果气球”是一种不依赖于土地、可移动的、个体互助的蔬菜种植——食用终端。它分布于未来的居所、社区与街道,通过与手机应用的结合,随时随地触手可及,形成全新的基础设施与都市景观。

▲ leibao

气动+农业是一个有趣的话题,AA 西奥多·斯皮罗普洛斯工作室的毕业作品中也有设计小组讨论了这个可能性。该项目通过利用社交媒体,可以挖掘实时数据来为增长和分配逻辑提供信息,具有自主、分散和动态网络的特征,插入现有超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网格系统,创建新形式的空间组织,增强城市农业体验



▲ AA


能源宇宙观:呼吸城市陈忱
[D-18:reMIX 临界工作室]

▲ 胡康榆

一个中国人平均每天产生22.5 kg二氧化碳排放,而一棵大树需要整整一年才能从大气中吸收等量的碳。以能源的宇宙观为出发点,装置利用呼气和吸气两种模式的不断交替,以可视化的方式来探讨碳这个话题。吸气模式下,每个气球将达到 11.5 立方米,相当于人均每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体积,占据了展厅内整个空间,将参观者“困”在其中。碳密集型的人类活动短片,被投影呈现在气球柱的表面上;呼气模式下,展厅处于半黑暗状态,气球缩小,人们可以在展厅中自由移动。墙壁上紫外光显示了深圳地图上的不同植被区域,根据它们不同的固碳能力,呈现出不同的紫外光强度。

▲ 胡康榆

气动建筑与传统建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气动建筑可以通过充气和放气的方式改变自身的体积。呼吸城市将人类的各种活动转化为共同的一呼一吸,以气动装置为载体,加以投影直观地呈现出来。身处其中,仿佛置身地球的肺泡中间,感受近处、远处正在运作的机器、生存的人类共同的生息

▲ leibao

虫态 State of The Insectoid
[苏扬]

▲ leibao

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正逐渐影响着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我们当下所处的环境或许正逐渐让我们的感知变得单一与扁平化。梅洛庞蒂认为,人对外界的感知塑造了人的认知结构。那么,被弱化的五官感受是否使我们对环境的认知也被弱化?

▲ leibao

动物比人在自然中存在的更久,他们给智能穿戴设计领域很多启示。技术的发展似乎逐渐使我们远离真实的自然,而智能穿戴正融合肉身成为我们的“器官”。人类对自然的迷恋是进化遗留的本能,或许我们在反思技术规训身体的同时是否可以利用技术的加持使肉体回归自然。虫态身体,思考利用智能穿戴构建身体与自然的连接。从而增强人对环境的感知,提升人类接受信息的丰富程度与厚度,帮助人类对环境进行判断。

比如其中的窒息颈饰,当探测到有害身体健康的食物时,会触发颈饰气囊充气,引发间歇性窒息感,以警示潜在危险。

气动装置大多采用软性材料,具备柔软、亲肤、安全的特性,比起其他材料更适合被人穿戴、并为人体机能提供辅助,比如利用气动穿戴装置提高手部握力,提供更好的行走与奔跑体验,或者成为一种时尚态度。

▲ Fredrik Tjærandsen气动服饰

空气净化环保机

[Claudia Pasquero 和 Marco Poletto \ECOLOGICSTUDIO]

▲ mit香蕉机器人

该生态机器由99%的空气、水和活性光合空气净化小球藻培养物制成。这个新的生物数字项目展示了生物技术在建筑环境中的先进整合如何能够带来新一代的生活、成长的建筑,其中美丽和高效的生态性能相结合。

Air Bubble空气净化生态机也是ecoLogicStudio的第一款气动生物反应器。它包含 6.000升水,支持200升活小球藻培养物,每分钟过滤100升污染的城市空气。气压和水压由厚度仅为 0.5 毫米的 TPU 薄膜控制,重量仅占整体结构的 5%,体积仅占整体结构的 1%。结构的整体强度是通过其三维细胞组织实现的。为了实现这一结果,制造过程需要将结构形状完全展开成近 100 个 CNC 切割平面部件,然后将这些部件焊接到位,形成一个完全三维的充气单元矩阵

Air bubble不仅具备充气结构轻质、快速建造、柔软安全的特性,更整合了生态技术。作为一个反应灵敏的系统,它可以净化空气,具备抗风性以及可部署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与运输、安装和拆卸相关的碳排放。

「 结语 」

今年双年展上气动装置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比以往丰富得多其柔软的表皮、可变换的体积,易于部署的特性以及与绿色技术结合的创造都让人眼前一亮。而越来越多的实验和探索,对新材料的开发和实验,也让气动结构向建筑尺度不断迈进

诚然气动建筑具有不耐火不隔音等缺点,已有的气动建筑或许是暂时的,或许是永久的,但都意味着气动会成为未来城市建筑的新机会,之后的推送也会继续带大家了解。除此以外,本次深港双年展中还有很多值得一看并细细品味的展品,接下来的系列推送将会持续报道,别忘了关注更新哦。

图、文 / 雷雨婷

部分图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LAC STUDIO 24、25fall 招生现已全面开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咨询!


wechat:客服账号

推 荐 阅 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