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影院放宣传片,罕见出现一伪军将领,观众无奈起立脱帽

 兵说 2023-04-15 发布于云南

 作者:爱军        

战时的日本,电影的片头都要加上一段炫耀武功或者号召支持战争的新闻片,遇到天皇出场或者某个部队或将军“玉碎”的情节,所有人还要起立脱帽。这种新闻加片是时时更换的。1942年夏的日本电影院,又出现了需要日本观众起立脱帽的镜头,但这一次,影院里却有些混乱,有人站起来,有人犹犹豫豫,不太甘愿地起立脱帽,还有人干脆坐着不动,原因显然出在新闻加片的内容上。
这部编号为日本新闻第111号的新闻片中,出现了一段日伪持枪肃立、共同悼念“亡灵”的镜头。按惯例,此时日本观众要起身致敬。然而,观众们一看,被悼念的是一名汪伪将领,很多日本人便有些不屑一顾。要知道当时的日本人非常自我膨胀,一个中国人死了,又不是山本五十六阵亡,凭什么给他致敬啊?
一个伪军将领的死亡,上了日本国内的新闻片,这还是颇为罕见的事情,日军为何对其这么看重呢?
         
【日本军国宣传图片】
这名伪军将领名叫徐承德,1942年4月10日被新四军击毙于海门的悦来镇。死前的职务是“和平救国军”暂编第32师少将师长。日方的新闻片,对当时的情况作如下交代:“扬子地区为新四军所盘踞……为对之加以膺惩之铁锤,特由守卫苏北的和平军与我军相协助,在皇军的指导下决然赴战,以将其歼灭。谁能够抵抗维护新秩序的合力一击呢?敌军引为自豪的精锐新四军也将在苏北被消灭干净吧?我军虽然获得了赫赫战果,但在这过程中,也失去了和平军师长徐承德将军。在其建立博大武勋而后壮烈战死的地方设立了纪念碑,为其冥福而祈祷。”
以上是日军的记载,查看我军史料,击毙伪师长徐承德的这次战斗在新四军战史中,被称作“悦来镇之战”,这一仗虽然不大,却堪称经典。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先说战场悦来镇。它位于江苏海门县东部,现在的沪陕高速公路从镇南侧穿过,南面就是长江,与崇明岛隔江相望,与大上海直线距离不超过100公里。新四军在皖南展开后不久,粟裕即率第一支队在江北进占了这一地区,建立了南临长江、北至淮安、东濒黄海、西抵运河的苏中抗日根据地。悦来镇在苏中根据地的南端,是个前哨小镇,一直属于半根据地半游击区。而此时的海门县城及西部的南通等均为日伪盘踞,东部基本在新四军的控制之下,双方势力的分界线基本就在悦来镇一带。徐承德部伪和平军32师主力就驻扎在海门中部的麒麟镇,两镇相距不到20里。
1942年4月10日,徐承德部突然乘夜东进,于当日凌晨突袭悦来镇。从当时的作战情况来看,徐承德之所以攻击悦来镇,对日军来说是对苏中地区进行第四次扫荡的前哨战,其实也有他自己的私心和盘算。因为他驻军的麒麟镇地域狭小,民生凋敝,给养不足,如能夺取悦来镇,便可以此为据点,将海门东部的富庶地区据为己有,为其提供更大的补给和回旋空间。
由于知道新四军情报工作十分深入,徐承德的进攻相当隐秘,仅出动其精锐200余人,由其亲自率领进行夜袭。应该说其进攻的突然性还不错。而守卫在悦来镇的新四军部队仅有担任前哨警戒的一个排及一个班,仓促应战,略一交火随即便撤离了。
但新四军1师对日伪东进一直十分警惕,徐承德部攻占悦来镇后,师长粟裕迅速判明了情况,果断命令3旅旅长陶勇当天即率部发起反击。
【新四军1师师长粟裕】
陶勇是粟裕的爱将,大家熟悉的“叶王陶”三剑客之一,作战风格硬朗坚决,又尤其善于长途奔袭,是新四军1师的一员悍将。他原为红四方面军出身,1938年由延安抗大调新四军担任第2支队4团团长,此时率领的3旅辖7、8、9三个团,活动于南通、启东、如东、海门之间,总兵力3000余人。
从兵力上看,徐承德部的伪32师有2000余人,但同时有驻扎在周边海门、南通等地的日军部队配合,总兵力与陶勇部基本相当。但从战力上看,徐部与陶部不可同日而语,粟裕的1师就是新四军初建时三个支队的第1支队,官兵骨干都是老红军,并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中九死一生保存下来的,身经百战,建制完整,军事和政治素质在新四军中都是首屈一指,同时,因为一师在根据地腹地有自己的兵工厂,部队的装备也比较好。而伪32师隶属于汪伪第二集团军张岚峰所部,番号不小却名不符实,兵员东拼西凑,主要来自原国军投敌的杂牌部队,军纪涣散,士气低落,装备五花八门。我们熟知的黄桥决战,新四军敢以7千人打韩德勤3万顽军且能完胜,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在这里。
机敏的陶勇一边奔袭,一边思考,从情报中他特别注意到,徐承德由于轻兵突袭,身边所带兵力不多,位置相对突出。其主力仍在麒麟镇,尚未来得及开到前线。关于这一战例,海门地方史中有明确记载,陶勇为了达到快速突袭的效果,只是就近抽调了7团第1和第3两个营,再加上附近的8团(海启警卫团)一部,不带重武器,全部轻装,动作极其迅速,当晚即发起了对悦来镇的突然袭击,堪称一次袖珍的闪电战。
【陶勇中将】
当晚9时,部队发起进攻,但意图不是驱赶,而是将敌全歼。8团一部首先占据悦来小学,负责阻击麒麟镇和海门方向的日伪增援部队,同时切断了徐承德沿公路向西逃跑的后路。7团的两个营负责主攻,以镇子东南的一所大宅院和镇北的小仓库为依托,从东南、东、北三个方面同时向徐承德部发起攻击。
说起来,徐承德也是一个老军伍,而且与新四军,特别是陶勇的部队打过不少交道。徐承德是辽宁人,原为东北军边防军第13旅,即入关后的51军第113师下级军官。
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戴笠与杜月笙合作,将上海帮会组织控制的人员编成忠义救国军的前身,即所谓的“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这支约五千之众的部队成分复杂,多为社会无业人员乃至市井强梁。为此,戴设法从各个部队抽调军官以使其具备基本的战斗力,徐承德便在此时被调入“别动队”,担任第5大队大队长,在淞沪会战中驻防南汇。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后,该部溃散,退到祝桥驻防,尚有100余人。此时,日军尚顾不上对上海市郊的清剿,于是,“别动队”在敌后各部各立山头,招兵买马,徐承德部也在这期间得以发展。不过事后发现,此时徐承德已经开始与日军勾结。
1937年12月,汉奸苏锡文在上海组建伪府,徐承德即接受其番号,担任“奉南川保安队副指挥”,脚踩两只船,只顾发展实力,兵力达到3000多人。但他日本人勾结引发部下抗日派别的不满,1938年5月,徐部与日军发生冲突,日军随即攻入祝桥,徐率部退入苏中,暂时脱离日伪控制。
此时,戴笠开始着手将“别动队”残部改编为“忠义救国军”,一方面徐首鼠两端的做法让人难以信任,另一方面,他出身东北军,并非戴笠嫡系,所以戴对其不甚重视,于是,徐承德率部投入江苏省主席韩德勤麾下,编为江苏省游击第6纵队。
1940年冬,徐利用苏中新四军主力暂离的机会,以“顽军”身份发动对陶勇部(当时番号为第3纵队)根据地掘港的袭击。尽管掘港守军不多,但守将新四军第3纵队参谋长张震东鼓舞士气,奋力守御,徐部无法攻入。很快,闻讯的陶勇高速率部返回,而原来和徐承德约定一同进攻新四军的其他地方顽军顾虑重重,大多按兵不动,一战之下徐承德部大败。逃跑中又被陶勇追击,所部大半溃散。
从事后的情况判断,这次徐承德的进攻,有强烈的日伪背景。在他进攻掘港的同时,日伪军也发动对苏中的进攻进行配合,而其败退到如东遭陶勇围攻即将覆灭之际,日军在两个小时之内即赶到进行解围,双方的勾结十分明显。
此战,陶勇指挥若定,一面坚决打击徐承德残军。一面调拨兵力迎面阻击来袭日军。激战中新四军牺牲37人,但徐承德部主力也被歼灭,只好率少数亲信渡江正式投日。在收容若干溃散部队之后,经同样出身于东北军的老上司张岚峰(汪伪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说情,被委任为伪和平军暂编第32师师长,驻防海门。仔细考量起来,这个伪军师长徐承德,用“三姓家奴”形容似乎更加确切。
所以,徐承德对陶勇十分了解,又恨又怕。只是他没有想到新四军如天兵天将,来得如此之快,只好一面迅速向海门日军求救,一面率部拼死顽抗。但为时已晚,新四军的动作实在是太快了,徐承德连将部队集中的机会都没有。战斗打响时,徐承德部主力驻扎在十三匡河东的防御工事内,而他自己则住在十二匡河(今悦来镇政府),原本兵力就不多,又彼此分开,指挥十分混乱。
不过,徐承德带来的均为其亲信,装备了手提机枪等武器,仍有战斗力,经过一昼夜激战,新四军才逼使敌人退缩入据点。但新四军兵力毕竟占了绝对上风。当晚,垂死挣扎的徐承德到河东堑壕里督战,负隅顽抗,被新四军当场击毙,残部纷纷向镇西南方向逃窜。
4月11日上午8时左右,陶勇组织发起总攻,至中午,战斗结束,徐部被击毙80余人,俘虏100余人,新四军收复悦来镇。由于战斗打得迅捷,直到徐承德被击毙,日军的增援部队仍未能赶到悦来镇。
此战虽小,但也是陶勇在抗战中的神来之笔。新四军此战的荣耀,不仅仅镌刻在悦来镇的纪念碑上,也出现在日本新闻电影的胶片上。
【日伪军祭奠徐承德的仪式】
徐承德之死实属死有余辜,作为不抵抗的东北军将领,从抗战开始,其战绩品行就令人唾弃。作为汪伪的将级军官,其被击毙给伪军方面带来重大打击。而从日军的角度,则是想通过对他的“大力宣传”,增强汉奸部队继续和新四军作战的士气。因为汪伪人员,大多是打散的蒋军官兵、啸聚山林的地方武装,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日军移交的被俘蒋军。他们士气低落,缺乏作战勇气。而徐承德能够在和新四军交战至死,难怪会被日军当了“典型”进行宣传。
不过,这话要是被徐承德听到,只怕会从棺材里跳出来——若是能投降,这个见风使舵,“三姓家奴”式的无耻之徒,恐怕会毫不介意地放下武器,战死绝非其本意,实在是新四军来得太快、打得太猛,他想办个“手续”也来不及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