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联专家撤走后,又反悔了!毛主席还要给赫鲁晓夫发勋章

 龙泉清溪 2023-04-15 发布于山东

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

此后,许许多多的苏联专家来到中国,援助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他们也确实为我们的国家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然而,1960年7月,苏联政府一纸命令,所有的苏联专家突然撤走,给中国人民及其建设事业留下了众多困难和无限遗憾。

苏联专家怎么来的,又为什么离开了呢?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二战结束后的欧洲开始说起:
二战后,欧洲兴起了“经济援助计划”

如果我们去看二战结束后的欧洲,可能很快就会明白无政府主义存在的根本缺陷:整个社会如果缺乏组织,最基本的生产随时会停滞,人们就会饿肚子。

二战结束后前两年,本就千疮百孔的欧洲,又经历了两年大规模的田地荒芜、工厂停摆的状态——彼时因为各国政府没能有效应对随着侵略者离开而造成的大量土地无主、工厂无人经营的状况,同时各国青壮年劳动力又多数是见惯了生死的退役军人,战争结束后不愿意种地,所以粮食产量锐减,工业品供应也奇缺。

那两年欧洲的英法德等国倒是没有战争了,结果街上飘荡的流浪人口一天比一天多,多数人食不果腹,居无片瓦;而苏联方面在二战结束最初两年的经济,甚至不如1944年秋天的收成,那时候的苏联有上千万的英雄军人,他们披着军装,不计较生死和名利,投身到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也投入到生产的田间地头帮农民收割庄稼,但是战争结束让他们卸甲归田了,就没有人愿意种地了,另一方面,乌克兰等地在1946年遭遇了大旱灾,造成了苏联经济困难。

从东欧到西欧,二战结束后的欧洲一片凄凉景象。

美国认为如果欧洲长期如此凄凉,恐怕未来会投向苏联,于是决定在1947年拿出170亿美元,援助欧洲经济复兴,他们把二战时成名的五星上将马歇尔包装成欧洲救世主,把援助计划取名为“马歇尔计划”。

苏联在战争中的损耗太大了,最初也打算参加马歇尔计划。当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到伦敦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会议时,美国方面拿出了自己国内刚刚通过的《美国对外援助法》讲给莫洛托夫听:

马歇尔计划关于援助的部分详细又周到,从农药、化肥、拖拉机到女孩的丝袜和高跟鞋,交通不便的地方还支援了牛车、毛驴和美国特产的大青骡子。

美国拨款援助西欧各国,以复兴战后经济,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货,尽快撤除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接受美国对使用美援的监督,向美国提供本国和殖民地生产的战略物资;设立由美国政府控制的经济合作总署,控制“对等基金”,保障美国的私人投资和开发权利。

作为双刃剑的另一面,马歇尔计划对于参与国家的经济主权干涉太厉害了,从货币、关税到自身的矿产主权,美国都要干涉、控制、监视,若非不得已,没有人会同意的。英法德三国当时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同意了这个方案。

苏联当然不会同意这些条件,于是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生气地 离开了伦敦。

马歇尔计划为恢复欧洲经济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对欧洲各国的负面影响却是深远的,各国出让了部分经济主权,把自身经济与美国紧密挂钩,导致各国经济单一性明显,原本几个工业体系最完整的老牌强国英法德,不久之后都有了标志性的产业,从此之后再也难以单独称雄于世了,其他那些国家,以后就更不用提经济独立了。

而苏联方面虽然对马歇尔计划的内容很愤慨,他自己不加入,却觉得美国的做法挺好的,于是回去也依样画葫芦制定了一个“莫洛托夫计划”,决定对东欧各国进行援助,以起到与美国相同的效果——防止美国向东欧渗透,同时参与到各国经济主权中。

对别国经济渗透和控制古已有之,不过通过援助这种方式来大规模实现,应该是从二战后大规模兴起的。

总之,苏联自己不想参与马歇尔计划,却希望别国参与莫洛托夫计划。

苏联被排除在马歇尔计划之外,经济却是欧洲诸国里最先复苏的

苏联被排除在马歇尔计划之外,他们决定自己的问题要自己解决,于是快速地采取了有效行动,国民被组织起来,农民、工人、退役士兵被动员起来,投身到生产活动中去了。

50年代毛主席访问苏联,以及后来徐向前元帅访问苏联时,看到所到博物馆、旅馆工作人员都是妇女和残疾人,对于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受到的灾难表示非常同情。但是从这个侧面,我们也能够看到苏联当时已经非常高效地运转起来了,残疾人也被安排到了合理的岗位上了,但同一时间的欧洲虽然在“马歇尔计划”帮助下已经三年了,却远远没有恢复到苏联的状态。

那段时间可以说是苏联的最佳状态,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在世界上也很得人心。

美国驻苏联大使乔治凯南最初写过一本书叫《苏联行为的根源》,认为苏联有向欧洲扩张的野心。但是他参观了苏联工厂之后改变了态度,他感慨地说:“俄国正忙于建设,只有傻瓜才认为他要席卷欧洲。”

苏联的恢复是卓有成效的,虽然东欧在1946年遭遇了旱灾,但是其后不久便开始稳步恢复。工业上的成绩则更是斐然,尤其是在军工上面,作为美国的追赶者,逐步在一些重要领域开始反超:原子弹爆炸在美国之后,氢弹试爆在美国之前,发射卫星也在美国前头……

苏联到50年代初,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军事实力超然,国民经济水平在当时世界上虽然不如美国,却也不比欧洲哪个国家差。考虑到苏联在30年前还是个农业国,又经历了世界大战,其成就值得每一个苏联人骄傲。

苏联对中国援助

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苏联的条件其实还是不错的。而中国方面则因为经历了远比二战中欧洲战场要漫长的抗日战争,后又经历了内战,所以经济条件很差。加之本来基础就薄弱,自然需要得到一些援助。

1952年毛主席访问苏联,与苏联签署了一些协议。这些协议看起来确实可以称为援助,但总体来说,都是属于两不相欠的平等协议:

比如《关于贷款协定》中:苏联以年利百分之一的优惠条件给中国3亿美元的贷款,规定中国于1954年12月31日至1963年12月31日内分批还清。

比如《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不迟于1952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偿付苏联自1945年起对上述设备恢复与建设的费用……”

我们看到,虽然是援助和接收装备,然而东西不能白拿,该付钱的付钱,该还利息的还利息。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要知道当时东欧国家比我们要富裕不少,东欧工业最发达的捷克斯洛伐克1947年就跟苏联要免费的粮食,当时苏联刚刚经历大饥荒,却给了捷克斯洛伐克60万吨粮食,比原先双方协议的还多20万吨。

1951年9月底,为了应对抗美援朝战争,徐向前元帅向苏联提交了60个师的军事装备订单。本来这场战争是斯大林支持金日成先发制人的,美军后来在仁川登陆,造成了朝鲜半岛危机。

本来苏联说好要出钱出装备,志愿军出人。最后我们这批军事定却仍然需要付款,而且战争开始阶段按照半价付款,后来按照全价付款了。要知道我们抗美援朝保卫自己家国的同时,也保卫了朝鲜,苏联也是巨大的受益者,他们在欧洲的活动空间变得很大。

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而且因为购买武器债务规模扩大了。

苏联在这场战争结束后,开始支援我国一些工业项目和技术专家,虽然这些是我们付出巨大代价得到的,但苏联方面还是提出了非常高的条件,技术专家来我国以后的待遇也是极高的,连专家自己都觉得不怎么公平,但是我们满足了苏联的条件。

总的来说,苏联作为超级大国有工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的优势,新中国刚成立也确实需要帮助,也确实得到了帮助,但我们获得的每一项援助背后皆有付出。与东欧国家动辄获得苏联的免费好处,有着根本上的不同。从后来的历史进程来看,东欧国家后来处处受制于苏联,不得不说有很大部分是自己一步步出让经济主权导致的。

毛主席有恩于赫鲁晓夫

相比较苏联的斤斤计较,我们对于苏联的一些帮助,却没有考虑回报。

1956年,波兰和匈牙利与苏联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双方之间剑拔弩张,互不相让,并最终兵戎相见,AK47在匈牙利首先用于实战。

但是毛主席却出手为他们平事,1956年10月20日毛主席首先告诉苏联驻华大使尤金,中国反对苏联出兵波兰,劝解苏联不要恃强凌弱。

1957年10月1日,毛主席把波兰和匈牙利的领导人请到天安门看烟火,协调苏联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苏联和东欧之间的紧张局势,如果没有毛主席的帮助,事情早就无法收拾了。后来毛主席在《毛泽东文集第八卷》里说——'……从那时到一九五八年上半年,我们是采取帮助他(赫鲁晓夫)的态度,因为我们当时考虑苏联人民要换一个领袖是不容易的……”

东欧国家因为之前接受了苏联的援助,在援助条款中确实承诺过一些事情要听苏联的,同样的条款里马歇尔计划里大多数也都有。而苏联方面呢,也不客气,手越管越长。

毛主席在文章《赫鲁晓夫的日子不好过》里提到这期间“他是要控制别人,像美国人一样。他要人家搞单一经济,这行不通,罗马尼亚不干,古巴也在同他吵”。

当时苏联和美国一直在试图让别国经济成为自身的附庸。

很多人都知道古巴革命领袖之一的切·格瓦拉后来放弃了在古巴的工作,又去非洲和南美的丛林里搞革命了。却很少有人知道切·格瓦拉这么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联要古巴走单一的白糖、雪茄的经济模式。

切·格瓦拉60年代来中国见过毛主席后,对我国的工业化成绩赞不绝口,他回到古巴之后就担任了古巴的工业部长,致力于国家工业化,每个周末自己亲自到工厂干活,希望能够带动古巴人民一起努力,为工业化实现积累。

但是后来苏联不同意古巴走自己的工业化道路,与古巴签订的大量的经济援助协议中要求古巴继续以白糖和雪茄为主要经济支柱,而苏联也会大量购买,为此切·格瓦拉多次发声批评苏联,以至于最后与古巴的战友们也不甚愉快,他说了句“看来古巴又要回到农业道路”后,离开了古巴……

苏联之所以能够要求东欧以及古巴这些国家按照自己的要求发展经济,与他们之间的经济援助协议有着密切的关系。

之前要了人家免费的援助,后面就有了一些麻烦。

但是中国没有这些问题,我们与苏联之间的账目很清晰。按照赫鲁晓夫后来的回忆,当年斯大林想跟中国商量,由苏联在我国建一座菠萝罐头厂,毛主席的回应都是,我们要自己花钱建,苏联可以贷款给我们,我们自己建成后,将来连本带利归还贷款……

这和后来毛主席回复“长波电台”时的思路也类似。面对苏联方面表示要合作建设长波电台,共 投资1.1亿卢布,苏联出资7000万,中国出资4000万,建成后中苏两国共同使用 ,毛主席的回复是:费用全部由中国出,所有权也归中国。苏联只提供技术协助,建成以后中苏可共同使用,平时向苏联提供情报,战时苏联也可以派人参与。

虽然我们当时的经济很困难,但坚决不像捷克斯洛伐克或者古巴等国那样,办自己国家的事情,去让苏联花钱……

后来轮到造原子弹,曾经参与“两弹一星”工作的张劲夫后来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写道:

争取援助,而不是搞合作、搞共有。也就是说,搞原子弹的科研单位、工厂、各种设备与技术都是中国自己的。我理解这就是中央当时搞原子弹的方针,是毛主席高瞻远瞩确立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账目清晰,不占人家的便宜。

无信不立!

1959年10月1日,正值建国10周年的国庆大典。正在天安门前参观大典的赫鲁晓夫突然问毛主席:“关于生产原子弹的事,我们是不是把专家撤回去?”

毛主席从容回答:“我们自己可以试试,这对我们是个锻炼。”

这与赫鲁晓夫的设想完全不同,但是毛主席接着说:“(苏联专家)我们需要是需要,你们撤回去也没有什么大关系。如果技术上能帮助一下更好,能不能帮助,那是你们决定考虑的事了。”

……后来又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到了1960年7月16日,苏联单方面决定召回不仅是原子弹方面的专家,而且其他全部专家都要召回。当然这是违反双方之前协议的,毕竟中国为了获得这些援助也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但是苏联拒绝执行双方白纸黑字的协议,到9月1日撤回了1390名专家,并带走了设计图纸等技术资料,以及一些关键的设备和部件,当时我国迫切需要的石油卡车等也停止了供应。

之前按照双方前前后后的约定,苏联对我国出口设备进行建设的项目有304个,到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前,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149个,尚未完成的155个。苏联专家撤走后,其他的配套设施也停了,这155个项目基本陷入瘫痪。而之前为了支付苏联这些项目的费用,我国根据苏联对口需求的农产品、矿产品生产所进行的投资,眼看就打水漂了。

本来这毫无疑问是苏联违约,但是对于之前的贷款等欠债,全国人民还是坚持勒紧裤腰带偿还了,这其中还包括抗美援朝时的装备购买费用,而这些装备照理说本来就应该是苏联付的。偿还债务一度加剧了经济困难,为了度过困难时期,毛主席给自己定下了, “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由于长期缺乏营养,作为中国人民领袖的毛泽东和许多群众一样得了浮肿病。

情况虽然困难,但是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宇宙中唱响了东方红歌曲。

赫鲁晓夫制造的麻烦,确实给我们造成了困难,然而这些困难却激发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精神,一个又一个奇迹被创造出来了。

杨振宁回忆当从邓稼先那里得知原子弹是我们自己造出来的时候,心情非常激动。中国人自己制造出了原子弹,这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国际地位,也振奋了国内外中华儿女的信心。

毛主席后来幽默的 说:“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实际上说的不是赫鲁晓夫,而是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

苏联人当然知道中国是靠自己制造出了原子弹,一时间有些后悔,毕竟他们不久前失信于一个伟大的国家,而且这个国家曾经不计回报的帮助他们。苏联在撤走援助的问题上,严重地损害了自己的信用。后来这些苏联人又想把专家派回来,但是我们没有同意。

“正确的经验鼓励了我们,错误的经验教训了我们。苏联把专家撤走,撕毁了合同,这对我们有好处。我们没办法,就靠自己,靠自己两只手。后来苏联又后悔了,想再派专家来,要同我们做生意,我们不干。 他们再派专家来,有朝一日他们又要撤走专家,撕毁合同。他们已经失去了我们的信任。” ——《毛泽东文选第八卷·革命建设都要靠自己》

中国有句老话叫: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马歇尔计划确实对欧洲经济恢复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这个计划也彻底让当年世界的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欧洲各国的经济与美国进行了深度的捆绑,以至于后来德国要修一条燃气管道从俄罗斯购买燃气也要听美国的,荷兰公司要卖一些工业设备也要听美国的,法国自己的潜艇要往外卖,也得看美国的脸色。

欧元出现之前,欧洲各国不得不答应美国的要求,把自己的货币和美元绑定,美元本来说好和黄金挂钩,最后也脱钩了,欧洲百姓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就这样默默的跨过大西洋进了美国。

至于莫洛托夫计划就更不必说了,东欧各国受人恩惠又不想受人控制,最后大家越闹越凶,全都把自己闹没了。

相比较之下,唯有独立自主,默默成长才是正途。此时,又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高瞻远瞩。

中国还有一句老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1990年4月24日,中苏又签署了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中国向苏联提供日常消费品的政府贷款协定》,我国向当时的苏联提供了一笔贷款,为苏联度过难关。

国与国之间,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不是非常类似呢?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