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居在绍兴,很上瘾!(文末福利)

 cxag 2023-04-15 发布于河南

Image

绍兴文人雅士隐居之地常常被忽视

或许是因为隐士没有留下宏伟的建筑

只有茅屋、草堂,抵不过岁月的风蚀

使人无处瞻仰、膜拜

但隐士的气质和精魂

却已融入他们所钟爱的山川中

互相改变和成全

不妨,跟着隐士在绍兴小隐几日

感受山川自然的魅力~

!!文末还有福利哦!!

Image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东山,是一座有灵性的山,是活着的山,是自带气场的山,成语“东山再起”便是源出于此。东山,是谢安智慧文化的起源地。

Image

东山谢安像

东晋政治家谢安出生于南迁的高门士族家庭,年少时便声誉颇高,却漠然于出仕为官,遂隐居于风景秀丽的东山,平日常与名士、僧人等郊游、吟诗赋文。后又受朝廷征召而“东山再起”,成就一番功业。

Image

谢灵运、谢惠连多次相聚东山游吟唱和,东山亦是李白最心仪之处,故而留下了《忆东山二首》中:“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等不朽诗篇,东山更堪称“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

Image

谢灵运在绍兴东山时,游弋山水,诗酒酬酢,更是作《山居赋》以抒发寄情山水的真挚情怀。如今在这个托寄了历史名流山水情怀的地方,一个枕山而眠,傍水而居的旅居之所临湖而建,重绎《山居赋》的“托寄山水得真趣,放怀天外极大观那就是东山大观

Image

图源@东山大观

居住于此,在感受江南生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里独有的历史气韵。

Image

东山大观的客房均沿湖而建,面湖而居。步入房间,远处东山湖的绝美风光便映入眼帘。窗外的自然之景被引入室内,让整个房间犹如一个幽静隐蔽的山居秘境。

Image

图源@东山大观

东山大观还有6间各具特色的餐厅、酒吧以及茶室,在这里可以吃地道的江浙本帮菜,也能品尝精致的西餐料理,还可以饮酒品茶。

Image

Image

图源@东山大观

酒店还有一系列休闲娱乐项目,青瓷体验、画舫游湖、环湖骑行等,在游弋山水的同时可以体会到东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古典的山水美学灵韵。在观山,观水,观心的过程中也感受谢灵运笔下纵情山水的别样情怀。

Image

Image

唐代诗人裴通称:“越中山水奇丽剡为最,剡中山水奇丽金庭洞天为最。”一千多年前,书圣王羲之隐居嵊州金庭,这里四面环山,溪水缠绕,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尽是青秀翠绿,这里汇集了大量墨宝,清香四溢中皆是古朴与清新。

Image

据《嵊县志》载:王羲之至金庭后,“建书楼,植桑果,赋诗文,作书画。以钓鱼放鹅为娱。并与许询、支遁诸名士遍游剡中名胜山水。”在这六年的隐居生活中,他的书艺一直保持着与《兰亭集序》同样的巅峰境界,无不令人拍案称绝。

Image

王羲之的人生于59岁在金庭定格。林荫处处、绿茵绵绵的墓园在村后瀑布山;山门前,传为王羲之手植的千年古樟虬枝擎天;山门左侧为“晋王右军墓道”石牌坊,是清道光年间浙江学政吴钟骏所题;太师椅般的王羲之墓隆于山腰,墓前,大明弘治年间重立的“晋王右军墓”碑穆然伫立。

Image

华堂古村和王羲之故居相邻,青山秀丽,良田规整,还有一条平溪穿村而过,潺潺清明。华堂系东晋王羲之第二十六世孙王弘基始率族人聚居此地,距今已历八百多年的时光。王氏子孙多擅书画,并将书画悬于厅堂,供人品赏,故而王氏宅院厅堂又被称做“画堂”,后因屋檐精巧,山水精妙,方易名为“华堂”,并以之为村名。

Image

沈锦烨/摄

村中保留了大批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历史街区,这些带着明清风情的历史遗迹,彰显出一份不同于当代建筑的儒雅,青砖灰瓦,干净清爽的犹如一幅水墨画。

Image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古道韵味尽在陶宴岭古道。

Image

陶宴岭古道因南朝齐梁年间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隐居于此而得名,当地又称陶隐岭古道、陶元岭古道。

Image

古道始建于南朝,完工于明清,依山势盘旋而上,气势宏伟。古道由大小不一的块石平铺而成,按缓陡的程度分台阶式和台阶间铺块石等多种形式,现保存完好,古朴依旧。

Image

Image

“九里溪头晚雨晴,松风瑟瑟水泠泠”,九里山是王冕隐居地。相传九里山位于枫桥东北方向,约九里。九里山坳是一处世外桃源,自然生态优美,山水俱佳。

Image

图源@越牛新闻

王冕出生在枫桥栎桥,晚年隐居在枫桥九里煮石山下,白云庵是王冕栖身之所。他在九里山坳中,结草庐三间,题为“梅花屋”。

Image

元代王冕《墨梅图》

王冕的隐居生活,随性所适,恬淡自然,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艺术创作环境,使得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身处清香淡远的梅花丛中,写梅、画梅、赏梅,养成了梅花一样孤高冷傲、清雅不俗的高贵品质。

Image

Image

梅山位于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东侧,据南宋嘉泰《会稽志》卷九记载,梅山本叫巫山,“在县北一十八里”,曾是越国一位巫师的安息之地。春秋时期“贤不欲为王”的越王翳曾逃入巫山之中,但越人熏穴请他出山,他最后被强立拥戴为君。

Image

“巫山”后称“梅山”,则与西汉时期著名的隐士梅福有关。梅福信奉道教,在梅山隐居后便开始修道,现在梅山上还留有梅福炼丹用的“梅子真泉”。

Image

梅福并不是非常显赫的人物,他未曾做到高官,很少有诗文流传后世,但是他的精神让人感动。他心系天下,虽身居偏远,仍多次上书,提醒皇帝应广揽贤士、虚心纳谏,留下“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这样的警句。

Image

图源@诗路地名

山上种植着各类植物,树木蓊蓊郁郁,看那高耸入云的长竹,仿佛通天。沿着山路而上,曲径通幽,宋代大诗人陆游也多次游赏至此,留下了“明月梅山笛夜,和风禹庙莺天”的佳句。

///

古代的隐士似乎无法与政治脱离关系

现代隐士可能也无法将时局和抱负完全抛诸脑后

我们或许做不到全然隐于山林

但短暂的隐匿出游或许是一次清净的出离



本文由绍兴文旅发布整理编辑

感谢所有摄影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