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创市集岂能缺“文”少“创”

 singer0852 2023-04-15 发布于北京

天气越来越暖,打着“创意”旗号的文创市集,也在京城的各个角落,迅速铺展开来。人们喜欢逛市集,也想参与市集经营,商圈和文创园通过市集聚集了人气,看起来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然而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有些文创市集的商品,缺乏创意、款式雷同,依然没有摆脱“义乌小商品”的格局。

耳环、手串、头饰,是市集上销售的主要商品。

虽然打着文创的旗号,但市集有创意的商品很少。

打着大牌擦边球的香水小样,出自广东或浙江小厂。

现场

一个市集 十个摊卖耳环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在春暖花开的时节,阳光、周末、市集、文创,和喜欢追求品质生活的年轻消费者可称为绝配。尤其一些潮流商圈的市集,在周末更是人气爆棚。

三里屯SOHO北广场的市集,现场主打“潮玩圣地”“国潮文创”的宣传语。十几个小吃、饮品摊位前,顾客络绎不绝,摊主忙忙碌碌。

主营着文创产品的约三十个摊位,则用耳环、手串、头饰、编织物、香水小样、儿童玩具,吸引着来来往往的年轻消费者。记者数了一下,其中以售卖耳环的摊位最多,一共有十个。而且耳环的款式,基本雷同。其他“文创产品”,手串、头饰和编织物,也是非常的近似。难怪有人发出感慨:“怎么跟庙会似的。”这些文创摊位前,观望的消费者居多,真正询价的很少,导致摊主多数无所事事。

朝阳大悦城5层悦界的市集,在室内摆放,规模小一些,但是销售的“文创产品”与三里屯SOHO大同小异。还是那些耳环、手串、头饰、编织物、香水小样等,款式也与三里屯SOHO有很多雷同。朝阳大悦城的这个市集客流量不大,有很多摊主,把自己社交媒体的账号,公布在了摊位醒目的位置,希望借此为自己的账号引流。

798的市集,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花间集”。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与此前两处市集的区分度并不大。同样的,这里售卖着雷同的耳环、手串、头饰、编织物。“花间集”在798的中国民贸非遗中心小院内,并不是很好找。为了方便消费者,工作人员专门跑到798的主街上招揽顾客。“花间集”是记者此次探访的几个市集中规模最小、客流也最少的。大部分顾客跟记者一样,草草转了一圈,就离开了。

在这几个市集,记者都看到了一种用木材和金属制成的小机器人。看起来,比满眼的耳环、手串要更有创意和新潮一些。但事后在网购平台上搜索才知道,这种“朋克机器人”的材料包,随处可见,可以通过网购,自己DIY手工制作。

探源

所谓文创 多数来自义乌

在网购平台上搜索,仿佛打开了全新的世界。看起来像是文创产品的小机器人,十几块钱可以买到一大包材料。看起来本就不是文创产品的手串、珠子卖几毛钱甚至几分钱一颗。

像耳环这种制成品,网购平台上的价格,能拉到更低。一个摊主私下告诉记者:“网上基本上都是义乌的货,耳环三五块钱算是贵的,走批发价也是一块钱以下,几毛钱的也有很多。”

而且,记者询问网店发现,即便是走批发的店铺,耳环也是一对就发货。对网购十分熟悉的消费者,不会轻易在这种缺乏创意的商品上出手。他们往往只是把文创市集当成闲逛的场所,并不真正购买。记者看到,有的消费者会用手机拍照,然后在购物软件上找同款,比对价格。有趣的是,很多市集的摊位上,还明确立着“禁止拍照”的招牌。

“网上买便宜,我能有什么竞争力?”摊主小琪也经常自我质疑。她一开始也是相信了社交媒体上“500元创业”的宣传,没想到实际做起来并不容易。要想找到有个性的款式,需要大海捞针。而参与市集有一定不确定性。义乌三五块钱的货,直接标价几十块钱,往往吓退消费者。“所以,我现在开始不标价了。标价没人问,不标价反而有人问,能聊下去,也就有了机会。”

小琪说,她有正式的工作,只在周末去市集,所以比较随意。除了在商圈市集,她还参加后备箱市集。至于产品是不是有创意,她考虑得并不多。

记者了解到,几乎每个文创市集上都能看到的香水小样,社交媒体上的推荐比比皆是。有些博主甚至把视频做成了探店的模式,直接走进生产厂家的仓库,评测推荐香水小样产品。2400块钱的套餐,可以购买300瓶香水小样,另送30套木盒和底座。仅合8块钱一瓶的香水小样,厂家建议在市集上每瓶卖39块钱。这种香水小样的木盒上,印着“蓝茶女士”“无人区玫瑰”“可可小姐”“真我”等知名国际大牌的香水型号,实际上都出自浙江或广东的小厂。

▲朋克机器人和手串一样,可以网购原料,手工制作。 ▲朋克机器人和手串一样,可以网购原料,手工制作。

▲朋克机器人和手串一样,可以网购原料,手工制作。

体验

真有创意 自然有人买单

蜜柑,大概是记者在文创市集上遇到的仅有的几个原创摊主之一。

这个90后女生,学平面设计出身,有自己的正式工作,来市集是出于对自己爱好的“奖励”。

“我的本职工作,是标准的朝九晚五。下班以后,我就画画或者弹琴。”蜜柑喜欢把自己生活的点滴,都用漫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她有一个公众号,里面全是自己的原创漫画,笔触简单,却充满情趣。“一开始只是亲友们关注,后来有陌生人也成了我的粉丝。”

蜜柑曾在境外留学,也逛市集,“我发现境外的市集,原创元素非常多”。今年开春,蜜柑有了参与市集的想法。“我平时除了上班就是画画、弹琴,没什么社交。我想把作品印上明信片和冰箱贴,然后可以跟大家有线下交流的机会”。她通过社交媒体加了很多市集的召集人,最终定下来了798“花间集”的一个摊位。她的商品也发自义乌,不同的是,明信片和冰箱贴上的图案都是她原创,由义乌的工厂订制。

4月1日那个周末,是她人生第一次参与市集。“我的目标是把摊位费给挣回来,另外给公众号涨涨粉。”这两天下来,蜜柑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其实,我爸也过来看了,他一开始不相信会有人愿意花5块钱买一张明信片,20块钱买一个冰箱贴。结果,发现真的有人愿意花钱买。”

蜜柑自己总结,原创是她摊位最大的竞争力:“有顾客路过,我一说是原创的,是网上没有的,明显能感觉到对方会提起兴趣,会走过来多问几句。”

尽管销售收入只是略高于摊位费,但蜜柑觉得收获颇丰。她的公众号涨了100多个粉丝。有美术馆负责人加了她的微信,表示有机会可以合作。有顾客加了她的微信,跟她约了画一幅头像。有顾客建议她,印一些画加上画框。有同场的姐妹建议她,做一些徽章。“我感觉这一个周末,每天10点到晚上7点,一点都不累。虽然商业收益不高,但是情绪价值特别高。很多顾客会对我说,真的喜欢我的画,夸我有创意、有才。这是我之前完全没有料到的。”本报记者 孙毅 文并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