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古铁骑为何两次都没能攻下日本

 YAOHELIANG 2023-04-15 发布于上海

元朝为啥要打日本?

忽必烈原本是没打算打的,1271年元朝建立后,便遣使让日本俯首称臣,年年上供便了事。

万万没想到,20岁的日本幕府主政者北条时宗是个二楞子,根本不吃这一套,不仅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还把元朝使者给砍了!

想想吧!

横扫欧亚大陆、灭国无数的忽必烈哪受过这种窝囊气?

估计他听到这消息时的表情应该挺恐怖的!

连犹豫都没有,立马决定灭了日本!

你看看元帝国的版图,你再看看日本的版图!

元帝国版图右侧像不像一只狮子张开的大嘴对着日本?

         图片

但忽必烈做梦都没有想到,两次东征日本都铩羽而归,而且是惨败!

历史上人们一直都认为是天助日本,是“神风”助力日本打败了元军。

真的是这样吗?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蒙古铁骑两次东征日本的过程吧:

第一次:

1274年10月初,蒙古三万大军,从朝鲜半岛出发(今韩国马山),扑向日本九州

蒙古人忻都为主帅,汉人刘复亨,高丽人洪茶丘、金方庆为副帅

从下图中可以看到,从朝鲜半岛到日本九州,对马岛横在舰队的航路上,所以元军先血洗了对马岛!

图片

10月中旬开始登陆,日本调动十万兵力与元军厮杀,混战一个多月,元军无法突破海岸防线,眼看尸横遍野,粮草不济,11月27日,主帅忻都下令撤到船上,准备第二天回撤。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当晚,台风袭来,大部分船只损毁,此役,元军战死一万三千多人。

第二次:

过了七年,1281年5月,元军卷土重来(期间还在1279年把南宋给灭了)。

这一次,忽必烈重视一点了,出动兵力15万左右,而且兵分两路:

一路约10万人,从宁波出发,主帅是南宋降将范文虎;

另一路5万人,仍然从韩国马山出发;主帅没变,还是忻都。

图片

这一次两路大军采取分进合击的策略!

不过,等到两军会合时却傻眼了:日本人为了防备蒙古人再次入侵,沿海岸线修了一道高三米、长四十多公里的石墙,不用说骑兵过不去,人都过不去。

更可怕的是,这次为了多带战马和回回炮,特意制造了很多大船,但选择的登陆处沿线吃水浅,大船无法靠岸。

多次变换登陆方向,持续到8月初,仍无法突破日军防线,屋漏偏逢连阴雨,台风又来了,而且连刮了四天;船只相互撞击损毁,大量士兵落水淹死,更不可思议的是,两名主帅居然临阵开逃,率先逃回。元军群龙无首,日军立即展开反攻,最后十多万人被日军所杀或被俘为奴,逃回者寥寥!元军第二次大败!

日本元军神社和墓地!

图片

图片

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都以失败告终,而且败得惨烈,败得彻底。原因何在?台风是流传至今的因素之一,的确时运不济,居然两次都遇到台风。

日本至今仍然相信“神风”是他们的保护神,二战后期组建的一支自杀式航空突击队,就命名为“神风”特攻队,希望“神风”能再次拯救日本,这一次“神风”没刮起来!

除了台风,我认为以下五个因素才是蒙元军队战败的主因:

蒙元军队的特长被完全抑制!

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时有三大优势,这次完全无法发挥或被日军彻底压制:

高速机动作战!

集团冲击打垮对手!

就地掠夺补给!

图片

古代战争,高速机动依靠的是马匹!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就是依靠骑兵的高速机动,长途奔袭数千公里,一直打到狼居胥山、瀚海(贝加尔湖),留下了著名的“封狼居胥”!

忽必烈的军队这次是渡海作战,无法运送足够的马匹和粮草来支撑机动作战,而地面作战完全不是他们的强项!

就单兵作战能力,蒙古兵并不比欧洲西亚地区士兵强,甚至日本武士出身的士兵也不比他们差,但他们集团作战的冲击能力太过强大,所向披靡!

而这次既没有他们实施集团作战的机会,也没有实施集团作战的场地!

以前,蒙古军队为便于高速长途奔袭作战,通常只携带少量补给,主要依靠就地掠夺,但这次由于始终无法突破日本防线攻入内陆,就无法获得补给。

如此,岂有不败之理!

图片

忽必烈居心叵测!

我说忽必烈居心叵测是有根据的,由于元朝吞并了许多国家,国土面积巨大,所以军队也越来越庞大,构成也很复杂,有大量被俘和投降的军人成为了元朝军队的一部分。

但战斗力最强的无疑还是忽必烈的嫡系---蒙古军队!

那为什么忽必烈派出攻打日本的军队中,蒙古人只占很少一部分呢?大部分攻日力量,都是被其兼并国家的军队,尤其是整建制调动刚投降不久的10万南宋军队去攻打日本。

图片

是不是很蹊跷?这就是问题所在!

忽必烈对这些投降和被俘的南宋军人并不放心,尤其是大规模整建制归降的部队,更令他担心。

灭国之恨呀,没准哪天就反水了。

于是他采取了一箭双雕的策略:

由南宋降将范文虎带领十万南宋军队去攻打日本!

打赢了,这十万人马恐怕也所剩无几,而且还达成了征服日本的目标!

打输了,这十万人也就有去无回了,省却了一块心病!

事实就是这十万人基本有去无回!

用心足够险恶吧!

麻痹轻敌到无知的程度!

麻痹轻敌体现在三个方面:

在对日本战力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出动区区三万兵力就想拿下整个日本,按照现在的说法,真是“无知者无畏”;

中国的孙子兵法有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蒙元军队在第一次已经战败的情况下,二次出征前,居然仍然不探察日方的战争准备情况,对其构筑的海岸防御工事、驻守的兵力、滩涂登陆条件等毫不知情!

两次出征竟然都选在风季,日本沿海每年的台风季节是在6-10月,而元军偏偏就选在这个季节出征,是不是麻痹到无知的程度!

图片

将帅无能,指挥混乱!

蒙元军两次东征日本惨败,指挥失误和无能是重要原因。

指挥失误不胜枚举,下面略举一二:

缺乏协同,指挥混乱。二次东征时,东、西两路军原计划是分进合击。结果从朝鲜半岛出发的东路军已经到达汇合地点三天了,西路军才从宁波出发,东路军不得已独自发起登陆进攻。后果可想而知!

战争处于焦灼状态,生死存亡之际,主帅却率先乘船逃离战场。致数万部属士兵的生死于不顾。

将帅之间矛盾重重,相互不服气。诸将都看不起汉军统帅范文虎这个降将,导致范文虎没法协调指挥东路军两个高丽统帅洪茶丘和金方庆也早就不和,互相看不上,东路军也陷入混乱,当断不断,贻误战机。

         

日军将优势发挥到极致!

日军充分发挥其三大作战优势:坚固的防御设施,宁为玉碎的武士道精神,协调一致的作战行动。

元军第二次东征前的七年时间,日本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堡垒,在沿海坚壁清野,不给元军任何掠夺补给的机会。并打造了大量的作战兵器,后来在实战中发现,日本兵的钢刀质量要远远优于元军钢刀,双方刀剑互砍,通常都是元军刀剑折断。

世界上能与日本武士刀媲美的,恐怕也就只有大马士革钢刀了。

图片

图片

日本的武士,是一种职业,平常不从事劳作,专事武士技能和精神训练,所以其单兵作战能力极强,而且不怕死,把在战场上战死当成一种荣耀,让蒙元士兵吃尽了苦头。

日本深知蒙古军队的强大,也知道是日本的生死之战,打败就会灭国,甚至被屠城灭族。所以同仇敌忾,上下一心,统一协调行动,军民拼死抵抗,最终完败元军。

 结语:

历史只能回顾、研读、评判,有时候甚至可以戏说!

历史就是不能假设!因为假设的就不是那段历史!

但有人还是忍不住要假设一下:

如果当年蒙古铁骑踏平日本,会是什么后果?

别的我不知道,但如果日本被元朝灭了,以后有三件事就应该不会发生了:

清朝没有机会问鼎中原,因为明万历年日本侵入朝鲜,明朝全力援朝抗日,致使辽东兵力空虚,努尔哈赤迅速壮大,最后灭了明朝!

不会有中日甲午战争后的《马关条约》,让中国割地赔款!

不会有日本14年侵华战争屠戮我三千多万同胞的惨剧发生!

一声叹息!蒙古铁骑真是不争气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