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亭不是“多余人”

 草丛锋语 2023-04-15 发布于辽宁

罗亭是指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笔下长篇小说《罗亭》的主人公。屠格涅夫虽为伟大作家,却被称为俄罗斯风景画大师,他也是我最喜爱的外国作家。对屠格涅夫的喜爱,并非源自大学期间被戏称为某航舵夫娜老师的外国文学课,而是我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

在欧洲文学史上,罗亭虽然是个好人,却由于他“说得多,做得少”之故,而被大脑门秃顶的矬子称之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成为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著名“多余人”的典型形象,其中还包括普希金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的毕巧林,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等。

我虽然曾在大学的文学课上,总是独树一帜,主要只讲自己对名著的理解、思想、体会和感受,可我在讲授屠格涅夫时,还是从俗将罗亭视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并加以辛辣的嘲讽。时至今日,我才忽然感悟到,现实生活中真的有谁是多余的人吗?连那些假恶丑的坏人,都不被称为多余人,而作为好人的罗亭等,怎么连坏人都不如?

远离大学讲台到如今,我才忽然反思到,自己在课堂上按照教科书的说教,对罗亭等多余人形象的嘲讽,而我自己又是什么呢?我不是英雄,也永远成不了英雄,这也是我赞美英雄的原因。我知道,当老虎凳、红烙铁、竹签、铡刀摆在我面前的时候,当敌人以我家人的性命相威胁的时候,我应该是会崩溃的。英雄不是炮灰,不是谁都可以成为英雄的。那种越是善于高喊口号的人,包括大人物在内,其实也越是难以说到做到。谁若不信,那就试试。

罗亭等所谓多余人,教科书上开列出来的过错就是:不甘沉沦又不愿献身、已经觉醒而又无力自拔、愤世嫉俗而又软弱苦闷;不满现实却又没有改变的信念,看穿上流社会的虚伪却又不敢违背其规矩,憎恶贵族社会却又走投无路。如赫尔岑所说,他们永远不会站在政府一边,也永远不会站在人民一边,他们就是社会的多余人。

我不能苟同的是,文学史及赫尔岑们凭什么就将罗亭们定为“多余人”?凭什么社会里的人,就都一定得选边站?凭什么要以你们的思想观念,去要求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你说多余就多余?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这也是革命性的文学史或文学史中的革命因素所致吧。

为什么要指责罗亭不去参加争斗实践?争斗需要有争斗的能力。罗亭们就是没有这个能力的,不行吗?就不配生活了?实际上,并非任何一个人,都适合去争斗,都适合战斗的。如同武功,那并非任何谁,都可以学会,都成为武术高手的。否则,置那些习武奇才于何地。从文尚武,各有其道,不能要求人人必须文武兼备。

对匪氓持反对和蔑视态度的人,未必就一定得要同匪氓交手干仗。没有行动者,并非就是多余人。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长河中,那些不参与改朝换代厮杀的黎民百姓,也绝对不是多余的人。而那些参与正智流氓之间的争斗者,也未必都是好人,还极可能是在狗咬狗。

罗亭能看出上流贵族社会的虚伪与邪恶,并不想与其同流合污,那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又不是哑巴文盲,肯定得把自己的思想和认知,传播给开去,让他人也知道贵族上流社会的糜烂与邪恶,这就足够了。不该要求能准确诊断出病情的人,一定得再亲自去治疗疾病;美食的品尝者,也未必还得亲自下厨房,才算有意义。不是吗?

从社会安定的角度看,罗亭们也是很好的存在。他们并未寻衅滋事,扰乱社会治安,是大大的良民。咋能说他们都是于社会百无一用的人?

总而言之,罗亭绝对不是一个多余的人!

202341517:41:4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