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品百练:七启八首并序(曹植)/资治通鉴/读孟尝君传(王安石)

 一中大语文 2023-04-15 发布于福建

材料一

镜机子曰:“予闻君子乐奋节以显义,烈士甘危躯以成仁。是以雄俊之徒,交党结伦,重气轻命,感分遗身。故田光伏剑于北燕,公叔毕命于西秦。果毅轻断,虎步谷风。威慑万乘,华夏称雄。”辞未及终,而玄微子曰:“善!”镜机子曰:“此乃游侠之徒□,未足称妙也。若夫田文、无忌之俦,乃上古之俊公子也,皆飞仁扬义,腾跃道艺,游心无方,抗志云际,凌轹诸侯,驱驰当世,挥袂则九野生风,慷慨则气成虹蜺。吾子若当此之时,能从我而友之乎?”玄微子曰:“子亮愿焉。”

(选自曹植《七启八首并序》)

材料二

臣光曰: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易》曰:“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是以君子丰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书》曰:“受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此之谓也。

(选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 可填入材料一方框处的一项是(   )。(1分)

A. 耳      B. 矣      C. 乎      D. 也

2. 贾谊《过秦论》与材料一都肯定了孟尝君,但其角度不完全相同。材料一评价孟尝君“   ”(1),这在《过秦论》中有所概述;《过秦论》评孟尝君时连用“   ”(2)这三个短语,偏重其德与才,而材料一偏重其    (3)。(3分)

3. 有人认为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孟尝君的评价重复了,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3分)

4. 清人沈德潜评价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语语转,笔笔紧”,请就此赏析材料三。(4分)

【参考答案】

1.(1分)A

2.(3分,每空1分)(1)驱驰当世1分  (2)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1分(3)志气(气度)1分

3.(3分)答案示例1:不同意。这两则材料虽然都批驳了孟尝君常为人称道的“养士”,但区别明显,并未重复。材料二主要从养士为谁的角度批驳孟尝君,指责其养士为己而非为民;材料三从所养之“士”是否真的为“士”的角度批驳孟尝君,认为其所养都是“鸡鸣狗盗之徒”,导致没有真正的“士”来辅佐。

答案示例2:同意。这两则材料都批驳了孟尝君常为人称道的“养士”,材料三主要从所养之“士”是否真的为“士”的角度批驳,材料二也批其“不恤智愚,不择臧否”;材料二侧重从养士为谁的角度批驳孟尝君,材料三的评论中也流露出养士当为国的价值取向。总体看来,这两则材料对孟尝君的批驳,重合度很高。

4.(4分)答案示例:材料三紧扣“得士”二字反复辩驳。开头先提出世人对其“得士”的一般看法;第二句以“嗟乎”一叹反转,表明自己截然不同的看法——“岂足以言得士”;第三句以“不然”引出假设推论,否定世人所认为的“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第四句又转从正面直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以此批驳世人“士以故归之”的看法。全文仅90字,却 “语语转,笔笔紧”,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笔势雄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