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之路》:吃不了人家的苦,就不要枉自嗟叹

 坤家hsj 2023-04-15 发布于河南

三十年前,路遥的《人生》正火,那时是小说。作为学生的我,只记得看得感天动地。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就被人生过程的各种沧桑情感所替代,早就记不起了当年年轻时曾经的那么一段感动,甚至连书中的主人公及内容也一片空白了。

三十年后,与学生一起读书会,有相当的学生再提喜欢路遥及《人生》,并且他们也感动有加。这时,我才想起印记里有路遥其人,也有其《人生》一书,至于再多的人物和故事已经想不起来。

我曾一度困惑的不可思议,《人生》是我们这代人年轻时的喜爱,时代飞速旋转,世界早已物是人非,为什么现代这些个年轻人还对《人生》如此执爱。

现在,路遥和他的《人生》被人改编成了电视剧。

前些天,有朋友告诉我说,最近电视剧《人生之路》看的人较多,你若有空可以看看。于是闲暇,我就在手机上找到看了起来。

开剧是八十年代初高考的大背景,是农村孩子千军万马竞过独木桥的“紧张”情节画面。这一“紧张”,也就是我所经历过的“见过棺材”的人才有的,现代人是没有感觉的。

看了十来集,我感慨万端,也终于知道了,前几年我的学生为什么喜欢路遥及《人生》和主人公高加林了。

家庭贫困的高加林,从小看了许多书,高中时文章已经写得被老师高看,常被推荐写各种广播稿,以少年博学有志在学校同龄人中为人仰视,无人能及。

他勤奋努力,刻苦苦读,高中上海的大学后,却被村支书的儿子冒名顶替,而他自己却在落榜的痛苦中被村支书安排在乡村小学,无奈的被迫成了一名民办教师。

才刚入道,也才干出点为人师的韵味,正当他在贫瘠的土地上享受自己的才情和价值乐趣时,却被教育部门的“并校”决策打回到了农民原型。满脑的知识和满身的才气,蓄积的能量和一触即发的智识,让他在极度痛苦中不堪命运。这时,是爱情让他听天由命。

才刚要乐于天命、屈就命运时,碰到了人生的贵人二爸,转业成了地区的劳动局长,他幸运的做了一名乡里的通讯记者。他人生的开挂时刻来了,他干得如鱼得水……

看到此,我想,高加林落榜时假如没有机会做民办教师会如何,“并校”被裁时假如没有遇到爱情又如何,机遇来了,假如没有一身才气又会如何……

不管“如何”了,不就是当个农民吗?好多落榜年青不都是这样的结局吗?祖祖辈辈不都是农民吗?可是,这是个奔梦的时代,而他又是个满怀激情的走在奔梦路上年轻的一群,关键是他还是被乡邻们视为领跑人的骄傲者,这让他如何跨过心里的坎和生活的坷。

生活不是演戏,也不是写小说,更不需要人为的制造高潮和结局,现实生活中,年轻的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而又无奈无望的人太多了,正像这滚滚红尘中无数失败的英雄一样大江东去付流水。

当年,当年,高考,高考……现实的画面,争过“独木桥”的场景,虽三十多年了,仍历历在目……

所以,这部剧在当年,曾感动了一代人!

接着往下看,看完。

后来,被“走后门”安排工作的举报又打回了原型。这一次,他站在更高处又被摔到了沟底。这一次,他打起背包回到山村,默默的认命了。

可他有自己的喜好,在老师的指引下,他在农闲时继续他的强项写作,在一次次梦想破灭的痛苦煎熬中不停的写写写,写写写,写写写……终于,苦心人,天不负,他的一篇报告文学被评上了全国青年作者一等奖,有幸到上海领奖,这给他平静的苦难心理带来了些许的甜品和激动,然而更有幸的是在上海又碰到了之前的一个朋友,这个朋友给他了个石破天惊的信息,就是当时极具影响的上海的大众晚报在招聘,而他又恰好赶上了报名的条件。于是,他抓住了机会,将自己长久贮存的蓄势待发的能量一发冲天。这一次,他凭自己的真才实学而不是贵人的帮助在“天堂”大上海得到了自己喜爱的而又是别人羡慕的闪闪发光的记者职业,他终于熬出了头,且又重新获得了爱情。

他的前女友巧珍也因孩子有病,必须到上海治疗,所以也来到了上海,夫妻俩租借老乡的棚户屋,在街头打扫卫生,在别人家里做保姆,在城市的最底层凭着他们的勤劳朴实诚恳和友善生活下来了,最终,虽然巧珍的丈夫出车祸死了,但坚韧坚强美丽善良的巧珍却在一个难缠的老太太家里做保姆赢得了信任并继承了主人的房产。

电视剧是作者人为的喜剧,我们现在有许多年轻的学生喜欢高加林,但如果没有高加林持之以恒的写写写的坚持,吃不了他的苦,没有他平时的积累,哪怕再喜欢,机遇来了,也只能暗自嗟叹!

作品中的人物,是作者对时代的典型浓缩。虽然是艺术加工的形象,但人物曲折坎坷百折不屈敢于挑战的精神确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的心!

因此,这是一部甚称经典的励志剧!

难怪,历久弥新!

2023.2.1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