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常,是「爱情而已」的最大优点

 第十放映室 2023-04-15 发布于江苏
前几天,《爱情而已》收官。
姐姐勇闯职场事业腾飞,小奶狗重回巅峰求学海外,两人相爱却不必长厢厮守,这样的大结局放在其他国产“姐狗恋”里,是悬浮,是俗套,是臆想症。
但对全程追完《爱情而已》的观众来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关于这部剧的种种争议,豆瓣8.3分的成绩足以让它们尘埃落定。
实际上,《爱情而已》开播以来,流量和热度一直表现平平。最终,它也没能迎来同系列作品《三十而已》那样的爆款命运,反倒更像是叫好不叫座的小众精品剧。
但它偏偏抓住了很多路人的心,比如像我这样看不了甜宠和仙侠,年代剧里的父母爱情又看腻了的观众,几乎快要放弃国产爱情片了,一部《爱情而已》又挽回了我的心。
虽然它的缺陷依旧明显,但有些地方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哎呦,原来国产编剧知道正常人正常生活是是啥样啊!!
现在想要看到一部正常的国产都市爱情剧,其难度堪比让张继科还钱,有这个可能性,但很小。
正因如此,《爱情而已》全方位的“正常”让它脱颖而出,成为近年来领跑同类型作品的top级选手。
我们可以把剧中的“正常”理解为按照大部分观众可以理解的生活逻辑来发展剧情。
当然,“正常”的划分标准视年龄、阶层、性别等因素而定。
很显然,《爱情而已》的“正常”,是属于中青年、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女性的“正常”。
也就是说,它的目标观众非常明确,周雨彤饰演的女主角梁友安就是该剧受众的精准画像。
一个拥有海外留学背景但家境却很普通的都市女白领,工作努力,性格靠谱,在大公司当着风光的总裁助理,实际上位置尴尬,三十多岁还没自己带过团队,职业上升通道受阻,又因为太靠谱,领导不肯放人,只好苟在原地。
这是本剧前八集关于女主角的剧情,也是全剧最为人诟病的地方,因为这样的剧情实在太无聊了。
没有感情交锋,也没有职场内斗,那种一集一小爽三集一大爽的模式并没有出现,但它偏偏就是本剧的第一个“正常”点
苟,就要有苟的样子。
现在大城市三十出头的年轻女社畜,谁不是被“苟”在了自己的格子间?
有几个会踩着高跟鞋、脚底生风、身姿摇曳、衣服天天不重样、眼睫毛比考公还卷的?
大多数女社畜但凡能多涂一层眼影,换一条项链或一对耳环,那都是对当日工作对象的极大尊重。
所以,梁友安的职场戏没有出现过高跟鞋,全都是平底鞋,衣服也是一衣多穿,不少单品反复出现。
更别提那些开挂的职场故事,什么遇到一个看到你就想起了当年的自己的女领导,然后假意考验,实则一路绿灯带你在girl helps girl的道路上超速狂飙。
现实世界里没有董明珠和孟羽童,倒是处处批量生产刘强东同款“爹味”男领导。
梁友安深知公司高层内斗严重,也清楚自己的领导兼伯乐蒋杰是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而她自己不上不下的尴尬处境正是内斗的牺牲品,但她没有勇气与之对抗。
本剧用了六集的时间来写梁友安的妥协和“苟且”。
和领导看中的人不同,据理力争无效后果断放弃,执行命令;
调岗的申请被当面扔进垃圾桶,她也认了,继续任劳任怨给领导卖命;
被领导当着所有人的面大骂“滚蛋”赶出公司,观众期待中那种雄赳赳气昂昂赏他两个大耳光的爆发戏依旧没有到来,梁友安怂得连头都抬不起来。
可正是这份“窝囊”赋予了这个人物以及这部剧更为真实的质感。
而且,此时梁友安的“窝囊”,为她遇见男主宋三川后发生的改变埋下了伏笔。
因为这份“窝囊”是梁友安进入社会后被丛林法则驯化后的外在表现,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的取舍。
在第一次离职时无法挺直腰板走出公司,因为她内心虽然不服,但也不得不臣服于成王败寇的权力逻辑。
而日后,宋三川以及她重整网球俱乐部的经历将全然颠覆这套逻辑的运行体系。
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后面的颠覆和改变有多爽,取决于前期的梁友安有多“窝囊”。
第二个“正常”的点,依旧出自女主的视角,也就是被国产剧用到人人得而诛之的“女性视角”:
姐弟(狗)恋的本质,是用女人的眼光来看待爱情和世界。
不然为什么“姐弟恋”为什么会演化成“姐狗恋”?
姐姐还是姐姐,但弟弟却变成了奶狗狼狗小土狗。
还不是因为这段关系中权力关系发生了性别对调,主客体的性别颠倒了,被物化和被凝视的对象变成了男性。
以前,男人像钉死蝴蝶那样欣赏女人,把她们称为“尤物”。现在女性们反客为主,像按住一只小狗那样狂吸弟弟的阳气。
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很爽?
但是,像男人征服和物化女人那样的方式,就是女性视角中的理想爱情了吗?
这么粗暴的理解,归根结底还是男性习惯使用的权力逻辑:谁有钱有权有阅历,就可以掌控和主导一段关系。
之前我们拍姐弟恋总是扑街,就是因为很容易重蹈传统男性创作者的思维,进入一“慕强”的怪圈。
比如我们之前吐槽过的《转角之恋》为何如此辣眼,不就是因为它虽然明面上塑造了一个中年失婚又和弟弟重入爱河的勇敢职业女性,但展现她魅力的方式还是三板斧,有钱、有权、有性吸引力。
该剧的镜头总是非常直白地落在蒋雯丽保养得当的身体上,并且运镜常常是由下到上,从纤细的脚踝、小腿,再到丰满的胸脯,最后停在一张没有皱纹的脸蛋上。
这是非常典型的男性凝视下的运镜方式,用来拍一位新世代的独立女性,违和感极强。
可惜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电视剧都是这么拍“姐姐”们的,镜头无一例外,从她们的高跟鞋扫到精致的大红唇。
不是不能够强调女人的性魅力,而是只有这样直白肤浅的吸引力,吸引来的又能是什么好弟弟呢?
反观《爱情而已》,这部剧塑造了一种相互尊重、互为底气的爱情观,不是某一方靠特别突出的优势去征服另一方,而是两个人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对方的世界里。
简单来说,这种爱情观是进取却反慕强的,也是更符合受过女性主义风潮影响的新一代女性的观念。
先说宋三川,毫无疑问,虽然他年龄小、身体棒、长得帅,但他却是这段关系里的“下位者”——
显然,开始的他无法为梁友安提供安全感,也不能帮她化解职场上的困境。
宋三川对梁友安的“一见钟情”是带有仰慕和崇拜的,他喜欢梁的情绪稳定、稳重的处事风格,以及恰到好处的善良。
但这种仰慕却不是“慕强”。
慕强者喜欢的是上位者因为巨大的年龄、阶层、阅历差异而带来的强者风范,他们享受上位者的庇佑,渴望自己能够在强者的带领下变强。
但是一旦上位者的强者身份被剥夺(失去金钱、权力、性魅力),其魅力便会大打折扣,也不再会得到下位者的垂青。
当然,有些霸总片也很喜欢落难公子的设定,但落难后的公子是否还真的值得去爱,最终还是取决于编剧是否为这个角色注入了值得被爱的灵魂。
实际上,前期的宋三川一旦感受到梁友安用强者思维来揣测人心时,比如提出效率至上的资源互换方案时,他会本能的抗拒。
但当梁友安被这种强者局踢出去,展现出她不愿被利益彻底侵蚀的自尊和原则时,他却始终在场。
同理,梁友安是“姐姐”没错,但她绝非无所不能,更没有因为得到宋三川的爱慕就以“上位者”自居。
相反,她始终警惕自己因年龄、阅历带来的优势,努力让它们不要变为强势。
这也是梁友安,或者说演员周雨彤的魅力所在。
当其他女演员还在拼命凹出一副盛气凌人的姿态来展现作为姐姐的强势时,周雨彤非常令人舒适地把这份“强势”转化为了“对自由灵魂的渴望”。
编剧没有光顾着立人设而把梁友安塑造成一个天不怕地不怕,满嘴金句和政治正确的女强人。
她对宋三川的爱慕始终有所顾虑,其中当然包含了非常世俗传统的一面,比如两人的年龄差,小孩的爱没有定性。
但她更在意的是自己的感情会伤害宋三川的职业发展,并且在二者几乎不可兼容的时刻愿意放弃辞去自己一手打造的俱乐部的经理人职位,去换取宋三川的发展。
这部剧叫“爱情而已”,爱情很重要,但也不能是全部。爱情发生的前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在追求自我成长的道路上相遇了。
在成长这一点上,《爱情而已》做得很不错。
弟弟的成长线有三条,分别是羽转网成功、解开妈妈“不告而走”的心结,以及完成对姐姐的心态转变。
而梁友安的成长线则没有那么明显,却藏着一条我很喜欢的主题,即一个逐渐被工具理性支配的成年人重新找回初心的故事。
换句话说,梁友安和宋三川的爱情之所以好看,并不是因为撒了很多工业糖,而是他们俩所代表的两种三观相互碰撞产生了火花。
最终,其实是梁友安被宋三川的价值观感染,放弃了自己一直以来所臣服的功利主义价值观,成为规则的反叛者。
在男大女小的爱情模式中,年长的男性往往也会从小女朋友身上找到所谓的“初心”,而这种“初心”说白了只是年轻人耗不尽的精力与好奇心造成的青春幻觉。
比如台湾多年前轰动一时的“爷孙恋”,最近因男方去世而重新被人议论。
当人们再度回想起当年男方所讲的话,会发现他当年选择女方的理由非常“大男子主义”。没错,就是因为小女孩单纯。
翻译一下,就是觉得小女孩没那么多花花心思,很好驾驭的意思。而女方当年为了这位“爷爷”辈的爱人又是退学又是和父母“绝交”,把自毁前程当作爱的誓言。
得到小女朋友这样的“牺牲”,男方想必甘之如饴。
但在梁友安和宋三川的爱情里,没有所谓的“牺牲”,更不存在谁对谁的绝对引导。
相反,他们把自己最宝贵的人生经验赠予彼此。
宋三川给梁友安带来的是反抗权威的勇气,梁友安给宋三川的礼物是为他打开了人生的新天气,尝试新的运动,新的环境,新的视野。
正如梁友安在剧中说的那样,很多男性看世界的眼光是从自我出发。
但像她这样的女性是平行地看待这个世界。
男性视角下的忘年恋可能是包含关系,而女性视角下的姐弟恋是平行关系。
能够提出这种观念,算是国产爱情剧的一大进步。
但其实这早已是新时代女性眼里的“正常”。
《爱情而已》,“正常”而已,居然成为行业翘楚。
想想也有点讽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