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 | 吴树青:村民的春天

 青之树精选 2023-04-15 发布于广东


  村民的春天


大地万物,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农民,春天更是他们希望。但是在许多老一辈的农民眼里,可能他们是看不到春天了,不过这也阻止不了对春天的渴望,他们希望后代在春风的沐浴下成长与生活。

和煦的春风,吹过山林、田野,吹遍乡村每一寸土壤,送来了温暖,还带来了希望。在春风吹过的那片土地上,在粤西地区两广交界处,有一个名为杨桃根村的小村庄。村庄不大,并且远离城镇。因为属于两广交界之地,曾几时,我还骄傲地说,我的家处于两省交界处,翻过村后的小山,就是外省。

二十年前,村庄还是很简陋的,几乎看不到一栋像样的楼房。走近村庄,村口有一口小池塘,几只鸭子倒也兴奋地游来游去,时常还有几只大水牛在水里泡澡打滚玩泥巴。走进村庄,站在村中间,可以看到全部错落的家家户户,不过也就是约二十户人家。清凉的上空飘着一阵阵牲畜粪味,令人感觉难以呼吸,村舍间随处充斥许多污泥和垃圾,让人难以迈开脚步,村民之间粗俗的对话,更是让人欲言又止。

那时,村庄远离城镇,没有工厂,没有商店,没有学校,最近的商店和学校也要越过省界到广西的乡村才有。那里只有泥土乡村小路,路面还常躺着干涸的牛粪,机动车几乎不能进出,特别是下雨天,连人走路都困难。这些不但直接影响了村庄的经济发展,还影响到了学生的教育问题。因为村庄距离村委唯一的学校太远,低年级的学生只能舍远求近到广西边界的乡村学校读书,直到五六年级,为了考取直属镇中学才回到村委学校就读,就是这样,村民百年如一日,留下了勤劳的脚印,为了改变贫穷,硬是培养出了多个大学生,而且现在也越来越多了,多么不容易啊。

村庄所在的地区山多林密,在城镇人们的眼里,小村庄就是“山区”里的村庄。许多年轻的小伙子也因此只能和同在“山区”的姑娘连亲,我常常听到外面的人们说:“走在那里的山路上,犹如走在山路十八弯,如同进入山林中,感觉心里发麻,没有一点安全感。”

小村庄的背部和两侧靠山,前面是一片广阔的稻田。广阔的稻田是相对小村庄而言的,其实就是两侧山间的一条小山谷。几乎每逢每年季雨时节,由于山谷排水不及,稻田上面一片白茫茫,如同河流一般,尚未收割的稻谷损失严重。一旦遇上旱灾,没有水源,稻田如同半干地,水稻无法生长。在80年代之前的那些年头,如果遇到年景好的时候,生活还能过上丰衣足食,如果遇到不好的年景,因为粮食收成不好,加上平时需要急需用钱时候卖去部分,尚未等到下季收成之时,自家种的粮食就早已经吃完,剩下的日子只有粗粮淡饭,好在不久后重修建了一个足够用水的湖泊,一来可以灌入雨洪,一来可以应对天旱,减少自然灾害给农作物带来的损害。

虽然那里的山多,但是属于村庄的土地非常稀少,只有村庄四周面向本村的土地才算是自己的,包括水田和山地平均每人约两三亩。水田是村民的吃饭根本,基本上以种植水稻为主,其他农作物也就是在春耕前种植一些,如辣椒、玉米等副食农作物。有段时间也种植许多烟草,烟草是个不错农作物,它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错,但是不足的是种植它后,水田就只能种上一村的水稻,也影响了稻谷的收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90年代末就不再种植了。山坡以种植木薯和红薯为主,在90年代曾种植甘蔗和红橙。红橙是我们市里的特产——“廉江红橙”,离我们不远就有一个以种植红橙的为主的农场。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也许是缺乏种植技术的原因,村里种植红橙的时间不过几年而已,未能享受红橙带来的利益。现在山地除了种植一些龙眼、荔枝和芒果等水果外,还种植了大量樟木。

父辈说:“田地是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因土地太少,收入也就微不足道了,勉强可以解决全家人的温饱和孩子的基本教育吧!”

村庄的村民不多,到目前为止也是百来人吧。但是那里的村民民风淳朴,村民不怨天不怨地,克服了现实困难。多少年来,村民就是靠守着几亩田地,平平淡淡地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村民似乎闻到了春天的气息,年轻人陆续到珠三角地区打工。那几年,村里的生活才有不少的变化,村民一辈子守住田地的思想也开始产生了动摇。慢慢地,就变成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中年和老人就在家里务农,守着极为珍贵的田地。

到了这里,我不得不说,祖辈们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安家为舍,难道真的如老人们诉说的那样,因原来的家园离这里的土地太远,无奈为了方便劳动才远离亲人搬到这里的?我还听说原有的土地是不少,因当时人口少,导致劳动力不足,在无力的情况下为了结帮友好地将部分土地送给附近的村民。也许这就是祖辈们的善良和在当年时代的聪明所在,然而,他们却无法想到未来的时代,留给后代只有远离城镇,土地稀少,生活贫困的村庄。

我们并不是在抱怨,也不需要抱怨祖先,我们完全可以靠辛勤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改善未来的生活和创建未来美好家园。不是吗?在这么多年来,我们的父辈就是从以前连饭都吃不饱,衣穿不暖的时候到现在丰衣足食,从旧土屋危房搬进现在楼房,从几乎与外隔绝的大门,把年轻一辈送出山村,读书求学,参加工作。

然而,不利的条件给家乡带来的困难实在太多了,所有的一切压在父辈的肩膀上太久,也太重了。从他们朴素的生活,沧桑的面孔,可以清楚显露出他们几乎用尽了最后的生命,才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好转。为了将来,他们从不后悔,更多的只有无奈。他们最疼心最不放心的还是留给后来人只有乡村黄泥小路和珍稀的田地,仍然没有工厂,没有商店,没有学校,经济仍然难以发展,孩子仍然继续遭受上学难的罪。

好在振兴乡村政策的春风吹来后,经过乡亲们的辛勤努力,现在村庄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村中环境变好了,山也更绿了,田野更美了,进入村庄的黄泥道路也变成了水泥路,家家户户的瓦房也变成了楼房落座有序。总之,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不少,然而由于村庄地理位置的限制,许多的发展依然没有得到更大的改善。

我热爱生我养我的家乡,对父辈无限的付出,我很感动。对我辈而言,父辈的使命已完成了。现在改善未来的生活和创建未来美好家园的使命已落到我们的肩膀上,虽然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但是我们不得不挑起,我们不能再重复祖辈们的无奈了。我们需要更多的年轻人走出去,把更大的财富带回来,才能有效地发展和振兴乡村。我们需要更加科学地发展,创造适合自己的道路,我们也需要各方更多的支持,合力造福一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祖辈们,才能圆了父辈的心愿,才能为我们以后的后代留下更多的财富和更美好的生活。

寒冷的冬天仍然很漫长,但是万物已经在沉睡中慢慢苏醒。春天在哪里?也许春天的脚步已慢慢走来。我已闻到了春的气息,也似乎看到了美好家园。



吴树青,笔名青青枫叶,男,80后,广东廉江人;《青之树文学》创始人,属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现代新文化创作者,诗人;著有文集《爱与垃圾》、诗集《青青枫叶》、中篇小说《夜梦银河》等作品,作品在各平台上时有发表。


平台介绍:《青之树文学》公众号开篇寄语

投稿指南:《青之树文学》长期征稿指南

欢迎分享本文,谢谢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