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市热点:师古 博学 交流 ——听高老师谈书法和人文修养

 艺术天天看 2023-04-15 发布于北京

师古 博学 交流

——听高老师谈书法和人文修养

陈一明

3月31号从北京出发之前,高宝玉老师告诉我“今天回平舆”。

我知道,高老师在平舆很多同学、战友,还有一些地方领导,大家都想见他一面。但是高老师一直参与全国各地的文化活动,每次回乡的时间都很短暂,能不能从他在老家短暂的两天时间中抢到片刻见面的机会还不一定。但是老师告诉我,无论时间再紧,也要与家乡的书友见见面。高老师是性情中人,他一直情系家乡文化事业的拳拳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4月1日下午和晚上,我邀请县文联、书协领导和县硬笔书法协会部分书友,与高老师欢聚一堂,畅饮畅聊。5个多小时的看似闲聊中,高老师不经意间给我们上了一堂人生修养和书法艺术课。这两天有了空闲,我把高老师聊天的内容略作归纳,分享给写字的朋友们。

 

一、师古

高老师当年在北师大读书时,有幸亲聆启功先生的讲课。当时启功体风靡书坛,作为启功先生的学生,有机会深得启功先生耳提面命的高老师,却没有跟风去刻意模仿启功先生的字形,反而以一手深具篆意、气质高古的隶书独步书坛。

高老师说,这其实是得益于启先生的教诲。那时候,高老师经常在课余时间拿着自己的字到启先生家里请老师批改,启先生总是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不要学现代人的书法,要向古人学习,多临帖,选好的拓本等等。高老师在追求启先生书法神韵的同时,按照启先生的指导,从最初的入门颜柳,到后来的精研魏碑,再醉心汉隶,同时上追秦汉简帛、篆书、金文,“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高老师笔耕不辍临帖不止,厚积薄发,逐渐形成了自己古朴厚重、风骨遒劲的书风。

 

      启功《论书札记》:学书所以宜临古碑帖,而不宜但学时人者,以碑帖距我远。古代之纸笔、及其运用之法,俱有不同。学之不能及,乃各有自家设法了事处,于此遂成另一面目。名家之书,皆古人妙处与自家病处相结合之产物耳。

聊天中,高老师语重心长,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感悟,反复强调多学古人,坚持临帖,一直介绍启功先生精妙的书论,却一句也没有说过他自己的字如何如何好。我们暗自敬佩,高老师真有其师风范啊。启功先生生前是大家公认的当世书法大家,但启先生自己却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书法家,而是自谦为“一个书法爱好者”。高老师的谦逊与低调,与他的老师启功先生何其相似乃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老师告诉我们,古人名帖都是经过历史检验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文化结晶,可以给我们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但是临帖读帖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要在师古的基础上、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创新出自己的特色,“师古而不泥古”,才能在中国古代名家艺术荟萃的肥田沃壤里茁壮成长,绽放出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艳丽花朵。

高老师从各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临帖读帖师古创新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令我们听者如醍醐灌顶,无不心悦诚服。

 

      高老师书《袁行霈论书》:书之道,盖起于兴,涉于趣,立于意,归乎理。理者,法度也。

二、博学

高老师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又进入北京大学首届书法艺术研究班,师从多位书坛名家,进一步夯实其书法素养和文化底蕴。高老师说,北大的学习和创作经历,使他更加认识到字外功的重要性,对“眼高手低”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高老师所谓的“眼高”,是指要有开阔的视野、高远的追求、博大的胸怀,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手低”是指要临帖、读帖,从一笔一画一字一幅方面追求细节的完美,不能有一笔马虎。就是既要从高处着眼,又要从低处着手,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高老师说,就像学诗“功夫在诗外”一样,学书也要“功夫在书外”。学习书法者如果没有积累足够的字外功,那就成了机械地抄书,写出来的字就徒有其表,而缺乏神采和韵味。这就要求我们多读书,不仅要读与书法相关的书,还要读美学、国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书。高老师尤其强调要筑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诗词方面的根基,这样写出来的书法作品才能脱离俗气匠气,才有内涵丰富的灵气、高贵典雅的书卷气、纵横捭阖的豪迈气。

高老师给我们讲这些的时候,语调平缓,云淡风轻,并没有刻意彰显自己的博学,但是从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的娓娓道来中,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文学功底之深厚。当时在场的书友或许不了解高老师书法之外的造诣,但是我与高老师多有交往,深知高老师的文学素养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

 

      2021年4月1日,高老师在我家给众文友讲诗词书法创作与欣赏,并即兴挥毫题字。

十七八年前我第一次谒见高老师时,看到了他写的几十首诗歌;五年前从嵖岈山回驻马店的车上,高老师给我上过一堂楹联课;前年春天在我家,高老师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给我们几位文友讲解了楹联、诗词格律知识以及创作,等等,如是多次,使我这个写诗作文四十多年的老中文系毕业生对高老师深深折服。

顺便介绍一下,高老师不仅横跨毛笔、硬笔两界,还是诗词楹联方面的大家。看看他担任的社会职务: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团委员、常务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刻字硬笔书法委员会委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校友书法协会副会长,野草诗社常务副理事长。

因为高老师饱读诗书,博学善思,身体力行,融会贯通,他对书法的理解更全面、更实际、更接地气,所以他的谆谆教诲更通俗易懂,有的放矢,如东风送暖、春雨润物,更容易让我们接受。

 

      高老师今天撰书“文墨双修涵古蕴,刚柔并济畅新风”一联。并附言:“故地重游,得县文联、书协、硬笔书协各位朋友热情相待,书此句以致谢忱,并共勉。”

三、交流

去年我们成立平舆县硬笔书法协会之前,我诚邀高老师担任我们协会的名誉主席,高老师欣然受聘,并把我们筹备成立协会的情况汇报给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我们协会成立时,不仅收到了高老师个人名义发来的贺信、题词,还收到了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的贺信。中国硬笔书法最高官方机构给我们一个普通县级硬笔协会发来贺信,并在其官网报道了我们协会成立的消息,这是对我们极大的鞭策和支持。

一般的名誉主席、顾问,都是象征性的虚衔。但是高老师却把虚衔当作实事儿,对我们协会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这次回乡,高老师更是特意挤出宝贵的时间与我们部分会员促膝谈心。

 

      高老师1991年完成《硬笔隶书写法》一书时,书名叫“硬笔隶书技法”。启功先生建议将“技”字改为“写”字。一个“写”字,尽显启功先生平实、厚朴、亲和之大家风范。
 

高老师四十多年前就与庞中华、章健、吴玉生等人致力于发起和推动中国硬笔书法事业,30多年前就著书立说出版了《硬笔隶书写法》、《硬笔隶书》等书;长期担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的领导职务,经常参与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办的赛事活动。

一直挺立在中国硬笔书法最前沿的高老师,就中国硬笔书法界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当前潮流和未来趋势,给我们进行了高屋建瓴的分析与探讨,他特别强调要我们多交流。一是积极走出去参加外面的比赛,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当前硬笔书法发展保持同步;二是强调我们会员之间要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不能搞文人相轻。尤其要能够互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三是勉励我们几位协会负责人要积极发现新人、培养新秀,一方面推新人、出精品,一方面深入社会各界,组织书法活动,普及书法教育,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写字队伍中来,把平舆县硬笔书法协会建设成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硬笔书法家园,引领平舆县硬笔书法向更大范围扩展、更高层次发展,为家乡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那天,从下午5点我进到高老师的房间,到去饭店吃饭,饭后我和刘科尚、陈岩又在高老师房间聊到10点多,才意犹未尽地告别高老师。这珍贵的5个多小时,高老师纵论书法,畅谈诗词,又涉及读书做人,道德文章。高老师谈兴甚浓,让我们受益匪浅。遗憾的是我没有带录音笔,只能凭印象回忆归纳以上几点。我理解的、写下的这些文字,不一定能够准确地表达高老师的意思,现发布分享,供爱好书法的朋友参考。

老师曾当选中国文联

《神州》杂志封面人物

编辑:红雷 · 投稿或订购作品:请留言

今日10万+榜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