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第699课:《诗经》中“其菑其翳”的“翳”字何义?

 三个小布丁 2023-04-15 发布于河南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讲“羽”部的两个汉字:“翳、翣”。这两个字也是“羽”部的最后两个汉字。其中“翳”是在现代汉语中是通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翳”。《诗经》中有“其菑其翳”的句子。两个字的详情如下:
1、翳。读yì。《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翳,华盖也。从羽,殹声。”形声字。本义是用羽毛制成的车盖。

(明代《出警图》中的华盖)
在远古,用以遮雨、遮阳的华盖是用羽毛制成的,后来,渐渐发展成后来华盖的样子,如上图明代的华盖。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以羽覆车盖,所谓羽葆幢也。”《山海经·海外西经》:“(夏后启)左手操翳。”郭璞注:“翳,羽葆幢也。”(夏后启)左手握着一把华盖。
本义之外,翳还有很多用法:
(1)隐藏;藏匿。《广韵·霁韵》:“翳,隐也。”这是翳本义的引申,因为华盖的有遮蔽、阻隔的作用。《韩非子·内储说下》:“意者堂下其有翳憎臣者乎?”想来下等侍从中该有暗地里恨我的人吧?又指遮蔽;掩盖。《方言》卷十三:“翳,掩也。”郭璞注:“谓掩覆也。”刘禹锡《磨镜篇》:“流尘翳明镜,岁久看如漆。”
(2)隐蔽猎人的一种猎具。《礼记·月令》:“田猎罝罘,罗罔、毕翳、餧兽之药,毋出九门。”打猎所用的捕兽的网、捕鸟的网、长柄的网、隐蔽自身的工具、毒害野兽的毒药,一概不准带出城门。
(3)装兵器的箱子;箭匣、箭箙类。《管子·小匡》:“甲不解垒,兵不解翳。”铠甲不解绳,兵器不开箱。

(青铜箭箙)
(4)眼球上所生障蔽视线的膜。如:白翳;翳子。《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甚则黄黑昬翳流行气交。乃为霜杀,水乃见祥。”甚则雾气黄黑昏暗遮避,流行于气交,而为霜雪肃杀之气,水乃预先发现某些征兆。苏轼《赠眼翳王生彦若》:“运针如运斤,去翳如拆屋。”

(白内障的眼翳)
(5)阴影。《三国志·蜀志·卻正传》:“有声有寂,有光有翳。”有声响就有寂灭,有光亮就有阴影。
(6)起障蔽作用的东西。如:云翳;《徐霞客游记·游恒山日记》:“风翳净尽,澄碧如洗。”

(云翳)
(7)阻挡;堵塞。《广雅·释诂二》:“翳,障也。”《国语·楚语下》:“今吾闻夫差好罢民力以成私好,纵过而翳谏。”如今我听说夫差喜欢滥用民力来满足个人的爱好,纵容自己的过失,堵塞别人的进谏。
(8)摒弃;除掉。《国语·周语下》:“夺其资,民离叛……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韦昭注:“翳,犹屏也。”侵夺民众的资财,使民众离叛,……这是抛弃善政而置民于死地。
(9)凤凰一类的鸟。《玉篇·羽部》:“翳,鸟名也。凤属也。”《山海经·海内经》:“有五彩之鸟,飞蔽一乡,名曰翳鸟。”

(翳鸟图)
(10)树木自己死掉。《诗·大雅·皇矣》:“作之屏之,其菑其翳。”砍伐山林清理杂树,去掉直立横卧枯木。这里的“菑”指的是死掉还没有倒下的树,这里的“翳”,指的是死掉并且倒下的树木,即枯木。

(山林中的枯木)
翳的小篆写法如图:

(翳的小篆写法)
2、翣。读shà。《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翣,棺羽饰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下垂。从羽,妾声。”形声字。本义是古代的棺饰。垂于棺的两旁。

(棺饰)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翣,者下垂于棺两旁,如羽翼然,故字从羽,非真羽也。”翣,指的是棺饰,因为它下垂于棺的两旁,象羽毛一样,所以翣字从“羽”,但并不是真正的羽毛。也正因此,“翣”字排在“羽”字的最末。
棺饰在周代是有标准的,天子的棺材上有八个,诸侯六个,大夫四个,士两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崔氏侧庄公于北郭。丁亥,葬诸士孙之里,四翣,不跸,下车七乘,不以兵甲。”杜预注:“丧车之饰,诸侯六翣。”崔氏没有把齐庄公的棺材殡于庙就放在外城北边。二十九日,安葬在士孙之里,葬礼用四条棺饰,不清道,不警戒,送葬的破车七辆,不用武器盔甲随葬。
本义之外,翣还有两个用法:
(1)扇。《周礼·少仪》:“手无容,不翣也。”不要玩弄手指,不要摇动扇子。《淮南子·俶真》:“冬日之不用翣者,非简之也,清有余于适也。”冬天不用扇子,并不是因为简朴,而是对人来说清凉已是相当充分的了。

(扇子)
(2)古代钟鼓架上的饰物。《礼记·明堂位》:“夏后氏之龙簨虡,殷之崇牙,周之璧翣。”夏代还只是在架子的横杆上绘龙,殷代又在横杆上加上崇牙,周代又在横杆的两端饰以璧翣。
翣的小篆写法如图:

(翣的小篆写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