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弱而图强:榆林反超洛阳的步伐与产业分析

 松影融雪 2023-04-15 发布于河南

前一段“洛阳痛失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城”的舆论纷纷扬扬,可是,洛阳人却相当“沉稳”,鲜见有回应。

作为洛阳土生土长的《沙里淘金财经观察》一直在等待……

一、榆林反超的速度惊人,洛阳来不及应对

下面的数据可能很多洛阳人想不到。

1.2021年,榆林的经济增量是洛阳的3.5

2021年,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榜首的洛阳,其GDP5447.1亿元,较2020年的5081.9亿元相比,增量是365.2亿元。

而榆林在2020年才4143.9亿元,与洛阳差距是938亿元。此时的洛阳可能想都没想榆林会反超。

没有想到的事情却偏偏来了:2021年榆林以5435.2亿元的经济总量跃居第二,其增量高达1291.3亿元,是洛阳的3.5倍。

此时,洛阳仅仅以11.9亿元的优势领先,被榆林反超已成定势。

2.2022年,榆林的经济增量是洛阳的4.86

果不然:2022年上半年,洛阳GDP达到2915.6亿元,榆林GDP达到2969.84亿元,以领先54.24亿元的优势将洛阳从中西部GDP第一的非省会城市的座席中拉了下来。

2022年的最终数据揭示时,榆林风光无限:GDP高达6543.65亿元,增量又是过千亿,达到1108.4亿元;而洛阳的GDP5675.2亿元,增量228.1亿元。榆林的增量是洛阳的4.86倍。

此时已看出:洛阳想近几年中就在座次上翻盘已经很难了。

图片

二、洛阳、榆林的一二三产数据对比:洛阳被榆林气势汹汹的增速全面碾压

列举20212022年的数据,对洛阳的诊断或许有所启发。

图片

显然,榆林在2021年的一二三产增速中全面打压了洛阳。特别是第二产业,榆林的总量是洛阳的1.56倍,增速是洛阳的19倍。洛阳之所以能够险居第一,就在于洛阳的三产总量的优势。

那种一直认为以装备制造为主体的第二产业,是洛阳的大旗,是洛阳的核心竞争力之观点,应该清醒地反思了!

再看看2022年的数据比较:

图片

再看两市的第二产业,2022年榆林的总量是洛阳的1.89倍,与2021年的1.56倍相比,差距又拉大了0.33个百分点。

就第三产业来看,号称华夏文化发祥地的洛阳,2021年的增速低于榆林0.8个百分点,2022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低于榆林3.2个百分点。

再列举一下人均GDP的数据,可能就更羞煞洛阳人了。

2021

总人口

人均GDP

洛阳

705

7.72万元

榆林

362

14.99万元

数据显示:洛阳人口是榆林的1.95倍,榆林的人均GDP是洛阳1.94

由以上数据看来,不管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在微观层面,洛阳对榆林气势汹汹的全面碾压已是无言可驳。

三、榆林现象的真谛是产业谋划和创新驱动

或许有人说,资源价格上涨是榆林这个“能源之都”经济起飞的引擎。这只是一个现象层面的表观。仅就2022年来看,榆林按照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发展思路,围绕着8大主攻方向和19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推动能化产业转型升级。

榆林认为,抓产业就是抓发展;谋产业就是谋未来。产业发展必须靠项目落地。202210个总投资超5000亿元的重大项目和66个省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240个市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107%。其中投资800亿元的神农循环经济产业园也开工建设。

经过这几年的持续努力,榆林实现了经济质量与环境质量的同步优化,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连续3年达标,优良天气达到320天。

四、洛阳的城市质量和洛阳人的福祉仍有优越感

GDP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质量和老百姓的福祉已是共识。例如,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洛阳在202130219元,增速达到7.6%2022年是31586元,比2021年年增长4.5%

而榆林在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073,比上年增长9.0%2022年是29768元,比上年增长6%

两市相比,2021年洛阳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榆林多2146元,2022年比榆林多1818元。

我们再看看洛阳的花红似锦的街头景观、清澈宽广伊洛河水系;再看看洛阳的机场、高架、地铁和隧道;再看看洛阳绿茵茵的周山、邙山、万安山和龙门山;再看看星罗棋布的城市公园和博物馆。

这一切都成为GDP数据中难以体现的城市质量与人民福祉。

图片

五、洛阳奋起的五大障碍与破局的方法论思考

不破不立!破,就是要推倒,立,就是要重建。“破”字当头,“立”也在其中了。

1.摒弃“老树新枝”的路径依赖,抓紧“新生代”的产业布局

任何一个有机体,都具有生命周期。产业是一个由生产要素新陈代谢所构成的社会有机体,当步入“老年期”时,致力于“返老还童”往往是事倍功半。

回顾洛阳近30年来的工业化努力,一直是致力于上一世纪50年代所铸就的装备制造业的“返老还童”。这不仅仅是上上下下的感性情结所使然,更主要的是没有眼界,没有看到能源结构和数字技术所催生的产业曙光。

一个人尽皆知的启发性案例就是:十几年前,合肥果断放弃与洛阳类似的传统工业,抢先布局数字产业,如今不仅仅成为中国万亿俱乐部的成员,而且在全球未来产业发展指数报告中,合肥市位居全球第18位,全国城市第三位,仅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对此,洛阳已有所醒悟,这两年在“项目为王,产业支撑”的大旗下,抓紧布局了“中州时代”“中国氢城”等新能源项目,也猛抓了“大乙烯”项目,并对制造业提出了“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 的要求。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拐点”,期待着“拐点”后的曲线在快速上攀。

2.摒弃“资源优势”的传统理念,抓紧“创新优势”的制度设计

资源禀赋洛阳有福。在自然资源方面:在市区内就有黄河、洛河和伊河这三大河流,水资源总量为28.1亿立方米;植物资源占河南省的69.3%;野生陆脊椎动物365种,占全国野生陆脊椎动物的15.89%,占河南省的77.2%;矿产资源40余种。在尖端科技方面,洛阳的航天航空技术、新材料、硬材料方面都可进入全国翘首之列。

可是,并未见到这些资源优势成为洛阳一产、二产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体制性的“懒于创新”和文化性的“古都心态”。洛阳市委市政府在2023年的拼经济的布局中,特别强调了“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但是,要将这“四敢”号召转化为“四敢”行动,需要创新性的制度设计,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保护“敢为者”“敢闯者”“敢干者”和“首创者”。在这个环节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容错机制”的建立。

3.摒弃“厚重文化”的自我陶醉,抓紧“世界对话”的文旅设计

“根在河洛”是洛阳人的自豪,豪情中的一代又一代的自我欣赏禁锢了洛阳文旅的颠覆式创意与交互式传播。洛阳人一直没有走出就河洛文化谈河洛文化的狭隘视域。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选择整个人类文化的坐标,深度挖掘河洛文化的国际化元素,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让世界来到洛阳。

河洛文化涵及了东方文明的根系和整体,与西方文明不仅遥相呼应,而且在宇宙观、人生观、科学观、思辨哲学等领域都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完全可以在与西方文化的比较和共鸣中,将洛阳建设成为一个以世界文化为媒的国际化中心城市。

洛阳的文化的国际交往关键在。其活化的路径是多元的:以智能化手段提升文化遗产的沉浸式体验和感知,打造元宇宙文旅新业态;利用博物馆之都建设,将国内外博物馆学术研讨与大型策展活动相结合;依托二里头遗址,开发最早的中国大型演艺项目,提升城市独特形象和遗产体验度;以白马寺和龙门的佛学地位和文化遗产为纽带和桥梁,谋划国际性学术交往项目等等。

文旅文创一定要成为洛阳的经济支柱。在“盛世隋唐”“河洛文化” “伏牛山水”“国花牡丹”“工业遗产”这五张牌上下功夫。通过“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交互式传播使洛阳成为国际文化交往中心应是最为可行的选择。

4.摒弃“整体医治”的平衡兼顾,抓紧“杠杆效应”的一举突围

中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内核之一,其深藏于灵魂的力量往往左右着产业的布局与重构。在洛阳厚重的帝王之都和以共和国长子为尊称的重工业体系中,洛阳近几十年的产业重构一直是在“兼顾”传统,兼顾现状,而少有创新。

我们对早在十一五期间就提出来工业强市和旅游强市的 “双强战略”由衷地赞同。问题出在十几年来,在工业强市的实施中没有断臂求生,一直在“扶老”而少有“携幼”;在旅游强市的实施中,一直在“古”上下功夫,而少有“新”。

这种文化的惯性,使得在洛阳的发展中很少见有“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很少有由项目到产业再到产业链和产业的集聚与集成,从而刷新整个洛阳的产业方向的大手笔成功。

我们期待着洛阳的产业在数字化转型、“双碳”、元宇宙、智能化集成方面实现“杠杆效应”。

5.摒弃“国企立城”的传统战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硬环境

洛阳称之为“国企之都”一点都不过分。从上一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共和国长子的重工业项目和国家级的科研院所纷纷落户洛阳,使洛阳具有了平地突起的辉煌。一直到八十年代末期,洛阳还在万人中拥有科技人员数量的指标中居全国第一。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洛阳这些工业龙头企业的脚步开始蹒跚。有资料显示,当时洛阳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面在70%以上。从此,洛阳的历代掌舵人在挽救国企的道路上难以自拔。

这就导致了洛阳民营经济长期在边缘化,具体表现为:

第一,盘子不够大。洛阳民营经济整体上规模不大、骨干企业少。多见星星、难见月亮,无法与膀大腰圆的国有经济扳手腕
  第二,结构不够优。洛阳的民营企业从事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的占75%以上,多数企业产业层次、产品档次较低,技术水平较低,人才匮乏、质量效益不高、管理水平低下、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还普遍存在。不少的制造企业从其诞生到现在,都是为洛阳的国企提供配件。当洛阳国企走弱时,他们只有走跌。
  第三,环境不够好。洛阳民营经济的成长环境尽管有较大改善,但是,民营企业优惠政策执行中还有一些棚架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还有待进一步破解。
  第四,融资依旧难。洛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生存难、成长难、负担重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性好转。不少企业还深陷在担保圈、债务链与官司堆的泥潭之中难以自拔。

洛阳人的就业和洛阳的烟火气,洛阳的青年友好、沉浸式的剧本娱乐、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的建设,洛阳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仅仅靠国企是难以完成的,民营经济在这一系列工程中是主力军。

民企友好型的城市文化、政策体系和行动落地关乎着洛阳的“青春”与“活力”,也决定着洛阳重返中原非省会城市第一城的速率。

结束语:

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图强。洛阳人当清醒。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