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混居的酒仙桥

 阿里山图书馆 2023-04-15 发布于北京

酒仙桥的拆迁进度以进一步退三步的螺旋方式缓慢推进,从2006年开始启动危旧房屋改造到今天,快过去二十年了。如果从那些筒子楼建造的年代算起,已经快七十年了。当年住在酒仙桥筒子楼里的人,不少人已经作古了,不少人已经搬离了,不少人依旧住在里面。

酒仙桥的筒子楼不是一栋二栋,酒仙桥的筒子楼是成规模有建制的筒子楼群,包括四街坊、七街坊、十一街坊等。每个'街坊’就是一个小区,每个小区有十几栋二十几栋筒子楼。其中,四街坊的筒子楼质量最差,其破败程度堪比印度贫民窟,是酒仙桥苍凉一景,相当给曾经辉煌的酒仙桥丢脸。

二十多年前,酒仙桥除了有大批的筒子楼,还有成规模有建制的一二三区破平房。还好,这些平房在2000年左右都顺利拆迁了,变成了有模有样的兆维小区和电子城,没给曾经辉煌的酒仙桥丢脸。

说到给辉煌的酒仙桥丢脸的筒子楼,五十年前也算是有厕所有暖气的楼房,住筒子楼里还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老张上学时候,筒子楼里的个别同学挑拨离间就会这样说:别跟平房三区的同学玩,咱们都是住楼房,他们是住平房的。

虽然筒子楼对平房有鄙视链,其实,筒子楼都是简易的楼房,高度只有三层,一个楼梯上来,左右两扇门,每个门里有一个狭窄的走廊,走廊两侧是住户,少则三四户,多则七八户。每户的面积最大十五六平米,最小九平米。住九平米的小房子,一张双人床外加一个大衣柜,已经没地方下脚了,进门就上床。走廊的尽头是一个狭小的卫生间,只有一个茅坑的位置,三四户或者七八户人家公用这个小小的卫生间。卫生间门口有两个特别小的厨房,一般每个厨房是两三家或三四家共用。每天做饭时,大家要错开时间,否则那个小小的厨房根本站不下三个人。另外,房屋之间的隔墙非常薄,很多隔墙都是芦苇和黄土构成的,每次别人家开关门,隔墙都会抖动。家里别说放个屁,恨不得掉根儿针邻居都能听到。如此简陋的筒子楼,七十年了依然屹立不倒,1976年地震晃动那么严重,没有一栋楼出问题,快二十年的拆迁也没有撼动。

酒仙桥除了大片的筒子楼,还有大片的平房宿舍区。不管是四街坊、七街坊、十一街坊的筒子楼,还是一二三区平房,居住的都是各工厂的职工。当年讲究平等,职工分房不按职务高低,一律按照工龄分配住房。所以,当年住在筒子楼和平房的邻里之间,有工程师、厂长、老干部、司机、车工、钳工、搬运工、看澡堂子的杂工,有南方人,有北方人,有年轻人,有老人。因为混居在一起,共用厨房共用卫生间,谁家每天吃什么喝什么,谁家几条裤衩几个背心,谁什么脾气秉性,谁什么德行操守,谁有什么怪癖,谁有什么嗜好,谁家今天打孩子了,谁家两口子吵架了,哪个男的跟哪个女的搞破鞋了,哪个坏蛋晚上扒厕所耍流氓了,尽在邻居眼中。更有趣的是,因为大家都是一个单位的职工,当年虽然没有快捷的通信工具,口口相传的速度绝不比网络慢,昨晚邻居间的八卦新闻,第二天一早几千人的工厂都知道了。

住在如此高密度居住环境里,各种矛盾纠纷也在所难免。谁占用厕所时间长了,谁偷了谁家一块煤,谁用了谁家的酱油醋,谁说话声音太大,谁眼睛不老实乱看了,一丁点儿小事都会引发矛盾纠纷,轻则嘟囔几句,重则破口大骂,更有动手打架的。所以,当年酒仙桥的'东方之花’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也是一大特色。因为住房狭窄,家里有没有电视、收音机、游戏机、电脑,孩子们不论春夏秋冬都在外边玩耍。到吃饭的点儿了,各家各户大人们扯着嗓子满世界喊孩子,因为家长们的南腔北调口音,孩子们各种外号也应运而生。有特虚荣的人喊孩子回家吃饭一定要喊出她家的美食:那谁,回家吃大虾喽!恨不得天下皆知。更多的家庭如果有啥好吃的,不敢张扬,都会悄悄嘱咐孩子:赶紧回家,晚上家里吃西瓜。唯恐邻居们听见,不分享一块不合适。

正是筒子楼的混居生活,形成了酒仙桥特殊的街坊文化。酒仙桥的街坊文化与北京的城里胡同文化完全不同。胡同文化更多是老北京人的客套、礼貌,大爷大妈三婶二姑七哥,听起来特亲切,彷佛一家人。酒仙桥的街坊文化少有攀亲戚的称呼,大人之间都称'师傅’,孩子见到大人就是叔叔阿姨。而且,酒仙桥文化有一个从碰撞到融合过程,很多南方人刚到酒仙桥的时候,依旧沿袭着南方人的生活习惯,比如洗脸、洗脚、洗屁股、和面用一个盆。北方人擅长蒸馒头包饺子,南方人更会做鸡鸭鱼肉。南方人擅长织毛衣,北方人会做棉袄,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南方人喜欢吃米。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在同一个空间里相互包容相互学习,慢慢就形成了有酒仙桥特色的街坊文化。

当然,尽管大家都曾经挤在狭窄的筒子楼里或者小平房里生活,孩子们都在一起疯跑疯玩。然而,好多年以后,每个人的成长路径大相径庭,有人功成名就,有人远渡重洋,有人默默无闻,个别人成为了罪犯。所以,一个人的成功跟混居的筒子楼无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