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邢窑与大盈库和翰林院

 荣纳堂 2023-04-16 发布于天津

转自 Kevin熊猫 桃花源艺术空间

大家好,我是桃花源的大熊猫,一说到官窑,大家脑海中想到的可能是景德镇的明清官窑御窑厂或者是杭州的南宋官窑,但其实,早在唐代,就有窑场给唐代的宫廷和官府烧制瓷器了,并且还有专属的logo,它就是邢窑。

01

邢窑

邢窑是唐代北方地区最重要的瓷器窑场,以烧制白瓷为主,窑址位于今天河北省邢台市内丘与临城县,与南方越窑青瓷形成了唐代陶瓷“南青北白”的发展格局。

唐人李肇在《国史补》里写道:

'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

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目前存世所见最多的邢窑器型是茶碗,邢窑茶碗多数通体施白釉,底足呈玉壁底。在故宫博物院,邢窑遗址,以及唐代的遗址与墓葬中多有发现。

邢窑白釉玉璧形底碗

故宫博物院藏

邢窑白釉碗 

邢台唐墓出土

唐代陆羽《茶经》这样评价:

“邢瓷类银,越瓷类玉”,

“邢瓷类雪,越瓷类冰”。

皮日休《茶瓯诗》写道:

“邢窑与越人,皆能造瓷器。

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

足可见邢窑在唐代的鼎盛。

在唐代的皇宫,西安大明宫遗址考古中,亦发现了大量邢窑的瓷片,同时,在不少瓷片底部刻有“盈”与“翰林”款。

并且在大明宫遗址考古发现中,有一例邢窑白釉罐,底部同时刻有盈字与翰林款。根据上海博物馆陆明华先生的研究,“盈字款”是代表唐代皇家珍藏奇珍异宝“大盈库”的简称,专做皇室自用和赏赐使用。

唐邢窑 白釉“翰林”、“盈”字双款罐

02

盈库

“大盈库”在《新唐书》《旧唐书》等书中均有记载,玄宗、肃宗时称之为“百宝大盈库“,这个宝库专门用于储存奇珍异宝以及赋税所入盈余,供皇室燕私以及赏赐百官使用。

2001 年邢台市清风楼东侧南长街施工时,在土坑中出土了一批“大盈”款白瓷残片,无疑为“盈”字为“大盈库”标记的解释提供了有力的物证。

 邢台市清凤楼东侧

出土的“大盈'款白瓷残片

同时在唐长安城,青龙寺与西明寺遗址内均发现了邢窑盈字款器物,并且“盈”字款器物制作工艺普遍更为精美。

《青龙寺遗址出土“盈”字款珍贵白瓷器》

翟春玲、王长启

1997年《考古与文物》

西明寺遗址

“盈”字款白瓷碗

如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此件邢窑“盈”字款大盖盒,尺寸硕大,且烧制工艺精致,底部由三枚支钉支烧,通体满釉,其工艺之精,与北宋晚期才普遍使用满釉支烧的汝窑亦不逞多让。

唐邢窑 白釉“盈”字款盖盒

上海博物馆藏

在瑞士玫茵堂珍藏有一例邢窑白釉盈字款劝盘,器型成海棠菱形,通体施白釉,模印花卉纹。无论是器型与纹饰,都明显借鉴了金银器的工艺,是唐代邢窑的精品之作。

唐邢窑印花“盈”字款菱口盘

玫茵堂藏

而在黑石号沉船中,也发现了一例盈字款绿釉碗,相较于考古发现中普遍邢窑亦白瓷为主不同,此件绿釉碗釉色翠绿,满釉支烧,玉壁底圈足内刻盈字款同类器在西安大明宫遗址内亦发现有残片,足可见“盈”字款邢窑为唐代宫廷定烧器。

唐邢窑 盈字款绿釉碗

03

翰林院

而翰林款瓷器,则与唐代的“翰林院”有关。“而翰林院者,待诏之所也”,是大明宫内为皇帝草拟诏书等文案重要工作的官职,邢窑所制的翰林款瓷器,其亦当之无愧的是唐代的官府用器。

相较于”盈”字款,翰林款邢窑瓷器则更为罕见,目前器型仅见于罐与粉盒。

在邢窑遗址内丘县唐墓中发现一例“翰林”款罐,器底部有窑裂,也许是当年进奉宫廷的落选之品。

唐白釉“翰林”款罐

河北省内丘县西永安唐墓出土

在西安唐墓中出土一例“翰林”款白瓷罐,目前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翰林”款白瓷罐

1956年西安市东郊唐墓出土

邢窑作为中国早期白瓷中最重要的窑场,在唐代发展鼎盛,通过当下的考古发现,我们也可以通过邢窑“盈”字与“翰林”款瓷器,一窥唐代宫廷的用瓷面貌,而晚唐-五代时邢窑开始没落,同属河北的定窑兴起,为中国白瓷的发展构成了不可磨灭的一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