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养好“天真”一《内经》的首篇名为《上...

 青云志5 2023-04-16 发布于广东
如何养好“天真”



《内经》的首篇名为《上古天真论》。其中谈到“天真”,何谓天真呢?

从语言的起源来看,“天真”是一个褒义词,其本意是指不受礼俗拘束的品性,引申为单纯、朴实、性情直率,不伪装,不虚饰。但天真逐渐演化成了幼稚、无知的代名词。

古贤认为,所谓“天真”即上天赋予事物的天然性质或本来面目,上古医家引申为得以维持人体生命的真气、元气。比如,人参秉中和正气,甘温大补,能接天真,挽回性命,升其垂绝之生气。

在中医理论中,天真是一种正气,是生命的纯粹状态,我们离不开天真而存活。

天真的人保持着自然的纯朴,无愧天地、自有春秋。拥有天真,才能拥有幸福美满、健康活泼的人生。中医最重视“天真”,因为天真即是正气。

进一步说,《内经》里不但讲“天真”,亦讲“真人”。我的理解是,顺应天地,法于阴阳,即得天真;使人心与天心相合,即是真人。真人以天地为心,无形体之拖累,所以能寿蔽天地。

这样讲来有些玄幻,但告诉了我们修行的方向。要修养身心,使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如此则能使内心觉醒,智慧内生,从而成就真、至、圣、贤之人。



如何养好自己的“天真”?作为一个中医人,我的观点是,顺应天地之道,让人心顺应天心,让人心符合天性,如此即能养好“天真”。

从生活中来看,那些过得快乐且幸福的人,都是真正天真乐观、活在当下的人。我们追求快乐和幸福,显然,离不开“天真”。由此说,真正的人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

天真,即道法自然。自然的特点就是自然而然,不娇柔,不做作,不勉强,一切顺应天地之道,一切合乎天地之德。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的理解是,这即是达到了“天真”的境界。此时人心合于天心,“天人合一”,到了如此境界,人即是圣。圣人的境界是:可以从心所欲,为所欲为,且全都合乎道。

作为一个中医人,我平时既用中医理念来从事临床,亦用中医理论来修养身心。《内经》明确地告诉我们:“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我的理解是,这句话不但能助养生,亦助修养身心。

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让内心保持平淡安和,让精神时时内守而不外求,这样去做,即是调养天真,“主明则下安”。反之,若内心时时处于烦恼、痛苦之中,心神不安,不但精神状态不好,且会影响到健康,“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网上有句话讲的非常好:改变他人是神经,改变自己是神。

我们要活出生命的价值,自然要让内心安和、愉悦、宽容、坦然、怡然,处于这样的状态,天真浮现,人就能活得轻松愉悦,幸福感极强。

但现实却非如此,人性总是充满着丑陋、自私、虚伪、狡诈,各种欲望,各种喧嚣,时时让我们处于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之中。

如何才能活出快乐呢?办法就是修炼自己,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而不是随波逐流,更不是不思进取而自甘沉沦。别人如何是别人的事情,我们只需管好自己,让自己内心清静,从而活得干净、明快、轻松、愉悦。

我自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天真。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知世故而不世故,看透人性却又宽恕人性,眼前黑暗而内心却闪亮光明。

改变自己,其实就是按圣人的教诲去修行,去调心炼心,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这个过程,即是修行。由此说,养好天真的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修行的最终目的,即是让天真显现,让人心合乎天心,“学达性天”,达到真正的“天人合一”。



从生活中来观察,什么样的人天真最为显现呢?一是修行有成的人;二是孩子,特别是婴儿。

孩子的内心是最合于天真的。正如唐朝大诗人刘禹锡所说:“诚天性之潜感,顾童心兮如疑。”明朝学者李贽亦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显然,童心即是天真,属于天性。

我们要养好天真,除了向圣贤学习之外,亦可向孩子学习。我们常说,孩子充满天真,这里的天真,其实是孩子的本性,这个本性即来源于上天,是自然而然的。

天性本善。但孩子在世俗中成长,亦受世俗理念的污染,慢慢的其人性中去失了太多的善,也就是失去了天真。怎么办?当然是认识到失去天真,即意味着陷入人生的痛苦和烦恼之中,亦是陷入不明,找不到真正的人生之路。

真正的人生之路是什么?当然是回家,即回归天性。我们从天性中诞生,亦当回归天性。这才是唯一正确的人生之路。舍此,都是歧路,都无益于我们的人生。

而养好天真,即是找到这条回天性的人生之路,也就是找到了回家的路。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人生中所必须去做的。人人都不能例外,不管我们在忙碌什么,总归要先找到这条路。否则,所有的忙碌将失去价值。

人生中能真正获得大幸福的人,都是越过成熟抵达天真的人。圣贤的教诲其实就是在帮助我们去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我读《内经》的《上古天真论》篇,从中悟出如下道理:生命的最高境界不是单纯地活着,而应该是达到一种与自然、与道合一的精神状态。要达到这样的层次,需要对宇宙万物获得最高层次的理解(也即是悟道),如此便成为没有苦恼和恐惧、绝对幸福的、与天地共存的人了。这样的人即是《内经》所谓的真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