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及时回复”成为习惯

 微言喜语 2023-04-16 发布于江苏

文/曾昭安
     在智能化大数据时代,人人离不开手机的今天,没有收不到的消息,只有不想回复的人。收到他人的消息,能否及时回复,是考验教养的利器。那些压根不回消息的人,说白了就是对人不尊重。收到就及时回复,既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别人跟你打招呼,你至少要回一句“你好”;别人通知你一件事,回复个“收到”没有多麻烦;别人邀请你去赴约,去不去是你的自由,但要给个准信;别人问你什么问题,知道就说,不知道就说“不了解”;如果你正在忙或者手机没电,事后也要及时解释,说声“抱歉”,相信对方也会理解。

     “及时回复”是一个很小的重要细节,却总被人忽略。

      迟到的时候没有及时说明原因,朋友也许会担心你的安全;工作进度没有及时汇报,其他同事只能干等着你的消息;一句简单的“收到”“好”“平安到家”……背后可能是对别人尊重,让别人放心,更让人觉得你这个人很靠谱。
      所以,及时回复,是一种好习惯,更是一种修养。
      一般来说,不及时回复的人是靠不住的。有这样一件事:
      一天上班后,某单位领导让小王给上级部门送一份材料,一个小时过去了,没有回复。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有回复,直到中午领导在楼道里看见了他。领导问小王材料送到了吗?他说送到了。又问他怎么送的?他说那个人不在,只好委托办公室的人转交了。
      领导一听,脑海里马上浮出了三个字:靠不住。此后,领导再也不会轻易委托小王去办重要的事了。
      这么小的事,不回复就是“靠不住”了吗?
      想想自己年轻的时候,别人交代诸如此类的小事,你有回复吗?在普通人的意识里,做了就行了,还要回复吗?而且也没人因为没回复而来质问你,何必多此一举!

      后来你委托别人办事的时候,才会有这种强烈的感觉。原来那时很难得到他人的重托,跟自己不主动、不及时回复也会有很大关系。
     事毕不回复,就像任务完成了99%,只有这1%没落实,虽然只差这么一丁点儿,事情却还是没有做到位,不算圆满完成。
    设想一下,你给你的同事发了一条消息,如果对方没有回复,你是什么感觉?同样的道理,他给你发的你不回,是你不想,还是不屑?这可不是无所谓的问题。无论是谁,除非你确有原因,都应及时给予回复,这是一个尊重别人和尊重自己的问题。
      事毕回复,说来简单,做好不易。送信送材料只是表面上的事,根子上还是人的品格的问题,这和承诺与诚信有关。
      也许有人并不否认“及时回复”的重要性,但又会认为这是对别人而言的,对自己的家人,就不必了吧。其实不然,即使是家人,也要及时回复。你有没有想过,每次出远门都会给家里人报个平安。有位网友分享了他的一段经历:
     有一次他出去旅游,要坐很长时间的火车,家里人十分担心他在旅途的安全,一直打电话、发微信询问。结果到了目的地,因为玩得太多兴奋,他把报平安这事儿抛到了脑后。等想起时,拨动电话想解释一下,却先挨了母亲的一顿批评。
     这位网友说,当时他全然不理解家里人为什么要多此一举,自己又不是小孩,不就出个远门吗?觉得不耐烦,完全不放心上。但现在想想,家里需要的是你详细的汇报吗?只是一句简单的“平安”,就是他们最想要的答案了。
      只有关心你、在乎你的人,才在意你的回复。学会不让人担心,也是一种修养。别冷漠了这种关心,小事不小,回复的不是一件事,而是家人对你的爱。及时回复,这份关爱才不会冷下来。

      一个人靠不靠谱,其实就看这三点:“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有些人就是这样,他跟你说“好”,你不会觉得他是在敷衍你。
      记得当年有一位学识渊博、令人尊敬的老师。他教的班级很多,但是他记得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无论你什么时候跟他讨教问题,即使当时他确实忙不过来,但不管过去多久也总能记得回答。给他发邮件,永远在12小时内答复,或者他会自动留言:“不好意思,我在xxxx,你的邮件我将在X月X日答复。”他回邮件的时间永远是约定那天的上午。
     和有智慧的人交流,和靠谱的人共事,和风趣幽默的人同行。人生若能如此,风景无限好。
    希望大家都能养成“及时回复”的好习惯。


【作者简介】曾昭安,笔名湘人、文缘人、文字客、曾子、雪峰草等,湖南省洞口县文旅广体局退休干部,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才疏学浅,却爱附庸风雅,码字涂鸦近半个世纪,所撰多类小文散见于国内数十家报刊及多个网络平台,有拙作获奖或被收入文集或被选入中小学试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