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2023学年山西省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04-16 | 阅:  转:  |  分享 
  
2022-2023学年山西省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A.人体细胞中含
A、G、U这3种碱基的核苷酸共有5种B.把DNA单链中的T换成U就是RNAC.原核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RNAD.一种病毒中既有DNA
,也有RNA2.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分子进出细胞更多的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的B.主动运输转运物
质时,载体蛋白均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C.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D.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往往受环境中氧浓度变
化的影响3.下列有关谚语原理解释错误的是(?)A.“农家两大宝,猪粪、红花草(豆科植物)”,豆科植物根系上的根瘤菌起到固氮肥田的效
果B.“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有机肥可为农作物提供 CO2 和无机盐,增加产量C.“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特指谷物)历
来一半收”,立秋时节谷物生长需要较多水分D.“疏禾有谷粜(tiao),密禾捞柴烧”,提高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从而提高产量4
.细胞分裂间期分为G?、S和G?三个时期。抑素是细胞释放且能抑制细胞分裂的物质,主要作用于G?期。人体皮肤破损和愈合过程中,抑素的
合成和释放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皮肤愈合过程中抑素分泌增加B.抑素可能抑制微管蛋白的合成C.干细胞培养时,
应加入一定量的抑素D.抑素可能通过抑制DNA聚合酶的合成,阻断细胞分裂5.图甲表示将一株小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
;图乙表示生长素浓度与发挥作用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图甲a、b侧生长素浓度分别为图乙中的p、n,则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特
点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B.若图甲d侧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m,则c侧生长素浓度大于n小于jC.若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n,则侧芽处
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kD.若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根,则最适浓度位于两种浓度之间6.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
害物排放,以下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的是A.调整饮食结构,提倡素食,减少肉食B.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的开发
利用C.提倡公交出行,减少自驾出行D.大力发展污水和垃圾处理厂,最大限度减轻污水和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二、综合题7.图甲是某植物进行光
合作用的示意图(数字表示物质,字母表示场所),图乙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该植物的氧气释放速度。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①、②分别表示
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2)图甲中 a 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④中的碳原子在 b
反应过程中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3)图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是 _____
___________。若将该植物由光照移入黑暗环境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叶绿体中 C5 的含量将_________
_______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4)图乙中,影响曲线 BC 段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
______,而可能限制曲线 CD段光合作用速率的两种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5)图乙中,在 B 点光照
强度时,该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该植物在 2 500
lx 光照强度下,氧气产生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毫升/小时。8.黄秋葵是一种有保健作用的蔬菜,虫害是影响黄秋葵产量
和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人员在不同时间调查了黄秋葵种植园的主要害虫棉蚜、棉大卷叶螟以及其天敌瓢虫、蜘蛛的密度变化,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黄秋葵虫害的高发期是____________月。棉蚜的种群数量可采用____________进行调查。棉蚜与
棉大卷叶螟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2)生态位宽度反映了物种利用资源的能力和多样性的大小,时间生态位宽度值越大,说明
该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时间越长。生态位重叠指数反映了不同物种对资源利用程度在空间、时间维度上的相似程度。研究人员调查了同类生物的时间生
态位宽度以及不同类生物之间生态位的重叠值,结果如下表所示:种类棉蚜棉大卷叶螟瓢虫蜘蛛棉蚜1.76100.13970.85930.3
026棉大卷叶螟4.64110.40450.7220瓢虫2.29550.5426蜘蛛4.2209①综合上图和上表的调查结果可知,棉
蚜的捕食天敌主要是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②黄秋葵害虫_____________的发生期长
,____________对其种群数量的控制较有效。③为增强对虫害的控制效果,7月期间应选择高效低毒力的化学农药防治黄秋葵虫害,理
由是__________(答出1点)。9.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1中下列液体的名称A液______________;B液
_____________;C液__________, 其中A液与B和C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2)细胞1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3)写出图2中各标号代表的两个系统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4)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________,⑤为________。10.大麦是二倍体(2n)自花受粉作物,科研人员就某大麦
品种的高秆和早熟两对相对性状进行了研究,发现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早熟(B)对晚熟(b)为显性,且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自由组合定律。回答下列问题:(1)在培育该大麦矮秆早熟品种过程中,有若干亲本,将高秆早熟与矮秆晚熟品种杂交获得F1,F1均为高秆早
熟,F1自交,F2中高秆早熟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2中矮秆早熟自交得到F3,F3中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早熟植株所占的比
例为____________。(2)大麦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该物种特有的穗发育模式,即正常穗(穗轴无分枝),但人工诱变可改变其
穗发育模式,获得分枝穗突变体。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分穗枝突变体Ynbs-1,为确定该突变性状的遗传规律及相关基因与基因A/a、B/b
间的遗传关系,他们用该突变体与正常穗RIL-1品系杂交,发现不论正交还是反交,F1均为正常穗,F1自交,获得F2共252株,其中正
常穗190株,分枝穗62株。①据此分析,正常穗与分枝穗中显性性状是正常穗,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②现有甲(高秆早熟分
枝穗)、乙(矮秆早熟正常穗),丙(高秆晚熟正常穗)三个纯合品系,若要设计实验验证在遗传过程中该对基因与其他两对基因间均为自由组合关
系,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科研人员
欲进一步定位控制穗发育基因在几号染色体上,已知植物细胞中基因的定位常用缺体(2n—1),缺体能正常产生配子。人工构建大麦的缺体系(
正常穗)应有_____________种缺体。将分枝穗植株与正常穗缺体系中的全部缺体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其子代出现表型及比例
为_____________时,可将该基因定位于该缺体所缺少的染色体上。11.饮用水安全关乎生命健康。某兴趣小组检验城市自来水是否
达标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1)甲同学用涂布平板法检测大肠杆菌数:配制的培养基中含有蛋白胨、酵母膏、NaCl、 H2O
和 X ,其中蛋白胨可为大肠杆菌提供_______和维生素, X 是___________。(2)乙同学用滤膜法检测大肠杆菌数:用
滤膜将已知体积的水过滤后放在 ___________培养基上培养,在该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呈现_____色。该方法所统计样品中含菌
数往往偏低的原因是_____。(3)丙同学检测水样中的细菌总量时,先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
___。接种后,需要将平板______(填“正置”或“倒置”)培养。统计菌落总数时,也可以根据__________对菌种进行初步的
鉴定。12.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多国科学家利用不同的技术路线来制备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新冠单抗),目前我国科学家已经利用
最先进的技术制备出全人源新冠单抗。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要利用早期的技术来制备新冠单抗,需要先从经新冠病毒免疫的小鼠体内选出特定
的B淋巴细胞,并与小鼠的___________进行细胞融合,然后从杂交细胞中筛选出___________(填特点)的杂交瘤细胞,最
后通过大规模培养来获取新冠单抗。但这种新冠单抗即使浓度高,疗效也较差,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2)一种较为先进的噬
菌体抗体库技术也可以用来制备新冠单抗,先从新冠患者的免疫细胞中分离出新冠抗体的可变区基因,通过PCR技术对该基因进行扩增,然后将其
插入噬菌体DNA中,最后___________,这样就可以获取到新冠单抗。PCR技术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3)制备
全人源单抗的首要条件是培育全人源的小鼠。全人源小鼠的抗体生成相关基因完全被___________取代,从而能表现出与人相同的免疫应
答。目前科学家制备出的全人源新冠单抗不止一种,原因是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它们的组
成单位依次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这两者的区别是:五碳糖不同:前者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后者的五碳糖是核糖。含氮碱基不同:前者
的含氮碱基是A、C、G和T,后者的含氮碱基是A、C、G和U。【详解】A、人体细胞同时含有DNA和RNA,所以含有碱基A的核苷酸有2
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G的核苷酸有2种(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U的核苷酸有1种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所以人体细胞中含有碱基A、G、U的核苷酸共有5种,A正确;B、DNA和RNA的不同在于五碳糖和含氮碱基,因此
把DNA单链变成RNA需要将T换成U,将脱氧核糖换成核糖,B错误;C、原核生物也是细胞生物,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
D、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D错误。故选A。2.A【分析】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
分子或离子通过,被转运物质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载体蛋白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详解】A、水分子进出细胞,可以通过自由
扩散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协助扩散进入细胞,水分子进出细胞更多的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行的,A错误;B、主动运输转运物质时
,载体蛋白均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B正确;C、通道蛋白转运物质时,不需要与被转运的物质结合,C正确;D、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需要消
耗能量,氧气浓度可影响细胞呼吸,进而影响细胞内能量的供应,因此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往往受环境中氧浓度变化的影响,D正确。故选A。3
.D【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以及矿质元素的量。肥料主要提供无机盐,松土主要是加强根部
细胞有氧呼吸。【详解】A、“农家两大宝,猪粪、红花草(豆科植物)”,豆科植物根系上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根瘤菌有固
氮作用,能为豆科植物提供氮元素,故能起到固氮肥田的作用,A正确;B、“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说明有机物可以被土壤微生物
和土壤小动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从而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增加产量,B正确;C、细胞代谢越旺盛,需要的水越多,“立秋无雨是空秋,万
物(特指谷物)历来一半收”,说明立秋时谷物生长旺盛,需要的水较多,C正确;D、“疏禾有谷粜(tiao),密禾捞柴烧”,疏禾、密禾情
况下收获不同,说明合理密植能提高光合速率,进而提高产量,而过度密植不会增加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反而会导致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导致减产,D错误。故选D。4.B【分析】G1期合成染色体蛋白、DNA复制需要的酶等物质;S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G2期主要合成
构成纺锤体的微管蛋白以及细胞分裂过程需要的酶。【详解】A、皮肤愈合的过程中,细胞分裂加快,抑素分泌减少,A错误;B、抑素能抑制细胞
分裂主要作用与G2期,G2期主要为前期做准备,合成前期所需要的蛋白质,如形成纺锤体的微管蛋白,故抑素可能通过抑制微管蛋白合成起到抑
制细胞分裂的作用,B正确;C、干细胞培养需要促进细胞分裂,不能加入抑素,C错误;D、DNA聚合酶的合成发生于G1期,D错误。故选B
。5.D【分析】分析甲图: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a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c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d点;分析乙图,m、j的生长素浓度
不同,但促进效果相同。n点生长素浓度为促进效果最好的浓度,k点浓度既不促进也不抑制,p点生长素浓度抑制生长。【详解】A、由于重力作
用,a点生长素浓度大于b点,由于根对生长素浓度较敏感,若图甲a、b侧生长素浓度分别为图乙中的p、n,则可体现低浓度生长素可促进生长
,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A正确;B、由于重力作用,c点生长素浓度大于d点,且c点促进作用大于d点,所以若图甲d侧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
m,则c侧生长素浓度大于n小于j,B正确;C、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处,抑制侧芽的生长,所以若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
的n,则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k,C正确;D、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根,说明这两种浓度都具有促进作用,但最适浓
度不一定在这两种浓度之间,有可能小于这两种浓度,也有可能大于这两种浓度,D错误。故选D。6.D【详解】调整饮食结构,提倡素食,减少
肉食,可以减少食物链的营养级数,从而减少能量损耗,A正确;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的开发利用,可以减少能量利用
过程中污物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B正确;提倡公交出行,减少自驾出行,可以减少废气等有害物质排放,C正确;大力发展污水和垃圾处理厂,
只是减轻了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但对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起作用,D错误。7.(1)O2 ATP(2)???? 类囊体薄膜???? CO
2→C3→(CH2O)(3)???? CO2+H2O (CH2O)+O2 降低(4)???? 光照强度???? 温度、CO2浓度(
5)???? 大于???? 23【分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
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
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详解】(1)图
中的①是水光解的产物,能释放到外界,表示氧气;②是ADP和Pi的产物,表示ATP。(2)a是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b是暗反应,
暗反应阶段可发生CO2和C5结合,生成2个C3,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形成糖类和C5,故CO2中的碳原子的
途径:CO2→C3→(CH2O)。(3)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其反应式可表示为 ;植物由光照移入黑暗环境中,光反应减慢,短时间内NADDPH和ATP减少,C3的还原减慢,
而二氧化碳的固定不变,故生成的C5减少。(4)BC段,随光照强度增大,净光合速率增大,则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D段光照强度不是
限制因素,可能是温度、CO2浓度限制了光合作用。(5)图乙中的B点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植物体内进行光合作用的细
胞只有叶肉细胞,则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植物在2 500 lx光照强度下,氧气产生速度=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1
7+6=23毫升/小时。8.(1)???? 6~7???? 样方法???? 种间竞争(2)???? 瓢虫???? 棉蚜与瓢虫种群数
量在同一时间内的变化基本一致,且瓢虫与棉蚜的生态位重叠值高???? 棉大卷叶螟???? 蜘蛛???? 降低农药对黄秋葵和农田的污染
程度;降低农药对害虫天敌的毒害,充分发挥天敌控制虫害的作用【分析】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
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详解】(1)根据题中左图可知,在6~7月,黄秋葵
的主要害虫棉蚜的数量显著增多,是黄秋葵虫害的高发期。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所以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样方法。棉蚜与棉大卷叶螟都是黄秋葵种植园的主要害虫,都主要以黄秋葵为食,两者之间属于种间竞争。(2)①分
析上图和上表可知,棉蚜与瓢虫的种群数量在同一时间内变化基本一致,且表中数据说明瓢虫与棉蚜的生态位重叠值大,因此棉蚜的捕食天敌主要是
瓢虫。②棉大卷叶螟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值最大,蜘蛛与棉大卷叶螟的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因此棉大卷叶螟的发生期长,蜘蛛对其种群数量的控制较
有效。③生物防治是利用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
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为增强对虫害的控制效果,7月期间应选择高效低毒力的化学农药防治黄秋葵虫害,理由是降低农药对黄秋葵和农
田的污染程度;降低农药对害虫天敌的毒害,充分发挥天敌控制虫害的作用。9.????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血浆
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淋巴和组织液含有的蛋白质相对较少???? 血浆和组织液????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氧气和养料
???? 二氧化碳等废物【分析】1.分析题图1:图示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其中A是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是淋巴是淋巴细
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1是毛细血管壁,2是毛细淋巴管壁,3是组织细胞。2.内环境又叫细
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是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为消化吸收,②为气体交换,③为泌尿与汗液分泌,
④为养料和氧气,⑤为CO2等废物。【详解】(1)图1中A、B、C表示的液体依次为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
环境;其中A血浆与B淋巴和C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淋巴和组织液含有的蛋白质相对较少。(2)图中1代表
的细胞是毛细血管壁细胞,其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3)图2中:①为消化吸收,代表的系统是消化系统;②为气体交换,代表的系统的
呼吸系统。(4)养料和氧气可以通过内环境进入细胞,细胞可以将CO2等废物排到内环境,故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⑤为C
O2等废物。【点睛】易错点: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淋巴和组织液含有的蛋白质相对较少,
但并不是血浆含蛋白质最多。10.(1)???? AABB、AABb、AaBB、AaBb???? 1/2(2)???? F1均为正常
穗,F2中正常穗与分枝穗比接近3∶1???? 选择甲×乙,甲×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和F2 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型
,且相关表型比例为9∶3∶3∶1(合理即可)???? n???? 正常穗∶分枝穗=1∶1【分析】显性性状: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
本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依据题意可知,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杂种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详解】(1)依据题意
可知,杂种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子二代中高秆早熟的基因型为A B ,因此基因型有4种,分别对应:AABB、AaBB、AABb、A
aBb;子二代种矮秆早熟植株对应的基因型有:1/3aaBB、2/3aaBb,自交得到子三代中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早熟植株基因型为aaB
B,自交结果中aaBB的比例=1/3+2/3×1/4=1/2。(2)①根据杂交组合,亲本为一对相对性状,子一代均为正常穗,子二代正
常和分枝穗的比例接近3:1,可判断出正常穗为显性性状。②要验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均为自由组合关系,要运用杂交自交的手段,若用C、c表示
穗形,即甲的基因型为:AABBcc,乙的基因型为:aaBBCC,丙的基因型为:AAbbCC,因为题干已经明确A、a和B、b这两对等
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不用再次验证,杂交组合中子一代只要分别出现AaCc和BbCc即可,如果子二代分别都是9:3:3:1的比
例就可以证明该对基因(控制穗形)与其他两对基因间均为自由组合关系,即实验思路为:选择甲×乙,甲×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和F2
,预期实验结果为: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型,且相关表型比例为9∶3∶3∶1。③人工构建大麦的缺体系,需要对每对染色体均进行
构建,因为大麦染色体是2n,因此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可以构建n种缺体;若用C、c表示穗形,如果控制穗形的基因不位于缺失的染色体上,
则分枝穗的基因型为cc与正常穗的缺体系CC杂交后代应该均为正常穗,若控制穗形的基因位于缺失的染色体上,则分枝穗的基因型为cc与正常
穗的缺体系CO杂交后代应该均为:正常穗∶分枝穗=1∶1。11.???? 碳源、氮源???? 琼脂???? 伊红美蓝???? 黑??
??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检验培养基灭菌(或制备)是否合格???? 倒置???? 菌落
特征【分析】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培养基的制备过程为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五个步骤。3、培养基的种类按照功能分:种类制备方法特征用途选择培养基
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成分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
提高该菌的筛选率加入青霉素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鉴别培养基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特定试剂或化学
药品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而设计鉴别和区分菌落相似的微生物伊红和美蓝培养基可以鉴别大肠杆菌【详解】(1)蛋白胨可以为微生物生长提
供碳源、氮源和维生素,由于本实验是用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所以需要使用固体培养基,所以X是琼脂。(2)滤膜法检测大肠杆菌数是利用大肠
杆菌菌落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呈黑色的原理,所以需要用滤膜将已知体积的水过滤后放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呈黑色,由于两个或多个
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统计的细菌数目偏低。(3)将空白平板培养一段时间,是为了检验培养基灭菌(或制备)是
否合格,接种后将平板倒置;可以根据菌落特征(大小、性状、光滑程度等)对菌种进行初步的鉴定。【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
考生识记培养基的营养组成、种类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2.(1)???? 骨髓瘤细胞???? 既能分泌新冠抗体又能无限
增殖???? 人体免疫系统会将鼠源新冠单抗识别为抗原(2)???? 让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并表达新冠抗体基因???? DNA半保留
复制(3)???? 人的抗体生成相关基因???? 新冠病毒具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分析】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
、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浆细胞和具
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用具备这种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1)如果要利用早期的技术来制备新冠单抗,需要先用新冠病毒对小鼠进行免疫,然后从其体内选出特定的浆细胞,然后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再经过单一抗体检测从杂交细胞中筛选既能分泌新冠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最后通过大规模培养来获取单抗。但这种单抗即使浓度高,疗效也较差,可能的原因是人体免疫系统会将鼠源单抗识别为抗原,进而使治疗效果下降。(2)一种较为先进的噬菌体抗体库技术也可以用来制备新冠单抗,先从新冠患者的免疫细胞(浆细胞)中分离出新冠抗体的可变区基因,通过PCR技术对该基因进行扩增,然后将其插入噬菌体DNA中,最后让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并表达新冠抗体基因这样就可以通过宿主细胞的增殖获取到新冠单抗。PCR技术利用的原理是DNA的半保留复制。(3)制备全人源单抗需要培育全人源的小鼠。即将小鼠的抗体生成相关基因完全被人的抗体生成相关基因取代进而培育出全人源小鼠,从而使小鼠能表现出与人相同的免疫应答;然后制得单克隆抗体,因为新冠病毒具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因此会激发小鼠体内产生多种效应B(浆)细胞,因此科学家制备出的全人源新冠单抗不止一种。【点睛】熟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各种新冠病毒抗体的制备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小初高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