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生活地理 闰月,不宜扫墓?
2023-04-16 | 阅:  转:  |  分享 
  
生活地理 | 闰月,不宜扫墓?2023(癸卯)年的清明,时在农历闰二月十五(4月5日)。闰月清明,从而产生了一种说法:“闰月清明不上坟,上坟
祸事就临门”。这种说法,或是部分地区民众的一种附会而已,如“‘逢双不祭拜’,担心有人去世,双月再去祭祀的话,会带来另一个死亡”。实
际上,闰月的设置,只与地球公转(周期)有关,设置的月份(插入的月份)并不固定,并无实质含义,故这种“闰月不宜扫墓”的说法也没有现实
和历史依据。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之一。今之清明包含了寒食(冬至后105天称
寒食,刚好在清明前一天,故寒食清明往往并用)、清明(节气)、上巳等三节。其中,特别是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在时间上相隔不远,后来逐渐演
变并合而为一。元吴澄撰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清明,三月节……物至此时,皆洁齐而清明矣。”清明节有祭扫、踏青、插柳、放风筝等
传统民俗。注意,清明在春分日后一节,即为黄经15°(即斗指乙)。清明一节,主要是反映物候(“物”主要是指生物,“候”就是所谓的气和
候。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状况,如清明三候:桐始华;田鼠化为鴽(喜阴的田鼠回到地下,喜阳的小鸟开始出现——原意是
“田鼠幻变成鴽鸟”);虹始见——用作抢农时、争季节的农业气象指标(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以黄河中下游流域地区物候为准)。农历是一种阴阳合
历(以阴历为基础)。为了兼顾回归年(避免寒暑混乱),它的日期既能显示月亮的盈亏变化(历月),又能与公历的四季保持同步(历年)。由于
农历平年(以十二个朔望月为一年)比回归年要少大约11天,故中国古人采用增加闰月的方法,在19个农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19个农历年和
19个公历年的天数几乎相等),有闰月(增加的月份)的那年有13个月,共计384天或385天,即为闰年。闰月的安排,与二十四节气有关
。一般将不含中气(二十四节气在双数的节气,如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等)的月份为前一个月的闰月(用前一个月的名称,标“闰”字以
示区别)。农历年底、年初,地球恰处于近日点(公历1月)附近,公转速度较快,公历的月和农历的月相差较小(两个中气相距时间短),故出现
闰月的概率较小。注意,由于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形,且太阳位置并不在轨道位置中心,所以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有一定的变化。根据开普勒第二定
律,“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当”。由此可见,在近日点(1月初),地球的速度最快;在远日点(7月初),地球的速度
最慢。所以,农历年中,地球恰处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公历的月和农历的月相差较大,故出现闰月的概率较大(一般农历四、五月份闰月
特别多)。2023年(癸卯)农历二月三十是中气春分,再隔1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谷雨。没有中气的三月就是闰月,因为排在二月后面,
故名曰“闰二月”——闰二月中只有清明节气,而谷雨中气则在农历的三月初一,两个“二月”共计59天(一年共384天)。因此,闰二月比较
罕见,上一次是2004年(甲申年),下一次是2042年(壬戌年)——但罕见并非异象,不必过于关注。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