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本教研“六坚持”

 RuudFu 2023-04-16 发布于湖北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举措,更是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然而,在日常校本教研中,“主题不聚焦、教研方式单一、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研究者无成果意识”等现象较为突出,为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校本教研应做到“六个坚持”。

坚持方向正确。校本教研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学校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当下的校本教研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着力研究教师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如“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整体教学”等,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校本教研有高度。

坚持主题鲜明。不管是学期教研、月教研还是周教研都应聚焦一个主题。如“基于标准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这一研究主题,不仅明确了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还要求研究者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小学数学单元内容进行统整和系统化设计,进而不断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水平。这样的研究,变零碎研究为主题研究,变浅层研究为深度研究使校本研究有深度。

坚持内容丰富。校本教研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学校实际精心设计研究内容。如“基于标准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是针对小学数学教师“目标不明确,结构化知识体系不完备”等问题而开展的研究,该研究以单元内容为载体,从单元要素分析(课标分析、知识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核心素养分析(单元内容体现了哪些核心素养及素养主要表现),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可观察、可测量的单元目标、评价任务)等方面进行,引导小学数学教师找准知识点、重难点、生长点和延伸点,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变碎片思维、散点思维为系统思维,使校本教研有长度。

坚持方式创新。学校要创新、丰富校本教研形式,在集体备课、课堂观察、交流研讨等教研活动基础上,以“问题—研究—改进—实践”为路径,以“教学案例”为载体,采取案例剖析、切片研究、实证研究、头脑风暴、学术沙龙等方式,通过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锋,资源的共享,让研究者在参与式、体验式、协同式教研中互动、反思、交流、共享,形成研究共同体,使校本教研有宽度。

坚持民主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校本教研应坚持营造民主和谐的研究氛围,给研究者搭建学习研究、展示交流的平台,使研究者在敢思、敢做、敢说中体验研究的乐趣,在善于思考、善于实践、善于分享中体会研究的魅力,形成研究自觉和专业自觉。校本教研还应坚持交流合作,与各级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等构建研究共同体,通过“专家带动—教师主动—合力推动”,共同推进校本教研扎实有效开展,使校本教研有热度。

坚持成果凸显。在校本教研中,很多参研教师都能聚焦研究主题,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具有参考性和实用性的看法和建议,但是他们往往缺乏成果意识,没有进行很好的梳理和总结,导致校本教研有形无质。因此,校本教研应坚持在主题统领下及时总结提炼,形成研究成果,将好的经验做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推广到其他学段、辐射到其他学科,使校本教研有厚度。

诺贝尔说:“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校本教研只要坚持方向正确,坚持主题鲜明,坚持内容丰富,坚持方式创新,坚持民主开放,坚持成果凸显,就能使校本教研有高度、有深度、有长度、有宽度、有热度、有厚度,进而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南川区教师进修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3年04月05日第13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