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过程(七):如何记笔记更高效

 资源868 2023-04-16 发布于河南
文章图片1

一、了解记笔记与学习的关系,把握“记笔记”的本质

(一)两个学习场景

场景一:数学老师在讲台上讲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其解题思路很精妙,也比较难以理解。这种场景,该不该记笔记?

个人建议:此种场景下,重点是思考,是跟上老师的思路,把题目的逻辑弄清楚。正确的做法是先紧跟老师的思路,把题目理解透彻了,如果有时间就记,如果没时间就不记,或者留到课下补充记录。

场景二:英语老师在讲解各种词组的意义辨析,没什么理解难度,但都是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并且量很大,当堂记不完、记不全。现在要不要做笔记?

个人建议:此种场景下,重点不是思考,而是记忆。由于在课本上没有相应的内容,而你又不可能当场全部记住,所以做笔记是非常必要的。

(二)记笔记的本质

事实上,经过了解,有些学霸非常喜欢记笔记;有些学霸记笔记非常潦草,只有自己能看懂;有些学霸从来不记笔记。但以上三类人都是“学霸”。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记笔记与是否成为学霸应该没有直接联系。

那么,记笔记与学习到底是何关系呢?了解二者关系之前,我们应该了解记笔记和学习的本质。

事实上,记笔记的本质是一种辅助学习的手段,而学习的本质是思考和记忆。所以需不需要笔记,取决于它是否能够辅助你的思考和记忆;该怎么样做笔记,取决于哪种笔记方式能够更好地辅助你思考和记忆!

所以,千万不要把记笔记变成一种“体力劳动”。很多学生都忘记了记笔记的本质仅仅是辅助学习的手段,而把记笔记当成了最终“目的”,导致因为记笔记影响了听课,影响了思维,影响了最重要的“思考”。

二、记笔记的几个误区

(一)盲目记教材、讲义上已有的东西

对于教材、讲义上有的东西,我们无需再记录到本子上,只需要在相关教材资料上做好标记、圈画,课下再查阅记忆掌握即可。

(二)做笔记变成了“体力劳动”

有的学生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每堂课都洋洋洒洒记录好几页内容,还感觉很有成就感,岂不知是以丧失课堂思考为代价换来的,还累得手腕酸痛,导致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纸张。

(三)做笔记过于追求完美主义

有的学生的笔记非常漂亮,字迹工整,条理清晰,用彩笔进行了各种标划,看起来是一份非常完美的笔记。但必须考虑这种“完美”的意义在哪里。如果确实能有助于学习、有助于思考,还算可以;但如果仅仅是为了“漂亮”,耽误了大量时间刻意完成,就大可不必。

很多学生的笔记非常潦草,看起来非常乱,但只要笔记的主人熟悉了解就可以了。因为我们的笔记不是给别人展示的,而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的。

(四)做完笔记就束之高阁

如果是为了笔记而记录,就会感觉记完就万事大吉,就完成了一项“任务”。必须时时牢记笔记的价值和意义。记笔记就是用来课后复习的,就是用来课后帮助我们打开思路的,必须经常翻阅,时时背诵,时时反思。

三、记笔记到底需要记什么

时刻记住,记笔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一切有助于学习、有助于思考的要记,一切影响听课效率、影响课堂思考的就不要记。

(一)侧重于理解思维的东西少记。

记牢一个观点:课堂学习动脑是第一位的,当动手影响动脑的时候,要果断舍弃动手。

面对老师讲解的重要内容,第一反应不应该是“这很重要,我要快点记下来”,而应该是“我是不是已经理解了”。当你真的已经理解了之后,可以选择适度记录,但记录内容与思考内容相比要少得多,因为理解才是课堂的核心。

(二)老师重点强调的东西必须记

课堂上,老师会明确要求同学们记录一些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在其他地方找不到,而仅凭课堂听课又无法立即掌握,需要课下再巩固方可掌握。

(三)有新的理解和感悟的东西简略记

在充分预习基础上,对于一些难点,我们会“愤”而需要“启”,“悱”而需要“发”。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遇到此类问题就会聚精会神听讲,进而有“原来如此”“竟然可以这样”“终于明白了”等感叹,有一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时候,会产生一些新的思考、感悟。这时,需要简明扼要地把相关思路、方法记录下来,以备课后反思、复盘。

(四)梳理归纳整合的结构化的内容快速记

在课堂的总结阶段,老师会把最近几堂课乃至更长时间更多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梳理,一般采用思维导图、表格、框架图等形式呈现。这类总结有些需要记录下来,以方便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

四、有哪些记笔记的好方法

(一)康奈尔笔记法

1.笔记的分区

康奈尔笔记法是一种高效记笔记的方法。我们先将笔记纸分为3个区域,1号区域(笔记栏)记录常规笔记内容;2号区域(线索栏)写上1号区域内容的关键词和梗概;3号区域(总结栏)写自己的疑问、思考和感想。三个区域遵循“右大左小下拉通”的原则。右侧部分占比最大,约70%,我们称之为“主栏”;左侧面积较小,约15%,称之为“副栏”;下方拉通部分是“总结区”,面积与左侧类似,约15%。

文章图片2

2.做笔记分为5个步骤:

(1)第一步,记录:课上完成1号区域。记录有关内容即可。

(2)第二步,简化:课上或者课下完成2号区域。在每堂课下课或者每天晚自习针对每个科目抽10-15分钟,在通览并大体复习主栏记录的笔记内容后,对右侧内容中的核心知识进行简明扼要的概括和提炼。以关键字、关键词、关键短语或者是关键小短句的形式记录在左侧的“副栏”当中。

(3)第三步,背诵和记忆:课下完成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复盘和巩固。具体做法:在当天学习结束后再抽10-15分钟,拿出笔记本,遮住右侧主栏(1号区域)中的笔记主体内容,仅仅利用副栏(2号区域)中的关键词作为思考和回忆的线索,尽可能主动回忆并复述右侧笔记的内容,检测自己是否能在“副栏”关键词的提醒下完成对“主栏”内容的完整复述。

(4)第四步,思考:思考回顾是第三个步骤的自然延伸。相似相关内容的联想、对相关内容的梳理以及复习笔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没有一定之规,不要管你的思考是否全面也不必在意自己的反思是否成熟,只要是自己针对所学知识的想法、观点和体会都大胆地落实为文字记录在“总结区”(3号区域)当中。

(5)第五步,复习:在听完课做好笔记接下来的几天里,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n次、每次10-15分钟的笔记复习。这里提到的n由自己决定,如果经过了前面的步骤对课堂所学内容依然掌握得不好,则可以多次复习;反之,不妨放心地“一遍过”。复习时,先看副栏里的关键线索进行以检测为主的主动复习,努力回顾所学内容,之后再回到主栏,仔细回顾全部知识点和对应的细节内容。

(二)先学后听式记笔记法

课前充分预习是高效听课和记笔记的前提。这里的预习,不是简单的课前翻翻书,不是草草浏览内容,而是花费更多时间真正完成课前的思考,乃至完成课后习题的作答。这也是学霸与非学霸的重要区别。大多数学霸都是在高质量预习后听课,而普通学生往往是在缺少高质量预习情况下直接听课。

高质量预习后,可以非常清晰地把握课堂的难易度、重点、难点、易混点等。通过预习,已经学懂了大部分内容,同时也标注了不太懂的地方、疑惑的地方。这样,上课时,就等于是复习及解惑,做到“带着问题听课”,课堂上解决大部分问题。

在预习基础上听课时,做笔记也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1.对于预习时已经熟悉的内容,无须记笔记,只要跟随老师复习即可。

2.对于老师拓展的内容,思路类的内容只需要简单记思路即可。

3.对于老师补充的记忆类的内容,如果不能当堂消化,则需要记录下来。

4.对于预习中的困惑点,要在认真听讲的基础上记重点,记感悟。

(三)“划重点、做批注”式笔记

在书本上划重点、做批注,应该是我们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它适合课堂学习,也适合读书学习。

1.前提:建立一套只属于自己的“标记语言”。也就是给不同颜色的笔或标签,以及不同的符号赋予一个固定的意义,比如用红色线条表示重要内容,用蓝色线条表示好词好句等等。我们一旦确定了属于自己的标记语言,以后提取信息时就能变得快速且高效。

2.划线:根据你的“阅读目标、学习目的”来决定哪些地方要划线、做标记。比如:阅读一篇文章,要划出论点句;比如,在审题过程中,要划出显性要求及隐性要求的词语。

3.做批注: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当读到一些重要内容时,可以联系自己的旧知识、经验,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补充说明(书籍上或便签纸辅助);当读到对你有启发的内容时,把你的启发和感悟写在旁边或便签上;当读到一些读不懂的内容时,做个标记,然后接着往下阅读。

4.做索引:读完之后,还可以在书籍的扉页或空白处做一套“索引”,根据你的标记语言,把重要内容的页码分门别类地标出来。这类似于书籍的目录,有助于你以后需要用到的时候,快速查找。

(四)思维导图/框架图笔记

可以在学完一堂课、一个章节、一个主题之后,用思维导图或者框架图的形式来梳理主要内容,做成笔记。

把零碎杂乱的知识梳理成一个个知识框架图、思维导图,会让你思路更清晰,做到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作答的时候也知道从哪些方面来回答。以后在复习的时候,就可以先根据你梳理的导图或框架图来先进行回忆提取,回忆不起来的地方再去查看原文,直到牢牢记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