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程敏政、刘健等师傅的教育下,熟读经史,躬行儒学。父亲又整天和万贵妃腻在一起,对他和弟弟们基本没有什么关爱。虽然他幼年遭受虐待的记载,言过其实,但他从小缺少关爱,倒是事实。朱祐樘的婚姻也是父母包办,一切按正规程序,十八岁时迎娶张氏为太子妃,同年就登基即位了。可能是太缺爱了,这个张氏少女又活泼可爱,颇有触动心弦之处,所以少男少女一见钟情。孝宗与张皇后,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真正做到“一夫一妻”的帝后。之前文章里,我们把明孝宗和隋文帝封为并列第一,但对于原配妻子的忠贞方面,其实还是孝宗更加纯粹。孝宗是实至名归的宠妻狂魔,除了一生相守,别无他求,更有很多行动令人瞠目。比如明朝制度,皇帝与后妃不能通宵同宿,敦伦之后就要各归各宫,防止贪恋美色导致精神萎靡。连朝鲜使臣都回国嚼舌头,说孝宗“昵爱皇后”,如果起不来,连早朝都会推迟。张皇后生口疮,孝宗亲自在病榻前端水端药,怕惊扰爱妻休息,都不敢咳嗽。皇后的父亲、母亲、弟弟、姑父、叔叔、侄子、表弟等等,都受尽恩惠。孝宗为死去的岳父张峦御笔书写神道碑,这在明代只有三例。太祖为徐达御笔,成祖为姚广孝御笔,孝宗为张峦御笔。但张峦何德何能,能与开国战神徐达、黑衣宰相姚广孝并列。不过张皇后并不是什么贤德的女人,还真有点配不上孝宗之爱。独孤皇后对于隋文帝的帝业,不但是患难与共,而且是居功至伟,完全配得上那份殊荣。从能力上讲,独孤皇后承接胡族大女主的气魄,对丈夫事业有极大助力。张皇后不但没什么辅政之才,反而目光短浅,恃宠而骄。她仗着丈夫的宠爱,放纵家人,尤其两个弟弟,招权纳贿,为非作歹。张皇后自己虽然没有直接干政,但在后宫也成了被宠过头的任性女人,失德之处也是不少。一次孝宗开玩笑,让儿子打一下亲妈张皇后,朱厚照就打了,再让他打一下乳母,结果朱厚照不打。我宠她不是因为她有多完美,就是单纯的爱她,连她的缺点我都爱。霸道总裁放着天下好女人看都不看一眼,就把你这个不起眼的小丫头爱到天荒地老,这脑残剧情历史上还真的有,哪怕是仅此一例。 无论是对文臣武将,还是对北方胡族,甚至是对与自己有过节的,如万贵妃,孝宗都能做到宽以待之。孝宗上台伊始,当然要除旧布新,换掉朝中老人,换上自己的亲信。前朝留下来的“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还有太监梁芳,万贵妃的弟弟万喜,都被罢官免职,有些下狱流放。上面所说的一夫一妻,不贪女色,这是私生活层面的自我约束。对于朝政,孝宗也秉持“勤俭治国”的理念,对自己的行为也要求很高。孝宗朝也得以延续宪宗朝的中兴态势,史称“弘治中兴”。孝宗也得到了后世史家的高度赞誉,与汉文帝、宋仁宗并称为“三大贤主”。我们首先承认明孝宗的品德,确实可以称为一个好人、好丈夫、好父亲,也可以称为一个贤君。但在治国理政方面,“弘治中兴”则有过誉之虞,名实难附。在两代君主共同缔造的盛世中,其实宪宗的功劳还要更大一些。孝宗宠爱妻子娘家,管束家人不严,屡遭群臣的上书弹劾。孝宗既不听群臣的,继续放纵外戚胡来,但也不会借机打击直言进谏的臣子。这方面虽然也有瑕疵,还可以说,基本属于私德层面的缺失。但在军事方面,尤其是对边境的防卫,明孝宗的政策方针过于保守软弱,使边境不宁的隐患大增。北方鞑靼的首领小王子,利用孝宗固守的策略,频频侵扰边境。西北的河套、哈密,西南的蛮莫,这些地区明朝与鞑靼、土鲁番、蛮莫这些胡族的争夺,结果也都不尽人意。在国内民生方面,弘治年间总体民生安堵,经济繁荣,但也开始显露出一些衰败的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