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沫若纪念馆

 求是1025 2023-04-17 发布于山东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主体建筑是一座建于民国时期的两进四合院。郭沫若于1963~1978年在此工作、生活。1979年,此地成为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的办公地点。1982年,定名为郭沫若故居,同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更名为郭沫若纪念馆。

郭沫若纪念馆共有藏品9569件(套),其中珍贵文物62件(套),主要包括郭沫若的手稿、书信、字画、图书、照片及其生活用品等。作品手稿较为系统地反映了郭沫若在历史学、文学、古文字研究、翻译等领域的成就,其中最具文物与学术价值的是郭沫若20世纪30年代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研究的著作手稿。字画以郭沫若本人书法作品为主,还包括傅抱石、李可染、徐悲鸿、许麟庐等友人赠送的书画作品。图书主要以郭沫若个人藏书为主,包含部分珍贵古籍善本及大量郭沫若本人著作的珍贵版本。

纪念馆内设有陈列和原状展厅,东西厢房和后罩房两侧的房间,曾分别为会议室、秘书办公室及家人住房,后都被辟为陈列展厅,通过历史图片和文献文物全面介绍了郭沫若的生平思想和学术成就。北房和后罩房中段为原状展厅,包括郭沫若的办公室、客厅、卧室和夫人于立群的写字间。四合院之外的庭院有郭沫若亲手种植的树木,西侧院落原为工作人员办公区,后改扩建为西院展厅,主要用于专题展览,如“传承与创新——名人与古籍”“探索·传播·开拓——郭沫若翻译作品文献史料展”“永远的老舍”等。巡回展览方面,郭沫若纪念馆作为“文化名人与民族精神”主题展的参展单位之一,先后在西南大学、平谷上宅文化陈列馆展出。同时,纪念馆还注重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例如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举办的“郭沫若展”、在埃及举办的“走近现当代中国——郭沫若展”等。

纪念馆编著的图书有《郭沫若全集》《郭沫若年谱长编(1892—1978)》及郭沫若研究相关成果等。常年出版学术刊物《郭沫若研究》《郭沫若研究年鉴》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