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新陆国医大师治疗颤证一例

 经方人生 2023-04-17 发布于四川

“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本病又称“振掉”“颤振”“震颤”。《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掉”字,含震颤之义。《素问·脉要精微论》云:“有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之论。本病以肢体摇动为其主要症状,属风象,与肝、肾有关。颤证的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肝主身之筋膜” 为风木之脏,肝风内动,筋脉不能任持自主,随风而动,牵动肢体及头颈颤抖摇动。王新陆教授认为,该病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以阴津精血亏虚为主,标实常见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而尤以风为甚,因而常采用育阴熄风之法,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临床资料】

孙某,女,76岁。初诊日期:2019年1月8日。

患者因肢体震颤、行动迟缓10余年就诊。10余年前,患者因肢体震颤被诊断为“帕金森病”,服用复方左旋多巴制剂治疗,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但近数月来症状波动明显,且逐渐加重,肢体震颤,行动迟缓,步履艰难。舌暗舌体瘦小,薄黄苔,脉数尺寸均沉。大便偏干,3~4日一行。

中医诊断:颤证,阴虚风动。

辨病辨证依据:肢体震颤、行动迟缓长达10年,肝肾乙癸同源,水不涵木,肾虚髓减,脑髓失充,则动作迟缓,下虚则高摇,舌暗舌体瘦小,脉数尺关均沉,俱为肝肾亏虚之象。

治法:补肾益髓,育阴熄风。

处方:生熟地各15 g,炙龟板6 g,炙鳖甲6 g,珍珠母30 g,紫贝齿15 g,木瓜30 g,巴戟天9 g,白蒺藜12 g,僵蚕15 g,全蝎9 g,地龙9 g,元参15 g,郁金9 g,柴胡6 g,黄柏12 g,炙附片9 g,赤芍24 g,甘草6 g。水煎服,6剂,日1剂。

2019年3月18日复诊。服上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因故未能坚持继续服用中药,近日震颤加重。双脉滑数,舌体瘦小,暗红,薄黄苔。

处方:知母15 g,生熟地各30 g,赤芍30 g,甘草10 g,地龙10 g,全蝎10 g,蜈蚣1条,僵蚕3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黄芪30 g,丹参30 g,黄连15 g,黄柏10 g,木瓜15 g,白蒺藜15 g,红花10 g,朱砂(冲服)0.3 g,琥珀(冲服)0.4 g,珍珠粉(冲服)1.2 g。7剂,水煎服,日1剂。

2019年3月26日复诊。症状有所缓解。双脉细数,舌体瘦小,薄黄苔。

处方:生熟地各18g,何首乌10g,枸杞子10g,天麻6g(单包),黄芪30g,丹参30g,知母15g,生龙牡各30g,白蒺藜10g,防己30g,黄柏15g,红花10g,朱砂0.5g(冲服),琥珀1g(冲服),珍珠粉(冲服)1.5g,淡全蝎(单包)12g,蜈蚣(单包)2条,僵蚕(单包)30 g,地龙(单包)10 g,乌梢蛇(单包)10 g。7剂,水煎服,日1剂。单包药研碎装0号胶囊,4粒,日1次。

2019年4月30日复诊。服上药后症状缓解,近日因过于疲劳而致症状又有加重。舌体瘦小,苔少而干,双脉细数。

处方:炙龟板9 g,炙鳖甲9 g,赤芍30 g,甘草15 g,生熟地各15 g,元参15 g,防己10 g,鹿衔草15 g,黄柏10 g,木瓜10 g,苍术10 g,山萸肉15 g,党参15 g,云茯苓10 g,焦三仙各10 g,雷公藤10 g,山慈菇18 g,黄药子10 g。5剂,水煎服,日1剂。

2019年5月7日复诊。症状有所缓解,舌脉同前。

处方:炙龟板12 g,炙鳖甲12 g,赤芍30 g,汉防己24 g,生熟地各18 g,元参15 g,鹿衔草15 g,黄柏15 g,云茯苓30 g,焦三仙各10 g,雷公藤10 g,穿山龙30 g。5剂,水煎服,日1剂。

2019年5月21日复诊。近日病情稳定,症状无明显波动,脉稍数,稍芤,舌体瘦小,苔少。

处方:炙龟板10 g,炙鳖甲10 g,赤芍30 g,元参18 g,山萸肉10 g,鹿衔草15 g,黄柏10 g,桂圆肉10 g,雷公藤10 g,干姜皮10 g,焦三仙各10 g,炒白术6 g。7剂,水煎服,日1剂。

此后患者坚持治疗,一般均以上方稍事化裁,2日1剂,病情稳定,未再出现明显症状波动。自诉症状改善,震颤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有所提升。

【临证体会】

帕金森病是一种高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的病理变化,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衡的生化改变,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睡眠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焦虑、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该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年龄老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均可能参与多巴胺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学“颤证”范畴。中医学早在《素问·五常政大论》就有对“颤证”的描述,如“其病摇动”“掉眩颠疾”“掉振鼓栗”等,阐述了本病以肢体摇动为其主要症状,为后世对“颤证”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王师认为,养肝柔筋是其基本治法。但临床治疗尚需注意以下几点,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1)据“血行风自灭”之理,适当使用养血活血药。(2)遵叶天士之旨,“久病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通逐邪”,恰当使用虫类药,熄风定颤、搜风通络。

本例患者肢体震颤长达10年,舌脉亦表现为肝肾阴虚,阴虚风动,故采用育阴熄风兼用虫类药搜风通络治法收效。龟板、鳖甲同用善补肝肾之阴,兼用珍珠母,紫贝齿,生龙骨,生牡蛎平肝潜阳之效力宏,王师认为对于阴虚风动型颤证具有显著疗效。颤证日久,邪正混杂,在本案中,王师应用了僵蚕、全蝎、地、蜈蚣等虫类药以虫类药以搜风通络。另外,患者往往年老体衰,加之震颤日久,脏腑气血失调,病理变化复杂,往往难以迅速收效,欲过分求速反易招致诸多变证,故宜缓缓图之,慎用耗伤气血阴阳的攻伐之品。

( 所有作者均声明本文章不存在利益冲突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