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复读《红楼梦》都读不进去,原因不在你,可能只是没人带着你

 王兆善 2023-04-17 发布于湖北

“四大名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内容故事家喻户晓,很多人通过各种电影电视、戏剧舞台等途径更是耳熟能详。但要问“四大名著”都读过一遍的人有多少?数量却不一定多。

不知其他人如何,谈下个人读“四大名著”的过程。高中时买齐“四大”,一口气读完《三国》、《水浒》,只是看完,那时就觉得《三国》多谋,《水浒》多勇,说不上其他。《西游》拆封后觉得不少字不认识,语句也难懂,很快扔到一边。而《红楼》看到几回后就觉得全是柴米油盐、儿女斗嘴、鸡飞狗跳、蝇营狗苟的家庭琐事,血气方刚之时,哪有心思静下来去沉浸这些内容里面。再后来,觉得《红楼》是名著,有必要至少读完一遍,但几次都是看到前几回,实在看不下去,又不了了之。

直到有一天,看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才第一次知道“红楼梦”其实不叫“红楼梦”,本名应该叫“石头记”。读完这个版本(八十回),也才明白什么张爱玲把红楼梦未完列入人生三大恨。文后附“人生三大恨及出处”

这个版本与与市面上常见的120回《红楼梦》有些不同,对于刚接触《红楼梦》的初读者是比较友好的。首先就是“凡例”的问题。周汝昌先生经过对十几个版本红楼几十年的研究、考证,发现独存于甲戌本卷首的“凡例”,其他版本则割裂凡例混入到第一回中。相信很多人读第一回都有种不够连续顺滑之感。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则订正了这个问题,更符合文章脉络,也更通顺不突兀。

其次是本版带有批注和点评。参考古代书籍批注在本版中加入脂砚斋的批注以及周汝昌先生自己的注释和点评。有了这些批注和点评,对于文中有些难以理解的地方会顿觉茅塞顿开,也就有更多的兴趣继续深读下去。

再者就是点出“伪作”。周汝昌先生研究认为曹雪芹大体写完了《红楼梦》,全书不是一百二十回,全书的规模是一百零八回,因种种原因,后二十八回散佚。高鹗的续作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且文笔与原著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他汇校的《红楼梦》只收八十回。前八十回中有两回应也是后人补入。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一对比,就知道什么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情真意切、如沐春风,什么是循规蹈矩、一潭死水、东施效颦、味同嚼蜡。曹雪芹原文精美,字字推敲,没有一处多余。试举一例,第三十回描写夏天的一处,“赤日当空,树荫合地,满耳蝉声,寂无人语”,短短16个字,描写毕尽,美哉!

读完八十回,充分理解张爱玲恨红楼未完之感。为了让一般读者能了解曹雪芹《红楼梦》的全貌,他将多年来自己对《红楼梦》进行探佚的成果,附在书后,应是最接近曹雪芹原笔原意。周汝昌先生也是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顾问之一,剧情也基本上参照了这个研究成果。

张爱玲说过的人生三大恨,分别为: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出处:出自张爱玲《红楼梦魇》,原文为:“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