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处理学习和玩游戏的关系》小记者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三种观点你赞成哪个?

 雨果的书房 2023-04-17 发布于北京

导读:最近在跟几位家长沟通的时候,发现大家都有这样的担忧:青少年很容易沉迷游戏,大家都担心孩子因为玩游戏影响学习成绩。这篇推文根据近期调查结果总结得来,希望分享给各位家长供参考。

如何处理好学习和玩游戏的关系才合适呢?尤其是小学生。如果绝对禁止孩子玩游戏,会觉得有些残忍,毕竟孩子完成作业后也需要娱乐时间;如果完全由孩子自行决定,又担心孩子会沉迷游戏荒废了学习,毕竟孩子的自律性没有那么强。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于果老师与颢宸小记者协商后共同发起这次社会实践调查。自4月8日开始截至4月15日一周时间,我们共收集到103位有效问卷。其中,73位问卷来自线上,剩余30位问卷来自线下

在这里,感谢线上和线下积极参加调查的各位家长和小朋友。特别鸣谢颢宸小记者的大力支持,不仅参与设计问题,还能用周末时间完成线下30份调查问卷并协助完成数据统计。

下面,将调查统计成果分享给各位家长,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调查数据统计

1,样本地域

本次调查的样本主要来自天津市(44位,占42.7%,其中30位为线下),线上数据则主要来自北京(32位,占31.1%)安徽(14位,占13.6%)、江苏(4位。占3.9%)等。

2,样本阶段

本次调查主要围绕小学生(76位,占73.8%),同时也吸引了中学生(19位,占18.4%)幼儿园(7位,占6.8%)和大学生(1位,占1%)的参与。

3,样本性别

本次参与调查的学生性别,男生略高于女生:男生(58位,占56.3%),女生(45位,占43.7%)。在做线下调查的时候,小记者尽量均衡一下性别,线上调查则无法主动选择。

4,玩游戏频次:

本次调查把学生每周玩游戏的频次划分为:每天都玩(17位,占16.5%)、每周都玩(33位,占32%)、偶尔一次(33位,占32%)、从不(20位,占19.4%)。

其中,选择“每天都玩”的17个样本中,小学生有13位。可见,小学生由于学业压力不是很大,家长和学生自己在游戏时间管理更为宽松

另外,选择“从不”的20个样本中,小学生有15位。可见,对玩游戏零容忍的小学生家长要超过每天都让孩子玩游戏的家长。

不过,汇总来看,让孩子通过游戏放松一下的家长仍是绝大多数,超80%。

5,不良影响

这个问题的回复还是让人有些意想不到,有35%的家长认为玩游戏不会影响学习,可见游戏在这些家长观念中已不再如洪水猛兽了

与上一个问题做对比,80%的孩子会玩游戏,其中只有35%的家长认为不会影响学习,另外45%的家长即便认为会影响学习,仍然允许孩子继续玩游戏

6,处理办法:

这个问题是本次调查的核心,希望听听家长在处理学习和玩游戏关系这个问题上的建议,有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合理规划玩游戏和学习的时间。这很重要,说明大部分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要劳逸结合。

大部分家长都意识到,武断地让孩子完全拒绝游戏,或者放任不管完全由孩子自己决定的做法都不合适,两个样本共占19.4%。巧合的是,这组调查数据与“从不”玩游戏的学生人数一样都占19.4%。

调查中,“从不”让学生玩游戏的家长有20位,其中只有7位选择“绝对禁止玩游戏”,而其他13位都认为“合理的规划时间”才是最佳办法。

二、家长观点

下面针对本次调查的核心问题“怎么处理学习和玩游戏的关系”,分享一些家长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观点一:完全由孩子自己决定

选择“完全由孩子自己决定”的家长中,有一个家长的观点尤其值得深思。

这位家长表示,目前孩子的成绩还行,玩游戏的时间都由自己掌控,还没发现游戏耽误学习。家长之所以这么做是觉得,游戏本没错,错的是家长的管理方式。在“禁果效应”下,孩子很可能更想玩游戏了

笔者查询了一下,“禁果效应”也称为“潘朵拉效应”,就是心理学所谓的“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逆反心理现象,实质上是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在起作用

其他做出同一选择的家长的观点是,玩游戏也是开发孩子大脑智商的一种方式。青少年教育,应该适当接触电子游戏和电子产品,不能盲目禁止,要借助这个机会,培养孩子有一个自律性强,控制性强的好习惯。

观点二:绝对禁止玩游戏

选择“绝对禁止玩游戏”的有些家长则认为,电子游戏就是垃圾,对孩子来说毫无营养可言。而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控制性,纯粹是一个伪命题。电子游戏的吸引力太大了,很多大人都难以自制,更何况孩子。

青少年自律能力差非常容易就沉迷有戏,占用了学习时间,孩子的自律性太差,基本控制不了。既然一开始就知道会有沉迷的可能,不如一开始就杜绝尝试给孩子玩游戏。

也有些家长深入解读孩子沉迷游戏的具体原因:一些多任务对抗性强的游戏,即便孩子停止了游戏,但是心理仍然会一直惦记着去完成游戏中的任务。

不管孩子自制力好不好,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对于自制力不好的孩子影响非常大。但是,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耗费在游戏上的时间多了,自然学习的时间就少了,所以能不玩就不玩。

观点三:合理规划玩游戏的时间

持有这个观点的家长认为,适当玩游戏,能开发智商和敏锐度,而游戏也是一种放松的方式。

这些家长,一开始就充分认识到孩子在游戏面前自控力差的客观现实,秉承着“堵不如梳”的原则;根据孩子的兴趣、年龄与自制力水平适当调整,也可以根据需要、兴趣、年龄与自制力水平适当调整;帮助孩子养成科学合理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所以,具体“玩不玩,什么时候玩,玩多久”这些问题,都取决于家长对孩子对时间管理的认知引导,和孩子一定的自控能力,根据各方面情况,家长与孩子协商规划。然后,孩子根据与家长的时间约定,严格执行,家长负责监督。

但是,这些家长也吐槽,即便家长与孩子有了约法三章,但是自己家的孩子实际执行情况并不好:经常会过头了,不写作业;明明想的是适当玩一会就可以了,比如20分钟,但是游戏结束之后,孩子收心却很难。

比如,有些家长的做法是,工作日学习不允许孩子玩游戏,周末随便玩;更为严格一点的是,周一到周五杜绝游戏,周六周日写完作业可以向家长申请玩一会游戏。

另外,尽量不让孩子玩那些容易上瘾的游戏,比如多任务对抗强的游戏,建议替孩子选择一些益智类游戏适当娱乐,让孩子能够结束游戏之后能够尽快地收心

三、调查小结

做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完全是因为,于果老师本人作为家长也遇到了棘手的问题,不太确定自己当前处理孩子学习和玩游戏这个事情上的做法是否正确。所以,本人与自家孩子合作策划了这一次调查,也让孩子亲子听一听看一看其他家长对于玩游戏这件事件的处理办法。

本人是支持观点三的——合理规划玩游戏的时间,并坚持认为孩子的自律性、自控力确实需要从小被培养和锻炼的,否则即便是年龄大了,但是心理仍然不够成熟,面对一些诱惑力仍然会因为缺乏自控力而失控。

为此,本人宁愿选择让孩子早日面对这些诱惑,早日面对自己自控力不足的现实,然后逐渐提升。同时,本人还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监管,很难做到密不透风,预期迟早要放手,不如在父母的监管下逐步放手。

但是,有些朋友的观点也让本人陷入思考,等孩子心智健全一点,在其他事情上自然会提升自控力,不是一定要通过学习和玩游戏的事情来提升,这样太过于冒险,而且风险极大。

可怜天下父母心,都是为了孩子越来越好的成长。以上这些观点供各位家长参考,同时也欢迎大家再次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与此同时,于果老师也翻阅了各知名育儿专家对于孩子玩游戏这件事的观点,有机会再写一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