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间精灵——藏书票

 热带咖啡 2023-04-17 发布于河北

淘到一本好书足令人欣慰,如果发现书内贴有一张精美的藏书票,那就是惊喜了。

当然,这主要是指古旧书或二手旧书。现在市面上新书为了招揽顾客,也贴上一张印刷品藏书票,这纯粹是附庸风雅,也有违基本常识,大可一笑置之。

Image

藏书票是干什么用的?它其实是一种小小的标志,以艺术的方式,标明该藏书是属于谁的。形式大多数是方形的小版画,一般边长5-10厘米左右,除主图案外,还刻有藏书者的姓名或别名、斋号等,国际上通行在票上写上“ EX-LIBRLS”(拉丁文),意为“我的藏书”,藏书票一般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 藏书票 /

Image

EX-LIBRLS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据考证,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下半叶的欧洲,至19世纪下半叶发展为繁盛时期,逐渐扩展到世界各地。欧洲最早的藏书票是用木板刻制的,可以想象一下,在当时藏书是贵族和教会的专利,那是身份的象征,恰逢木刻版画兴起,于是有一群既爱书又懂艺术的人开始琢磨如何在自己心爱的藏书中留下独特的标记,藏书票就应运而生了。由起初的自己动手到后来的请人设计,藏书票越发地趋向个性化,也更追求艺术的意味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藏书票是“刺猬票”,制作时间大约在1450-1470年,画面上的刺猬,脚踩几棵被折断的花草,口衔一朵被折下的花朵,上面飘动的缎带上写着一行德文,意思是“慎防刺猬随时一吻”,语颇幽默。我当时理解的第一反应是爱护书籍,不要像刺猬那样毛手毛脚损坏书籍。多年以后的理解有所不同,估计是书的主人在告诫读书者,该书是我的,请勿盗书,以免被刺猬刺痛了手。

Image

藏书票传入我国大概在20世纪20年代,然后就在文人间逐渐兴盛了。这一方面是由于藏书票的艺术性,比在书上盖一方印章或签一个名字更有意味;另一方面是西方木刻版画在我国的兴起,从30年代起,我国也有许多版画家投身于藏书票的创作,本人比较喜欢的是叶灵凤、李桦、杨可扬等的作品

Image

▲叶灵凤藏书票

Image

▲可扬藏书票

Image

▲李桦藏书票

九十年代末,我去上海出差,看到有一家大的新华书店(南京路还是福州路记不清了)柜台上有藏书票出售,出于好奇,就顺便买了几张,价格二三十元每张,有点小贵。其中两张是董桥的,当时董桥的书比较火;一张是施蜇存的,因为家里有他的著作《唐诗百话》和《文艺百话》;还有一张是画家朱萌能的,作者不熟悉,主要是看中这张书票的尺寸比较大,有12厘米见方。购买了这四张藏书票,在当时是满足了好奇心和虚荣心,现在看来也是一笔小小的财富,至少在心理层面是这样的。

Image
Image

▲董桥藏书票2张

Image

▲施蛰存藏书票

Image

▲朱萌能藏书票

这几年收藏西方古旧书,偶尔会遇上贴在书上的藏书票,日积月累,也有不少。图案内容也很广泛,花鸟、人物、风景、建筑都有。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 西书上贴着的

藏书票 /

Image

EX-LIBRLS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更可喜的是最近收到的几套中国古典名著,如72版的《三国演义》、79版的《红楼梦》、80版的《西游记》,其内页也贴有藏书票,且内容也切题,如《三国演义》有一本贴的是黄忠的戏曲头像,《西游记》三册分别贴的是美猴王、猪八戒、沙和尚的头像,只是不知道作者是谁。

Image
Image

▲《三国演义》贴着的藏书票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红楼梦》贴着的藏书票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西游记》贴着的藏书票

方寸之间,体现真趣,不能像邮票那样走进千家万户,就只能躲进小楼成一统。藏书票似乎越来越小众化了,但小众未尝不是好事,如果像现在的毛边书那样泛滥成灾,就早晚会被人们弃之如敝履。

藏书票只是藏家们的一点小心思、小趣味,又何必让俗人们掺和呢。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 藏书票 /

Image

EX-LIBRLS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2023年3月24日下午草于名邑书坊)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