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为实现空间音频首次“上车”,空间音频加速生态革命?

 音乐先声 2023-04-17 发布于北京

蝴蝶振动双翅,碰着车窗钉钉作响;潮汐在车座间来回起伏,卷走一路劳顿;摇滚乐在耳畔响起,贝斯和架子鼓仿佛就在后排,吉他手就在副驾演奏;影视OST继起,双眼在路上,耳朵在追剧……

当声音不再折叠在车厢内部,伴随操作智能化、车载音响高端化以及空间私密性的提升,流行、古典、国风、环境声及影视剧OST等多元风格的音乐在座驾中尽情舒展,音乐呈现出超前的信息量。

4月17日,在nova11系列及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AITO问界M5智驾版宣布支持空间音频功能,实现空间音频首次上车,用户直观地体验到了车载空间音频所带来的“声”临其境。

当空间音频逐渐成为音乐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低调前行的华为音乐走到了哪一步?又将如何引领空间音频带来的聆听革命?

 



狂飙中的空间音频

从日常通勤、观看视频、畅玩游戏、远程办公到聆听音乐,当代人的生活几乎每时每刻与音频设备相伴。伴随着音频设备在生活中的参与感不断增加,消费者们也在追求更优质、更沉浸的音频聆听体验。

《2022音频产品使用现状调研报告》调研结果表明,音频设备的下一个必备功能是空间音频。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空间音频功能可能会成为影响他们购买真无线耳塞的因素,并且4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为该特性支付更多费用。

在一般移动场景中,音频或许面临着视频、游戏、社交等视觉型内容的竞争,但在车载场景中,音频则因其伴随性具有天然优势。正因如此,空间音频“上车”,提升用户行车过程中的听音体验,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车载音频行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为迎合消费者对声音质感的需求,音质、音效技术已然成为了行业角逐的发力点,多家音频平台都注重车载场景的空间环境等改进或者推出相关音频技术。

事实上,回溯音频技术的发展历史,人们始终在追求更具信息量、更具包围感的听音体验。

一百多年前,爱迪生发明了滚筒式留声机,录音和听音进入了单声道时代,声音基于一个点被记录和播放。随着多声道环绕声与普通立体声时代的来临,声音向更多方向延展,但只能局限在一个平面上进行渲染,声音扁平化、缺乏“包围感”。


再后来,全景声经由影院进入人们的视野,声音在立体空间内跳跃,大大优化了影音娱乐消费的体验。但与此同时,对于音频硬件和设备布局的超高要求,也大大增加用户的体验成本。

直到空间音频时代的来临,一方面,空间音频突破了传统声道的桎梏,让声音的细节大大提升的同时,还营造出了一种真实的空间感;另一方面,空间音频技术能适配多种终端设备,随时随地体验空间音频和高清音质成为可能,更高性价比地实现了听音体验的升级。

一直以来,华为始终致力于从软硬件、内容生态等维度拓展空间音频的边界。一方面,华为先后推出了HUAWEI P60系列、HUAWEI FreeBuds 5耳机等一众新品,以保障空间音频功能的落地;另一方面,还通过自有内容平台华为音乐来实现硬件和软件的协同整合,打造了音乐从制作到播放的全链路端到端高清。

这一次,华为空间音频借助AITO问界M5智驾版首次“上车”,不仅首次提供了端到端的车载空间音频解决方案,重构了座舱沉浸听音体验,也补足了华为空间音频在全场景生态中的重要版图,不同听音场景之间的无缝衔接更加流畅。

 



空间音频“上车”,
全场景“上新”

事实上,音乐行业的上下游都在加速将空间音频整合到自身的业务布局中,例如不少音乐人已经开始基于空间音频调整创作思路、各个音乐平台相继推出相关音频技术、真无线耳塞厂商也将空间音频技术作为主打功能……

然而,从目前来看,大多数空间音频的应用的单点发力存在相当的局限性。一方面,空间音频版本的音乐作品从创作、制作到发行再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分属不同厂商,难以实现全流程的渲染优化,音质难以避免损耗;另一方面,由于硬件与软件相互分离,很难实现不同场景之间的无缝切换,对于追求流畅视听体验的用户而言,要面对相当的迁移成本。

相较而言,华为提供的空间音频解决方案则更具优势。从产业链看,它构建了音乐从生产到消费全周期的空间音频技术链路,真正实现了将音乐中的每一个细节从音乐人的脑海分毫不差地传递到用户的各类移动终端上。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空间音频的技术肇始于Audio Vivid音频编解码标准的制定,该标准也是全球首个基于AI技术的音频编解码技术,由我国自主研发并纳入UWA(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标准体系。在完整保留丰富声音元素和高清声音品质的基础之上,AI技术的运用让相同品质的音乐文件占用的储存空间会更小,传输效率更高,大众用户接触使用的门槛更低。

同时,基于Audio Vivid标准,华为还研发并推出了专业的空间音频制作工具Petal Vivid,以插件式的安装方式,免费供创作者使用。创作者可以将声音从平面拉到三维空间内,自由决定人声、自然声、乐器声等声音对象的摆放,打造全方位环绕效果的同时,还不需要对声音的细节进行取舍。

当空间音频渲染技术提供基础保障,空间音频为音乐人带来更便捷的创作服务后,华为的终端产品矩阵和HarmonyOS系统及账号能力让全终端、全场景的无缝音乐消费体验成为可能。

此前,华为的空间音频技术已经形成了由华为旗舰手机、FreeBuds系列耳机、华为音乐组成的听音“铁三角”。而通过问界M5智驾版实现了空间音频首次“上车”,则基于车机操作系统、HUAWEI SOUND音响系统及华为音乐生态优势,实现了全场景的“上新”, 给用户带来了更具空间感、临场感的高清听音体验。

试想一下,在步入停车场前,你正通过FreeBuds系列耳机播放着华为音乐APP上歌手阿朵的《天生傲骨》,耳边响起原生态歌者的吟唱,左右耳仿佛在对唱,旋律仿若在按摩你的大脑。当你拉开问界M5智驾版车门,音乐无缝流转到车机,HUAWEI Sound音响中人声和器乐声一同响起。

通过软件和硬件的深度调校,声音的细节被精准还原,锣声好像正从你的头顶飞过;通过虚拟声像定位技术,让声音有了轨迹,更具流动感,仿佛自由肆意地形势在丛林中,仿佛在参加一场围炉而坐的篝火晚会,而你始终置身于音乐中心。

然而,对于许多用户而言,能否找到心仪的歌曲内容才是选择音频产品的关键。换言之,音频技术必须要到音乐内容中去找寻落地场景,只有依托于优质内容,才能发挥音频技术的最大价值。而依托于华为音乐的丰富内容生态和特色运营,让不同的音乐完美融入于各种听音场景。

近年来,华为音乐先后与索尼精选、太合音乐、环球音乐中国、摩登天空等百余家国内外知名音乐公司和厂牌达成合作,拥有流行、古典、国风、环境声及影视剧OST等多元风格的数千万级的音乐曲库,在平台上形成了丰富的空间音频专区。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音乐还推出了契合用户多种心情的“通勤物语”、“自驾指南”、“优雅古典”等空间音频体验歌单。当这些定制化内容与空间音频技术一同上车,可以料想到诸多音乐带给驾驶空间的“小确幸”。

可以说,针对技术与内容处于“孤岛”状态的行业痛点,华为的空间音频技术和华为音乐的精准协同给出了可供借鉴的解法。而这一次空间音频的首次“上车”,在补充了华为音乐“全终端+全场景”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

简单来说,全终端为全场景提供了技术支撑,以终端的覆盖率拉动音乐消费场景的触及率;而全场景的音乐服务是支撑全终端覆盖技术的动力引擎,不同场景下差异化的听音需要也推动着空间音频技术的创新升级。

技术与内容的双线并举、互动互惠,正让空间音频走进更多场景,满足更多音频消费需要,惠及更多音乐消费者。

 



全方位升级,
空间音频的生态革命

作为近年来音频领域最令人兴奋的技术革新,空间音频不仅是一次次用户听音体验的创新和优化,更是音娱行业接下来最可能的消费新方向。

例如,今年4月,阿黛尔就在演唱会中演出使用了L-Acoustics的沉浸式音频系统(immersive audio system)L-ISA。当阿黛尔在舞台上移动时,现场观众会感觉到她的声音仿佛也随之在移动。而随着画面更具冲击力的同时,声音的各种音效也在渐强,音景随之加深加宽,让听众在高潮时刻完全沉浸其中。

对于阿黛尔和现场的歌迷而言,空间音频缔造了一场颇具未来感的视听盛宴,受到音乐人和对音乐品质有要求的爱好者的欢迎。对音乐行业而言,空间音频正在从线上走向更多元的线下场景,让我们得以窥见空间音频技术广泛的应用场景,并会向越来越广泛的受众普及。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用户早已不满足于互联网时代的“应用以手机为中心”,即便是一枚小小的智能机,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现实背景之下也显得笨重。万事万物都向智能化迈进,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拥抱“服务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

而在音娱领域,用户更是开始追求个性化、定制化的音乐内容,并且希望音娱内容可以在智能终端间无缝、流畅地流转,让音乐真正成为生活的BGM。而以华为为代表的空间音频生态的先行者,基于用户刚需的敏锐洞察,正逐步加强空间音频技术与内容生态、消费场景的耦合,让音乐渗透进生活,而不仅仅是“嵌入”生活。

回到此次华为实现空间音频首次“上车”,也可以看作是华为打通技术标准、创作工具、内容分发、终端体验的完整链路后,将其更加自如地运用于新产品的体验升级,不仅为用户带来了更加硬核的听音体验,也加速了空间音频的生态革命。

对于音乐行业来说,空间音频技术的不断升级迭代,音乐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正在呈指数型增长。从未来应用场景来看,其价值远不止于音乐作品中的细节精准还原,还可以运用于线下演唱会、虚拟演唱会、元宇宙等更多场景,乃至整个音乐产业都将有更多可为。

如果你还没体验过空间音频,华为手机用户可以打开华为音乐APP,点击“空间音频”图标,即可进入专区随心体验,聆听蔡健雅、邓紫棋、毛不易、许巍、周深等人气歌手热曲的高清空间音频版本。


先声话题

话题内容:从线上到线下,云端到车载,未来人们将如何听音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