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些“不经常见面的人”,却远远好过“天天见面的人”

 永熙随笔 2023-04-17 发布于广东

   (本期是:永熙随笔第802期原创文章)

2023年4月16日早上,“曾经在2021年8月下旬辞职的一位全职同事”,私信关心我“最近身心健康状况”(她很关注我的公众号文章,由于她看了“最近自己发布的那篇《兼职期间被排挤、被孤立》”,于是她很关心我的身心健康状况)。当时看到她的私信后,我感到特别感动,因为,与自己将近有1年半未见的她,还如同之前那样:关心与照顾我、对我印象深刻(还记得2021年2月~2021年8月,在森活木趣兼职的时候,她经常照顾我的感受、站在我的立场上说话、私底下跟我通风报信)。

不仅如此,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她在微信上找我的时候,所表达的文字信息,(从“字里行间”中)能够让我感觉到:她是一个注重边界感、做事很有分寸感的人。从字里行间里(有关她给我发的信息),我能隐隐约约感觉:她可能在担心“自己的问候关心会不会打扰到永熙的独处时间,永熙会不会误解自己的问候关心”(当时,我挺担心“容易多想的她,内心会不会感到很受伤,她会不会感到自我内耗”)

记得当时,我认真地回复了她两大段文字,因为我很重视那些“即使很久没见,但依然对我印象深刻、依然如同往常那样:懂得理解、照顾我”的人。有关之后她对我两大段文字的回复,虽然比较简短,但我能够从中感受到:她非常感谢“自己依然还记得她,自己愿意、懂得领悟到她的心意、善意”,她真正理解了“自己给她发的那两大段文字,所蕴含的心意、真情实感、虽然很久没见面但依然保持稳固的交情”。

还记得最后,她真挚地祝福自己“以后天天开心、健康第一”,我也相应发了一大段文字回应“她对我的真挚祝福”,我非常期待“下次她来深圳的时候,我能与她再次见面”(记得上次,她与我聊天的时间是:2021年9月29日晚上7:38)。

与这位“虽然与我好久都没有见面,但依然如同往常那样:有着稳固的交情、会关注我的动态、依然能够聊得热火朝天”的同事相比,那些“虽然与我经常见面,但与我之间的交集却不如一个陌生人”的同事,会时常令我感到排斥、警惕、一点都不欣赏、自己丝毫不愿意跟她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比如:现任“副店长”(我虽然喜欢“店长”,但却并不喜欢“副店长”)。起初我并不忍心在文章中谈及她,但如今,我不得不把自己的不满表达出来(虽然如今我对她存在些不满、我并不喜欢她,但我依然不忍心、绝不允许自己“背后诽谤她、伤害她的内心”。我还是凭借“以事论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据一位全职同事向我透露):有一天,她与另外一位同事谈论“我最近在店里暗恋的对象”(因为,她们都看了我的文章,所以,她们都知道“我喜欢谁”)。不知不觉,她们突然转移话题,开始谈论“我在店里暗恋的第一个对象”(那个人是XY,XY是她的小名)。此时,她们突然开玩笑地说“我在店里暗恋的第一个对象,是副店长”。在当时,坐在她们旁边的副店长,却说了一句“他喜欢我?别恶心我了!”

虽然当时,副店长说那句“永熙喜欢我?别恶心我了”的时候,我并不在场,但我能够感受得出“副店长对我的厌恶、对我的嫌弃、内心对我的各种看不起”,我还能想象“副店长在说那句话的时候,她脸上的表情眼神、嘴唇振动频率。每当我回想起这些画面,我的内心越来越感到愧疚羞耻、受伤抑郁、恶性循环的自我怀疑。

其实很多时候,在兼职期间,由于我不想让自己影响到副店长的心情,我深知:副店长特别讨厌我,于是,为了尊重她的个人选择,我都是绕道走的(我并非故意排斥她或敌视她,只不过在很多时候“我并不想让自己影响到了她的心情、我不忍心伤害她”)。即便副店长特别讨厌我、看不起我,我依然愿意尊重她、依然愿意耐心地、真诚地回应“她的每一句话”。

事后,当那位全职同事私底下跟我提及这件事情,我的内心感到很受伤。其实,我允许“副店长可以不喜欢自己”,我允许“副店长可以恨自己”,我允许“副店长可以直接把我微信拉黑”,但是我绝不允许“副店长用如此伤人的言论评论自己”(副店长可以把“对我的不满”隐藏在内心,但绝不可以“当着我的面,用如此伤人的言论攻击自己;背对着我说坏话,之后被我发现”)。很多时候,我都在反省“自己曾经是否有对副店长做错过什么,为何副店长会不喜欢我呢”。

每次我跟副店长相处的时候,我都会感到:一股很强的压迫感(我会感到很警惕、很拘束)、内心会莫名其妙的内疚与羞耻(恶性循环的自我攻击,我总会不断反省“自己曾经是否有对副店长做错过什么,为何副店长会不喜欢我呢”)、特别压抑(“被吓尿了”,真的不是开玩笑的)。

在文章的末尾,我还想说的是:有些“不经常见面的人”,却远远好过“天天见面的人”。如果一个人真的愿意了解自己,那么,不仅“见面次数的稀缺、关系之间频繁地产生误解”丝毫不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旧交情”,而且有关他对自己的了解欲望,不仅会出乎自己的预料,而且说不定:“他对自己的了解”有助于自己进行自我探索、自省、自我成长(很多时候,自己很难通过反省从而察觉到:自己性格中的某一面向或者自己的某一个缺陷。或许,别人眼中看到的那个自己,有些类似于观察性自我,说不定有助于“自我探索、自我反省、自我成长”)。

但如果一个人真的不愿意了解自己,那么,即使你再怎么强迫他、再怎么求他、再怎么向他解释或清白自己,他始终都不愿意答应你的请求,就算你被他气死了,他也无动于衷(用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自己用勺子把公众号文章的观点亲自送进他的嘴里,并跪着求他咀嚼品尝,哪怕就让他吃半口,他也丝毫不愿意,最终他还把自己狠狠地推倒在地)。即使自己天天与他见面,但彼此之间的关系,却还不如“陌生人之间的关系”。

好啦,本期内容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