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4年一名女红军救了一名机要处长,任弼时过后激动地说:感谢你

 Loading69 2023-04-18 发布于四川

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南省茶陵县决定重新整编茶陵地区的党史,为了能够尽可能地还原当年红军在茶陵的真实历史,茶陵县委专门成立工作组并向早已身处全国各地的茶陵籍老红军们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能够给予帮助。而在那些受到邀请的老红军当中,一位名叫“陈罗英”的老红军无疑是非常特殊的,因为在当年参加红军的茶陵人中,陈罗英不仅是参加比较早的而且还是唯一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茶陵籍女红军。除此之外,陈罗英当年在长征途中还曾冒险救过一名红军机要处长,而那名机要处长的重要性以及她的另一个身份也使得陈罗英被更多人所熟知。(这里容故史君暂且卖个关子,那名机要处长的故事后面会讲到)

不得不说,当年的老红军们身上依然保留着淳朴和高尚的品德,就在茶陵县委的工作人员们焦急地等待着陈罗英回信时,这位年近七旬精神矍铄的老人却独自一人出现在了县委机关招待所的门前。没有人能想到这位老红军竟然会自己坐车回到茶陵,她既没有给茶陵县委发电报,更没有给茶陵县委打电话要求派小车接送(即便这本是她应该享受到的待遇),她就这样独自一人,在寒冷的冬天迎着严寒来到了茶陵县委的工作人员中。在与县委工作人员见面后,陈罗英便开门见山地说:“我这次回来,就是向县里献点党史资料的,我会把我所知道的都跟大家说一说,也算是尽一点老同志的责任。”时间虽然已过去四十多年,但对于陈罗英来说却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窗外冷云高挂,北风夹杂着呼呼声时而撞击着窗户,众人屏息,静听着老人爽朗的回忆......1916年,陈罗英出生在茶陵东部山区的一个村子里,因为家里太贫穷,所以生父不得已将她草草的送给了一户姓刘的人家做养女。

然而不幸的是,养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养父母去世后,陈罗英便被养父的弟弟收养。养父的弟弟对陈罗英并不好,但总归还是能给她一口饭吃,当时养父的弟弟主要给当地的地主修茶山,而她本人则从很小的时候就到茶山上给地主干活,偶尔给地主家放放牛。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总归没饿着肚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陈罗英的命运或许也就如此了,等她长大后再寻一户人家嫁了,生儿育女,平平淡淡的渡过这一生,可是,当中国的老百姓都愿意过这样的安稳日子时,时局却偏偏背道而驰。1927年,随着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就此失败,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破裂,苦难的中国再次陷入巨大的黑暗之中。前方的道路虽然黑暗,但庆幸的是,还是有一大批革命者愿意为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逆流而上。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起义,虽然起义最终没能达到预期目标,但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随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并创建了红军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虽然1929年由于国民党的重兵围剿,红军主力不得不退出井冈山,但仅仅三个月后,红军便回师赣南并创建了赣南苏区,此后,红军在赣闽边界、湘赣边界四处攻城略地,以赣西南、闽西为主的中央根据地就此形成。在扩大中央苏区的过程中,红军于1929年冬进入了茶陵,而这也是陈罗英第一次见到当地政府官员们口中所说的“匪”。对于红军的到来,当地的老百姓一开始都表现出了极度的担忧,因为此前国民党政府对红军进行了极其严重的污蔑,然而随着深入的了解,茶陵的老百姓们发现那都是国民党对红军的抹黑,红军不仅是一支军纪严明的队伍,更是一支代表老百姓、拯救老百姓的队伍。所以,当红军在茶陵开始招兵的时候,很多年轻人都踊跃报名,而年仅15岁的陈罗英也毅然决然地加入了革命的队伍。陈罗英年纪虽小但出身贫苦的她从小就遭到了地主的责罚与打骂,因此她对这个万恶的旧社会有了非常清醒的认识,所以参加革命后,陈罗英很快就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不久后,陈罗英便从团员转为正式党员。1931年,有鉴于陈罗英的积极表现和工作的突出,组织决定让她成为县女工代表并出席接下来的湘赣省工农代表大会。大会结束后,组织将她调往省工会女工部担任巡视员。

从一名穷苦人家的女孩儿成长为共产党的干部,如果在过去这是万万不可能发生的,然而陈罗英却凭着一腔热血和对革命的忠诚而实现了这一身份的转变。每每提到这个转变,陈罗英总会激动得潸然泪下,她说:我童年受了那么多磨难,这只能怪万恶的旧社会,不能怪我的生身父母和养父母,他们都是一贫如洗的穷人。然而贫穷和苦难驱使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我要感谢党、感谢家乡人民的养育,这才有了现在的我!由于工作出色,没多久陈罗英又被调到了红六军团政治部工作团任宣传小组副组长,然而正当她准备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时,一场巨大的危机即将到来。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对中央苏区进行了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红军在这一次的反围剿战斗中损失惨重,尤其是1934年4月广昌之战的失利,意味着中央苏区已经陷入了极大的危险之中,转移成为了必须要考虑的事情。所以,同年7月,中央命令红六军团率先撤离苏区向湘中地区挺近,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并为后面的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做铺垫。红六军团出发后,陈罗英等红军女战士开始负责收容工作,因为红六军团即将要面对的是国民党部队猛烈的围追堵截,到那时会有很多红军战士因为各种原因而脱离队伍,而陈罗英的主要工作就是将这些掉队的战士们收拢在一起然后帮助他们赶上大部队。在那段时间里,陈罗英既要挑担子,又要搀扶伤员,还要时时躲避突如其来的危险,要知道,那时候陈罗英也才18岁,一个花季少女的肩上担负了太多的重则,这让她不得不提早的褪去少女的稚嫩与青春,换上与她年龄并不匹配的成熟与沧桑。

9月,红六军团在湘桂黔地区坚持斗争已有两月有余,部队损失很重,处境也很凶险,就在这时,红六军团接到中央的指示,要求他们前往湘西与贺龙的红三军会师,但是为了阻止两军会师,红六军团再次遭到国民党部队的一路围剿。就在两军成功会师的前一夜,陈罗英遇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险境。当时为了尽快与红三军会师,部队开始进行连续的急行军,很多战士因为太过疲劳而纷纷倒在一边打瞌睡,陈罗英深知时间的紧迫,所以见状后她便沿途唤醒那些睡着的战士,催促他们赶快赶路,由于她自己身上还挑着担子,因此不知不觉中她也掉了队。在当时,跟大部队走散是非常危险的,很有可能会因此而葬送性命,陈罗英心中自然清楚,所以当她意识到掉队后便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可就在这时,她和遭遇了敌人的袭击,无数颗子弹射向了陈罗英,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罗英迅速的跑进一片树林中,好一会儿才甩脱了敌人的追击。事后陈罗英检查了一下自己的身体和随身的东西,索性自己安然无恙,但她所挑的煤油桶却被流弹打了几个弹孔,正当陈罗英暗自庆幸自己能从弹雨中逃脱的时候,她突然听到附近有阵阵的“沙沙”声,听到声音后,陈罗英警觉的凝神屏气,就在这时候,一个影子出现在陈罗英眼前,由于天色已黑,陈罗英只能模糊的看到那个影子在树下缓缓的爬着,直觉告诉陈罗英这一定是一位落单受伤的战士,于是她慢慢的走了上去。当陈罗英看清楚那个战士后不由得大吃一惊:“麻雀!是你呀!快走,敌人要追上来了!”

那个被陈罗英称为“麻雀”的人在见到陈罗英后也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此时的她因为受伤和连续的急行军而变得极为虚弱,所以面对陈罗英的叮嘱她没有给予任何回应,而陈罗英见状后,也没有任何犹豫,她将随身物品弃在一旁,然后连背带拉的架着“麻雀”迅速离开。那天晚上风特别的大,天气也特别的寒冷,面对饥饿、寒冷、疲惫和死亡的侵袭,陈罗英没有放弃麻雀,她就用自己幼小的身躯背着麻雀走了十多里,一步没有停歇,直到追上了大部队陈罗英这才将麻雀放下,随后两人被送到了红六军团指挥部,在那里,陈罗英见到了时任军政委员会主席的任弼时。“陈罗英带着麻雀赶上大部队”的消息早在两人来到指挥部前就传到了任弼时耳中,在见到陈罗英后,任弼时迅速走到她面前然后握着她的手激动的说:哎呀!真要感谢你哟!我丢得起老婆,却丢不起机要处长呀!原来,那个被陈罗英所救的“麻雀”就是任弼时的妻子陈琮英,因为陈琮英个子小,性格活跃,而且她那双曾缠过后来又解放了的脚走起路来一跺一跺的,所以大家才送给她“麻雀”这个外号,虽然是大家在开玩笑,但性格开朗的陈琮英却认为“麻雀”这个名字不错,也符合她的性格,所以她便决定将“麻雀”作为自己的小名,因此,在红六军团,大家也都乐于叫她“麻雀”。

红六军团急行军时,身为军团机要处长的陈琮英因为连夜赶路再加上当时她本就是带病行军,所以精疲力竭中走丢了鞋子,没有鞋子的她步履维艰,很快就掉队了。身染重病又没有鞋子,陈琮英只能在山林中边爬边走,就是在这时候她遇到了陈罗英,然后在陈罗英的帮助下找到了大部队,得以与丈夫重逢。不过,正如任弼时所说的那样,在那个年代里,共产党人早就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但陈琮英的特殊身份却意味着她的牺牲或者被俘极有可能给党和红军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原来,当时陈琮英担任红六军团的机要处长,红六军团的密电码就藏在她的身上,如果她和大部队走散,那么红六军团就会有与中央还有其他部队失去联系的风险,如此一来,红六军团就会彻彻底底的成为一支孤军,到那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说,陈罗英救了陈琮英真的是大功一件!正是由于保护党的机密有功,当红六军团和红三军会师后,陈罗英被组织提拔为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候补委员。然而,两军会师也只不过是万里长征中的第一步,漫漫征途,坎坎坷坷,陈罗英和其他战士们一样还要面临其他更为严峻的困难。就在他们走出草地的前一天,长期饱受恶劣环境袭扰的陈罗英终于抵抗不住而倒下了,气息奄奄的陈罗英似乎要和其他牺牲了的战士们一样长眠在茫茫的草地之中。

就在这紧急关头,红六军团的后勤部长甘泗淇带着收容队上来了,甘泗淇发现了昏迷的陈罗英,他认识陈罗英,陈罗英救护陈琮英的事情早已在红六军团里传开了,所以甘泗淇想都没想就将昏迷已久但气息尚存的陈罗英扶上马,然后把她绑在马背上继续前行。就在醒与不醒之间,陈罗英隐隐听到了甘泗淇在叮嘱其他收容战士:罗英同志是湖南茶陵县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这位女战士有功劳有苦劳,是一位好同志,我们要想尽办法挽救她的生命,如果她不幸牺牲了也千万不能把她丢在草地,要将她带出草地,安葬在哈达铺......或许是上天在可怜这个穷苦人家的女儿,陈罗英竟然坚持了下来,出了草地后当甘泗淇发现她还活着的时候便连忙请来医生为她治疗,而陈罗英也凭借顽强的意志从死亡的边缘中挣扎了回来。陈罗英病愈后,红六军团继续北上,不过就在大部队渡过渭水的时候,断后的小部队遭到了张学良部的追击,很多战士被俘,而陈罗英因为治病耽误了行程也成了张学良东北军的俘虏。陈罗英被俘后,她被送往了西安,但是不久后西安事变得爆发,陈罗英很快就被释放。再后来,陈罗英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在西安参加了抗日宣传活动,她曾多次走上西安城头慷慨激昂的向西安的老百姓们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呼吁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力以赴抵抗日军的侵略。

1937年,由于宣传工作成绩显著,陈罗英被组织召回延安工作,回到延安后,任弼时和陈琮英亲自前往陈罗英的住处看望她,并再次向她表达感谢。从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陈罗英一直在延安工作,并在那里结婚生子,1945年,陈罗英接受组织的安排前往内蒙工作,直到解放后,陈罗英一直都在内蒙并在那里退休。值得注意的是,当年周恩来对陈罗英有非常深的印象,所以在1962年,周恩来曾亲自打电话到内蒙,指示有关部门要提高陈罗英的待遇。对于这件事,陈罗英一直记忆犹新,每当提及此事时,陈罗英总会喃喃地说:“周总理为人亲切,他对我很好,我很感激他”。1989年,陈罗英因病去世,享年73岁,一位女红军的传奇故事就此结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