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间动气之我见

 衆妙之門 2023-04-18 发布于陕西
文章图片1

昨天我在“我是怎么学习理解五输的?”一文中谈到五输的原穴时引用了《难经》中“……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的原文,发出后有不少同行和中医爱好者与我私聊询问、探讨关于“肾间动气”的问题,其实在“肾间动气”方面我也没有过多研究和总结,现手头只有赵京生教授的讲座记录,今整理发表,以求同道共勉。

“肾间动气”这一中医术语首见于《难经》。《八难》曰:“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六十六难》曰:“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肾间动气”的含义较为明确,指人体“生气之原”,即生命活动的本原,称原气、真气。后世医家基于此而有很多阐发,如杨上善《太素》说:“肾间动气为原气,在溪谷间,故冬病在也';“人之命门之气,乃是肾间动气,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性命根,故名为原';“肾间动气,乃是身形性命之气”。元代滑寿《难经本义.八难》注曰:“肾间动气,人所得于天以生之气也。”清代《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冲脉循行歌》卷八十四:“一身之大气,积于胸中者,有先天之真气,是所受者,即人之肾间动气也。”

文章图片2

但对“肾间动气”所出部位,历代医家有不同说法。众所周知,《难经》一书曾经吕广、杨玄操、丁德用、虞庶、杨康侯等医家注释,复经明代王九思等校正后成为《难经集注》,其卷一“经脉诊候”篇有:“吕曰:夫气冲之脉者,起于两肾之间,主气,故言肾间动气,挟任脉上至喉咽,通喘息,故云呼吸之门。丁曰:肾间动气者,谓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言之?谓两肾之间动气者,乃人之所受父母之原气也。”该书卷五又有:“杨曰:齐下肾间动气者,丹田也,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综合观之,对肾间动气所出部位大致有三种看法:一是出于气冲之脉;二是出于命门,乃秉受父母的原气;三是出于脐下丹田。

“肾间”,理解为两肾之间比较合理,其具体位置,今人赵、李氏认为吕广“气冲之脉”的解释接近《难经》本义,所指应为现代解剖学之腹主动脉,古人很可能是从体表脐下处观察到腹主动脉的搏动,推测为人身真气发源之处。有部分医家认为发源于背部命门穴,如明代《经络全书.分野》前编说:“肾间动气,谓命门穴也。顾英白曰:命门居两肾之中,故《脉诀》云左为肾,右为命门,非也。”清代《难经经释.八难》亦曰:“肾间,两肾之中间也。动气,气所开合出人之处,即所谓命门也。”

总之,肾间动气最早见于《难经》,是人体本原之气。历代医家对其有不同说法,或为“气冲之脉”,或为脐下丹田,或为右肾命门。其产生可能与观察到腹主动脉搏动有关,而以为此处为人身真气所发之处,“气冲之脉”与“丹田”之说的位置均大致在脐下腹主动脉搏动处。至于因背部命门穴与脐腹部相对而认为肾间动气发源于命穴,是难以成立的。

以上是本人所收集的以赵氏总结为主的各家认识,就我本人认为,“肾间动气”远远不至于脐下、丹田、两肾中间、右肾、腹主动脉等孤立的单位及功能表现,它应该是生命活动在多部位的多种形式存在和表现,之所以各家认识不一,是因为它体现的部位、方式等不同,观察者的角度和所获得的结果等的不同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