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郝大夫读书笔记【148】赤脚医生

 大爱无疆寻易堂 2023-04-18 发布于江苏

      赤脚医生:赤脚医生是文化大革命中期开始后出现的名词,指一般未经正式医疗训练、仍持农村户口、一些情况下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赤脚医生的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医学世家;二是高中毕业且略懂医术的青年;三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赤脚医生为解救当时中国一些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积极、巨大的贡献。1968年9月,在当时中国最具有政治影响力的《红旗》杂志发表过一篇《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文章,1968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全文刊载,随后《文汇报》等各大报刊纷纷转载。赤脚医生的名称走向全国。赤脚医生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物,是农村社员对半农半医卫生员的亲切称呼。合作医疗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农业互助合作化运动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到1977年底,全国有85%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赤脚医生数量一度达到150多万名。在成千上万的赤脚医生中间,掌握中医药知识与技术的人员占多数,赤脚医生大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人们解除疾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赤脚医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1985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不再使用“赤脚医生”名称,巩固发展乡村医队伍》一文,自此赤脚医生逐渐消失。2004年1月1日起实行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村医生经过相应的注册及培训考试后,以正式的名义执照开业,赤脚医生的历史自此结束。2006年1月16日《广州日报》刊登了《粤7位赤脚医生获卫生部表彰》一文,一下子把很多人的记忆拉回到了那个“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的时代,这种怀念甚至跨越时空,延伸到了网络时代,网上开始出现怀念赤脚医生的风潮,许多人都对小时候赤脚医生的救助之恩念念不忘。与今天发达的医疗水平相比,当年农村的医疗条件可谓简陋之极,那人们为什么还要怀念赤脚医生呢?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医疗现状的无奈和不满。与过去相比,当下豪华的医疗模式不仅超出了农民或者贫民阶层的支付能力,也超出了普通人群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需要,形成了新的医疗资源浪费,而这种浪费却又是出于医疗机构的利益需要。过度治疗和重复治疗让患者苦不堪言,而赤脚医生最能满足当今贫民患者的医疗期望。更重要的是,赤脚医生是真正为穷人服务的天使,虽然没有洁白的工作服,常常两脚泥巴,一身粗布衣裳,但却有最真最纯最热的为人民服务之心。其朴素实用的治疗模式,满足了当时农村大多数群众的初级医护需要。


      人参:(1)对化放疗后恢复元气最合适:人参的第一个功效就是“主补五脏”,人参对心理和精神也有很大的作用,“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意思是:若人身体器官受到严重损伤,变得很虚弱,从而出现精神不安和容易受惊的状态,人参就很适合。这个“身体器官受到严重损伤”,可以有任何的原因,也不管是任何原因。或者是受伤导致流血过多,或者是体内某些疾病严重侵蚀器官,或者是西医治疗带来的损伤,比如化疗和放疗。病人化放疗后,五臓六腑都会受到很大损伤,化放疗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玉石俱焚疗法。病人知道得了癌症本来精神上已经遭受打击,再加上化放疗对身体的冲击,身体极度虚弱,精神极度不安,比如说很悲观沮丧、厌世,出现哭泣、心悸、焦虑症状,这时吃人参,一方面可以修复身体器官,另一方面可以振奋精神,安神定惊,止惊悸,此乃身心俱补。化放疗的病人经常会出现的一个症状就是呕吐,这是病人脾胃严重受损,唐代102岁的名医甄权谓人参主“止呕嚈”,“伤寒不下食”,就是不但止呕,还能治吃不下饭,没胃口。清末名医唐容川说,人参多用于病后元气伤者,病人邪去正脱者。病后元气伤,邪去正脱,这都是化放疗后的基本形态。放射治疗的病人还会出现极度的口渴,金代名医张元素说人参能够泻心肺脾胃中火邪,止渴生津。日本古代名著《药征》说人参主治心胃部痞硬不适,纳呆,呕吐,唾液多,胃脘部位疼痛,心烦心悸。适合使用人参的必须是虚证。虚证就是瘦弱、气短、无神。(2)降血糖和降血压的最简单方法是:吃人参。为什么人参能够降血压和血糖呢?因为人参能够“补五脏”“大补元气”,“化气”。化气就是激化功能,特别是激化衰退的器官的功能。五脏就是心肝脾肺肾,元气就是肾气。气的意思就是功能强弱,功能强就是气强,功能弱就是气虚。首先人参大补元气,肾气就会变强,肾气强收藏的功能也强,肾气能收藏,血压必定降低。血糖之所以高就是因为胰脏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弱,胰岛素在中医隶属脾的系统,所以胰岛素功能弱就是中医的脾气虚,脾气虚第一选择就是人参。降血糖用人参;降血压可用西洋参。(3)人参是预防各种病毒流感和花粉过敏的最好药物:甲流感在中医来就是伤寒外感,伤寒外感就是荣卫的事情,荣卫出自于中气,中气足荣卫就强,荣卫强就不易感染大气中的乖戾之气。中气就是脾胃,有中气就能够延续生命,民以食为天。不管你有什么病痛、肿瘤、艾滋病,只要能吃就能活命,不能吃就没命。人一旦患了感冒,总会感到胃口差,所以感冒处理不好也是会死人的。那么什么药能够大补中气?正是人参。中医凡是对付脾胃不和的疾病,必定要用人参。因为人参补气还能够生津。补气就是加强身体脏腑的功能。生津就是治疗口干,比如说糖尿病的口干渴症状。西医称糖尿病是因为胰脏不能产生胰岛素,胰脏为什么不运作?就是因为气虚,气虚就要补气,胰脏的气上来了,就可以恢复分泌胰岛素。中医治疗糖尿病口干渴有个名方,白虎人参汤,其中人参的作用正在于此。任何人只要中气充足,就不必担心生病,甚至是所谓绝症。中药是靠“气”和“味”来使用的,而不是靠生化分析来使用的。

     顽固湿疹特效方:土茯苓60g,莪术10g,川芎10g,甘草6g,白鲜皮30g,苦参10g。水煎服,有渗液者加黄连6g,银花15g,干性者加地骨皮12g  紫草20g。

      女人应不应该化妆?化妆和针灸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人体有排异反映,针灸就是利用人体的排异反映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古代针是银做的,重金属,是人体不需要的物质,所以当银针刺进人体的时候,人体就要去排异他,人体排异异物的方法就是气血,人体会调动附近乃至全身的气血来汇聚到银针的位置,来消除它排异它。所以有句话说,针灸就是哪里痛扎哪里。(此话不全错,在次不深说)不通则痛,正是因为气血不足,导致流通不畅,甚至不通,就会痛。这时候用银针针刺这个不通的部位,使得人体来排异这个不通位置上的异物,就会把不通的地方疏通,就不痛了。此时把银针拔出,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而现代女性所使用的化妆品又是什么道理呢?为什么化妆品能使女人的脸面变的如此白嫩呢?正是用的人体排异反映的道理。化妆品内往往含有一些重金属,汞、铅是最常见的,其颗粒之微小让人难以想象。很多国家更有相关化妆品重金属超标的条例,所谓招标就是说肯定有,但是就是量多量少的区别。当这些含有重金属的化妆品被涂抹到人体脸上的时候,就好像针灸刺进人体一样,人体对它们有排异反应,而会调动很多气血来汇聚到面部。使得你的脸充满气血,看上去“晶莹剔透”。但人体不会一直把气血放在脸上。过些年,人体开始不好了,自己养命的气血不够了,抹什么样的化妆品都无济于事。而年轻时候给脸上涂抹的重金属,就会因为没有气血的掩盖而显现出来,形成各种各样的斑。到时候后悔莫及呀!

      只有中医药才可以治疗糖尿病:药补不如食补,药食同源。中医认为坚果果仁是补肾的好食品。肾主骨,骨强了,骨髓就能生血,血一足,血糖自然就下降。中医认为肾是水火之脏,坚果果仁既然能够强肾,肾火就必然强,火生土,土就是脾胃消化,而脾统血。所以肾强必然能够生血。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糖尿病视为富贵病,只有那些达官贵人或巨商富贾才会患糖尿病。普通人患糖尿病不多。后来经济发达了,中国人开始猛吃,大鱼大肉,结果糖尿病患者大量增加。但在临床中,纯粹由饮食而导致的糖尿病案例很少。我认为糖尿病人是血虚,稍微一点糖分都会导致血糖浓度飙升。现代人保健意识养生意识非常强,这也难怪,主流媒体每天都在对血糖、血脂、胆固醇这几样东西狂轰滥炸,这样的洗脑,没有人不对这几样东西敬而远之。我治过很多病人,自称有糖尿病,很多都瘦弱不堪,脸色青白或萎黄,什么都不敢吃,鱼肉自是想都不敢想,就连米饭也不敢多吃,吃了就有副作用--血糖会升高。所以我建议政府应该强制米商在米袋上标明吃米会导致血糖升高的警告,当然这是开玩笑。在那些血虚引起的血糖高的病人里,节食完全不可取。 不应该节食,应该尽量吃多点,吃好点,有气力,这样气血充沛,脸色红润,血一多,血糖马上就降。有些病人不相信我的说法,一味死脑筋地以为糖尿病是无法医治的,不敢多吃。在这些人看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身体虚弱不要紧,血糖指标高事大。我只有用中药的办法来给他们提高气血,单补血还不够,因为这些人往往节食的时间太长,脾胃已经虚了,补血的滋腻食品往往消化不了,一定要气血双补。气血一增强,血糖就会恢复正常。假如是按现代医学的思路,明明是虚证的病人都要严格吃西药和节食控制血糖,那么可以预见的后果是:病人越是节食,气血就越虚,气血越虚就越是不能吃东西,因为一吃任何东西血糖就会上升。如果同时要吃西药的话那就更糟糕,因为西药基本上都伤肝肾,肝肾长期被伤害,迟早都会洗肾换肝。

      祝味菊集语:轻阳重阴,世俗浅见之论也。《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盖重阳之论也。自河间、丹溪出,而真阳之义晦。夫人之有生,贵有阳也。幼年稚阳未充,壮年真阳始固。及其向衰,阳日消而阴愈盛,则去生亦愈远。师曰:夫一切机能,皆属阳气,损在形质,始曰阴虚。伤寒高热,诚然消耗物质,然机能健全,必有自救之道。是故水分缺乏,即燥渴引饮;营养不继,则脂肪代偿。医者不过顺其自然之趋势,调整阳用,以缩短其疾病之过程而已。彼叶、吴倡立清滋诸方,皆气阳抗力有余,而物质消耗过甚,为一时挹注之计也。譬如战争,军火生产之量,不足以抵抗消耗,而格斗方炽,不胜且败,则举外债以济眉急,亦权益之计也。然物资必须经技术整理后可以运用,所谓阴为体,阳为用,物质未经阳化,不能自为滋泽也。尤拙吾曰:阳明津涸,舌干口燥,不足虞也。若并亡其阳 ,则殆矣。良工治病,不患津之伤,而患阳之亡。所以然者,阳能生阴也。是故阴津之盈绌,阳气实左右之。人贵自强不息,应以己力求生存之道。若依赖于外来补充,实舍本逐末也,而况一切营养药物,未有不经阳气运化,而能自为荣养者也。仲景曰“有阴无阳者死,从阴出阳者生”一切生物,失其阳气,即成死体。夫阴生于阳,阳用不衰,则阴气自然滋生,决无三十年而阴竭阳败者《医贯》之言,不可信也。吾人仆仆终日,万事劳其形,百忧其心,有动必有耗,所耗者阳也。物质益补,元阳难复,故曰:阴常有余,阳常不足。

      谈中药之“毒”:半个世纪前苏共代表米高扬来到滹沱河畔,品尝着汾酒和红烧鱼,堪称美食家的他赞不绝口,兴致勃勃的毛主席朗声笑道:“我相信,一个中药,一个中国菜,这将是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何谓中药之“毒”?俗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有的中药有毒,如砒霜、巴豆、生乌头之属,毒性剧烈。《医学问答》解释:“夫药本毒药,故神农辨百草谓之尝毒”。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谓:“凡药物云有毒及大毒者,皆能变乱,与人为害,亦能杀人。”此“毒”是天然药物对人体的损害,具毒性,可产生毒副作用,应加以避免。但这是狭义之毒,而广义的“毒”才是真正意义的中药之“毒”。《素问》云:“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凡防治疾病的所有中药皆为毒药。“毒药”是古代药物的代名词。早在西汉之前,“毒”和“药”不分,混称“毒药”。古人以“毒药”作为一切药物总称。医圣张仲景有精辟之论:“药,谓草、木、虫、鱼、禽、兽之类,以能治病,皆谓之毒”。神农一日而遇七十二毒,是说他一日之中,辨别了 70余种药物的特性。药之特性,用对了可以治病救人,用错了则会伤人害命。“大凡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之为毒药。”如果否认了广义的毒,也就否认了药物的功效,即药用价值所在。由此看出,“毒药”一词的丰富文化内涵。正是这“毒药”,让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坚不可摧!“毒”又是药之偏性。《神农本草经》记载“药有酸、苦、甘、辛、咸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所指的药性“有毒”“无毒”并非专指“毒”的危害有无,而是泛指药性的强弱、刚柔、急缓。大凡药性猛烈、作用峻猛者谓之有毒。安全剂量小,用之不当,或超量应用,可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致人死亡;药性柔弱、作用缓和者谓之无毒。药物之功在治病,各种药物无不具有一定的毒性,久服之后,虽细微之毒亦能在体内蓄积而成“药邪”,进而损伤人体的正气。“凡药皆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虽甘草、人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气增而久,夭之由也。”吴鞠通说“天下无不偏之药,无不偏之病。医者原以药之偏,矫病之偏。如对症,毒药亦仙丹;不对症,谷食皆毒药。”例如砒霜有毒,不知有多少人成为它的冤魂,然而运用得当它又能治病,不但外敷,也可内服。有中医从使用砒霜治疗癌症的案例出发进行研究,在砒霜治疗白血病方面取得突破!古代医家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还总结了药物“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恶、相反和相畏、相杀)以及妊娠禁忌、服药禁忌、症候禁忌、炮制方法、煎煮方法、道地精选、使用部位(去壳免胀、抽心除烦)等,形成了一整套治病祛邪安全有效的理论体系,遵之则无忧,逆之则为害。《素问》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用药治病,要掌握适当的“度”,不可过度,以免伤了正气。

     中风后遗症当首重治郁:治疗中风后遗症,书中多用补阳还五汤,但临床应用时经常会碰到疗效不好的情况。笔者用逍遥散方作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第一方,疗效显著提高。道理很简单,就是中风后遗症患者多郁,逍遥散治郁,方证相合。患者在得病之前肢体灵活,生活自如,意外的病变使得部分肢体活动障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患者自然会郁闷。患者在得病前可能就有长期气郁不舒或剧烈情绪波动,得病后经较长时间的治疗,劳人耗财,忍受治疗痛苦,加之疗效不尽如人意,患者气郁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首选治法当然是治郁,治郁得效后再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治法,或活血,或补气,或养阴,或填精等。在较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郁证也随时都有可能再现,及时、有效地治郁可以明显提高疗效。重新品味朱丹溪所说的“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确为经验之谈。治郁方药甚多,首推逍遥散。治中风后遗症,以使用逍遥散方机会最多。根据虚实寒热适当加减。阴虚加熟地,气虚加黄芪,郁热加栀子、丹皮,痰湿加半夏、薏苡仁。上肢不遂可加桑枝、姜黄通络走上,下肢不遂可加牛膝、薏苡仁通络走下。久病顽瘀阻络可加土元、地龙等活血通络。加减有度,不可本末倒置,立方主旨仍在解郁。如遇舌苔黄白偏腻,也常舍逍遥散方而改用越鞠丸方加减治疗。李翰卿老中医曾治疗一女,半身不遂3月余,针灸和补阳还五汤方加减无效。李老审其面呈忧郁之色,不愿多语,脉沉弦。一改治虚、治瘀为治郁,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丝瓜络15克,桑枝15克,香附15克,郁金10克。7剂诸证大减,继服1月而愈。

      心理养生:即从心理角度及方法上,来认识和把握人的养生过程。也就是人们如何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从而保障身心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保健身心及延年益寿之目的。心理养生是绿色环保的养生方法,高效率,底成本,无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第一感恩,是心里养生的首要原则。人的生命从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长大成人,不知要经历多少父母的艰辛和心血的浇灌。同时,人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与生活,都离不开国家社会的关怀和呵护。因此,感恩是一个人的生命良知,是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基石。佛说报四种恩,而儒家说“天地君亲师”,都是一个道理:人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社会。懂得感恩,就不会遇到顺境得意忘形,自以为是;遇到挫折,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这样一来,心情自然舒畅,精神充实,病患也望而却步。第二,宽容:是心灵的空间,是心理养生的门扉。社会是一个大生态,贤愚不肖者参差不齐,良莠难分。人在与社会交往过程中,难免会碰钉子,吃亏或被误解打击甚至缴学费等等。如果,事事违心,斤斤计较,多不自在呀!心理学家一再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你宽容了,你就是智者。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理解和原谅,更是彰显了人的气度和胸襟。一个不会宽容而只知苛求别人的人,会变成人际关系中人见人怕的小刺猬,令人厌而远之,自己也陷入了孤独。这样,其心理也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亢奋、血管收缩、血圧升高,破坏了正常的身心平衡,使人的身心功能进入恶性循环。所以,学会宽容,能使人生活轻松,人格高尚。第三,忍让:是宽容的延伸和保障。宽容,是内在品质;而忍让是指外在表现出来的态度。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让,是一种美德,也是传统人文教育的有益精华。第四,勇气:在心理养生中有重要的作用。勇气能激发人的潜能,帮助人克服挫折,摆脱困境, 及时适应陌生环境。勇气,能提高人的免疫力,凝聚人的精力,为抗病防病提供良好的先天条件,为战胜疾病注入了一剂强心药。所以,人不能没有勇气。勇气能克服人的心理惰性,促使人们尝试新鲜事物。勇气,对老年人养生,特别是对性格懦弱者克服心理障碍有着特别功效。第五,良知:是心灵的呼唤,是根植于每个人心中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评判,是人的道德意识的觉醒,也是心理养生的核心和动力。有人说,良知是虚幻的,只存在于人的内心世界。其实,人的每时每刻一言一行都是有没有良知的表现。诚然,评判良知的标准难于界定。但总的来说,凡是善意的,有利于他人、社会的,就都属于有良知;凡与此相违背甚至犯罪的,当然是良知的沦丧。有良知的人,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自然是快乐自在,也自然是与健康偕行。第六,自信:是人的基本心理素质之一。自信,能使人克服自卑、恐惧、畏缩等消极心理,激发人的斗志,是人实现理想目标的基石。同时也是人们克服心理危机,战胜疾病和强身健体的有力武器。自信的人,能自我缓解压力,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调动生命机体的积极因素。所以自信对心理养生非常重要,能点石成金。第七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表现和心境,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乐观能激发人的潜能和活力,使人永葆生活的热情。乐观,使人萌发智慧,解决矛盾,战胜困难,应对挑战。相反,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心境和性格表现。它使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从而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乐观,是一种福,是一种信念;乐观是生命的阳光,能驱除心理的阴霾,能照亮人生的阴影。乐观,能使人精神饱满,奋发进取,永葆旺盛的斗志。所以有了乐观,就有了心理养生的美好愿景。第八,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也是一种传统的文化情怀。淡泊即恬淡寡欲,不为名利所拘。淡泊也是历代以来文人所喜爱的生活方式,如诸葛亮有“淡泊明志”的座右铭。人到无求品自高。可见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良好心态,是人生价值在高层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迷失自我;就能做到不以物喜,莫为己愁;就不会对他人世事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报复等等,从而人格独立,理想超然。淡泊,是一种超拔,是一种从容,是一种身心和谐的健康生活。

      中医医疗讲求医生的恬淡虚无境界,中医的境界越高,其对病人的把握越深刻,疗效尤其是长远疗效越显著。现在,中医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接受,靠的是疗效二字!对于患者来说,有什么比疗效更接近真理呢?!

      奇怪的卫生观念(道证法师):人有时很奇怪,假如知道某人有病,即使是亲人,也不敢用他用过的碗筷,甚至怕吃到他的剩菜,怕吃到他的一滴唾液。而且和“人类”共餐,常强调“公筷母匙” ,大家都认为这叫“讲究卫生”。假如亲人肉上长脓包,大多数人也绝不敢去吸他的肉和脓。但是,人们却常把很多不知有没有生病的动物,大块大块的尸体(当然含唾液、体液)放入口中亲吻又嚼食,也把其肉汁、血液(比唾液严重多多)放入口中吸,还说好吃 ,完全都没考虑--这是否符合自己对“人”时所讲究的“卫生观念”?可能是动物比人更干净健康吧!很多人晚上不敢自己一人到人体解剖室 ,也不敢自己一人到殡仪馆冷冻库,说是怕死尸,不知道自己家中的冰箱内,死尸更多,而且有的断头,有的断脚。也有很多人不敢晚上自己去坟墓,说是怕闹鬼,不知道自己的肚子也经常作动物的坟墓、鬼屋,而且随便“下葬”,都没看“好风水”。

      中医治病是改变人体内环境:健康人的体内环境是正常的,出现了疾病,内环境就呈现出失常状态。如何把失常的状态调整为正常的状态,可用中医药调治。人体内环境在轻微失调的情况下,可能并无任何的不适,但却隐藏着疾病发生的潜在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治疗或保健,能够得到最佳的疗效。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平时不知道保养身体,使人体的内环境不知不觉出现了失调状态,当失调的程度从量变达到质变时,就会突然发生严重的疾病,这时候才想起来去找医生治疗,调整起来就很费力。就像一辆汽车平时需要及时加油、擦拭、更换零件、进行保养,如果不加注意汽车就会损坏。轻微损坏时汽车还可以行驶,损坏严重时就会抛锚;如果有了小毛病及时维修,是不需要花很大工夫的。一旦抛锚修理起来就很麻烦了,也会缩短汽车的寿命。有许多疾病从西医角度上治疗,针对性非常强,能够迅速地改善症状,从局部消除病灶,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体的体质。比如一个人患了肿瘤,西医要采取手术的方法把肿瘤切除掉,有时候外科大夫认为切除的非常干净,但往往过了一年半载,就会在原来的地方重新长出肿瘤来,医学上称为复发。现代医学认为复发的原因是没有切除干净,所以有一些病人,会出现多次复发、多次切除的情况。曾经见过一个病人患脑瘤复发后做手术达十余次,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但病人一直没有提出任何疑义,他为什么不问一句,我的肿瘤为什么会切不干净呢?就是因为病人的内环境一直处于失调状态,他本人是一种易患肿瘤的体质,姑且称为瘤体质。一味地开刀手术切除肿瘤,并没有改变病人的肿瘤体质状态(并没有改变病人的失衡的内环境),那么易生肿瘤的体质状态,就会造成肿瘤多次复发的结果。肿瘤体质不改善,肿瘤就会不断生长不断复发,只是复发的时间迟早而已,并且是永远也切不干净的!所以要想彻底地根除肿瘤,预防复发,就要用中药调整内环境,把病理性的肿瘤体质状态改变成正常的体质状态。对于其他病的治疗也是一样,只有调整了引起疾病失衡的内环境,疾病才能够彻底治愈。站在中医的角度来看,人体内环境的失调,包括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过亢与不及,以及气滞血瘀、痰湿等病理产物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要调整体内的各种不平衡状态,使机体处于一个正常的运行状态,人就会百病不生,健康长寿。中医在调整内环境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不管是中药、针灸、按摩、刮痧、拔罐,还是药浴、割治、埋线、外敷、气功等方法,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人体进行调整,并且各有其最佳的适应证,有时可以数种方法综合运用,更能起到良好的保健和治疗作用。中医调整内环境的机理和西医不同,它不像西医那样,仅仅是补充体内的不足。因为补充只是外源性的物质,只能够暂时地改善人体的内环境,暂时地满足机体的需要,一旦断绝这些物质的来源,机体就会恢复到原来的失衡状态。所以西医对于许多病的治疗,都是需要终身服药的。比如说,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患者,每天都需要不间断地服药,这种调整,实际上只是一种被动的调整,不但不能调动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长久以后还会造成体内组织细胞的颓废,因为有源源不断的外源性物质补充人体,体内组织就会逐渐失去它的功能,逐步地萎缩了,最终造成药物依赖现象。譬如说,糖尿病病人经常补充胰岛素,以降低过高的血糖,体内的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就不用努力工作再分泌胰岛素,体内胰岛素分泌量就会更少,胰腺就会逐渐萎缩,最终造成对外源性胰岛素永久的依赖性。正确的治疗应该是通过以上的中医各种治法,改善组织中的血液循环,满足组织中的营养供给,促使人体产生内源性的物质,使人体自供自足,以调整内环境的平衡状态,使其恢复到一个良性循环状态。所以说运用中医药调整内环境的方法,是从根本上治愈疾病的良方妙法,能够治愈西医需要终身用药的一些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